原標題:萬家民企“投票”,青島蟬聯“全國十佳”
這是一份由數萬家民營企業憑切身感受,評價投票“投”出來的榜單。
11月4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論。今年是全國工商聯連續第4年發布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共有89000多家大中小微民營企業參與調查,評價對象包括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連續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改善的滿意度持續增強。2019年至2022年,評價總得分實現不同幅度的逐年環比提升;要素、政務、市場、法治、創新“五大環境”得分均明顯上升。
依據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位列前10的省份是: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北京、山東、湖南、安徽、四川、福建;
位列前10的城市(不含直轄市)為:杭州、溫州、廣州、深圳、寧波、長沙、南京、蘇州、青島、合肥。
這是青島連續第二年在該項調查中入選全國城市前十位。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企業打高分,讓青島在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連續兩年進入全國第一梯隊,是對青島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和成效的認可和勉勵。
營商環境是發展經濟的“先手棋”、招商引資的“強磁場”、釋放活力的“穩定器”。
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稀缺資源總是傾向于往更自由便利、配置效率更高、營商環境更好的地方匯聚。城市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營商環境的競爭。
青島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四個方面下功夫,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市場主體和各類人才創造廣闊發展空間。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10年間,青島市場主體總量從50萬戶,增加到200萬戶,翻了兩番。在市場復雜多變的當下,市場主體仍表現出信心和活力。前三季度,青島新登記市場主體201470戶。截至9月底,全市實有市場主體2021643戶,同比增長4.88%。
營商環境只有更優沒有最優,優化營商永遠在路上。對標頭部城市,青島營商環境還存在短板不足,有改善優化的空間,需要再聚焦,再發力,再突破。
中央密集發文,釋放信心決心
經濟發展短期靠投入、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對市場主體來說,營商環境是他們生存發展的土壤,直接影響其愿不愿投資、敢不敢投資、能不能投資。
我國2014年全面啟動商事制度改革,以改革動能激活經濟潛能。自改革以來,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第96位躍升至第31位,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從150位之后大幅躍升至第27位,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放水養魚,水多魚多,水大魚大。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達1.64億戶,相比2012年底的5500萬戶,10年凈增超1億戶,創造了市場主體增長和發展的奇跡。
連續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改善的滿意度持續增強。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論顯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穩步推進,法治環境得分蟬聯榜首;公共要素配置持續優化,保供穩價政策獲得感較強;市場監管規范化程度不斷提升,市場環境改善得到認可;創新支持政策效應日益顯現,鼓勵創新氛圍日趨濃厚。
今年以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力度持續加大。從9月下旬以來的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中辦、國辦先后出臺一系列相關文件,包括《關于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關于復制推廣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舉措的通知》《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關于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等等,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細致全面的部署,為市場注入了暖意和信心。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市場主體而言須臾不可缺少,是企業應對外部沖擊挑戰、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進一步部署安排——
在部署“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
在部署“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時提出,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要看到,營商環境還存在一些難點痛點堵點,甚至是頑疾沉疴,需要刀刃向內,敢于碰硬,善于啃硬骨頭。
青島何以贏得青睞
營商環境從來都不是空洞抽象的,它就在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
優化營商環境,青島做了大量探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摸索出了一條特色鮮明、實用好用的“青島模式”。
青島將營商環境進一步具象化、目標化、任務化,聚焦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四項基本要求。這四個方面可感可得,服務對象明確,好衡量易考核。
青島是制造業城市,涌現出眾多的制造業品牌,讓人津津樂道、口口相傳。今天,營商環境正在成為青島新的城市品牌——“營商青島·共贏之道”城市營商品牌。這一品牌的力量正在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動力。
在青島,營商環境是作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進的。將市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領導小組升格為市委議事協調機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對重大營商環境事項實施頂格推動。
堅持“真管用、立得住、叫得響”標準,對標一流,持續推動青島營商環境的政策創新。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青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推出46條創新突破政策,在全國率先提出服務企業、自然人、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四個全生命周期”。
今年,為持續推動青島營商環境進位爭先,研究制定《青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三年行動規劃(2022-2024年)》,推出100條創新突破政策,實施“政務服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創新創業環境”四大提升行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城市典范。
秉承“人人心中的營商環境才是真正的營商環境”理念,打造去指標化的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流程再造,推動政務服務工作由“提速”向“增效”轉變,由“便捷”向“公平”轉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政務服務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義。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群眾最有話語權。這也是青島堅持以招商引資質量和市場主體滿意度為評判營商環境的主要標準,連續三年開展企業家對政務服務環境滿意指數調查,將企業家的評價意見將作為測評有關部門和區市(功能區)政務服務水平的重要參考。
“營商青島”叫響全國。青島在全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提升8個位次,居第11位。成功入選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首批創建城市,14項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創新舉措獲全國推廣。2019和202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國家營商環境評價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指標的全國標桿城市。此番,在“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連續兩年位列全國十佳。
沒有止境,永遠在路上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止境。
當前,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面臨較多困難,加大力度打造更好營商環境,才能幫助市場主體解難題、渡難關,穩住經濟基本盤。
從長遠看,傳統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減弱,制度供給成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良好的營商環境對于孕育更多新動能、激發更多新活力具有重要催化作用。
近年來,青島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城市內生力不斷增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營商環境改善引發的連鎖反應。
今年以來,青島經濟運行克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不利影響,呈現恢復向好發展態勢,表現出較強韌性。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經濟穩步恢復面臨壓力和挑戰,青島穩增長的基礎還不夠牢固,主要經濟指標距離全年目標任務仍有不小差距。
眾人劃槳開大船。要克服當前困難,需要上下一心,需要政企聯手,共克時艱。適時出臺給力的政策措施,實實在在惠企助企,一方面可以解它們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可以釋放積極信號,堅定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以來,青島先后制定出臺四批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清單,包含190項具體政策舉措,幫助市場主體紓難解困。1至8月份,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528.6億元。一攬子穩增長政策重磅出臺,接續政策落點精準,政策綿綿用力,助推青島經濟保穩提質,為城市進階向上提供更強動力。
優良的營商環境是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內涵。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對“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出全面部署: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精準服務企業、自然人、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四個全生命周期”,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和諧穩定的人文環境、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優質溫馨的服務環境。
今年8月份出臺的《青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三年行動規劃(2022-2024年)》,推出了100條創新突破舉措,聚焦“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四項基本要求,實施“政務服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創新創業環境”四大提升行動,目標是營商環境競爭力在全國第一方陣持續爭先進位,成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的城市典范。
方向明確,任務繁重,路徑清晰,抓緊落地落實,青島營商環境整體水平將再上一個臺階,城市號召力、影響力將進一步增強。
政府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以企業“投”出來的這份榜單為鏡,肯定經驗,照見不足,拉高標桿,做得更好,不斷增強企業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一定能夠凝聚起更為磅礴的城市前行力量。
(作者 觀象君)
[來源:青報觀象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