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50強出爐 青島位列第13位

    原標題:山東第一、全國十三!新能源城市50強出爐,青島“風”“光”無限

    新能源產業新賽道機遇空前、競爭激烈,努力的青島贏得不錯的“道次”。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2年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調研范圍為所有中國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分別對各城市的新能源優質企業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業集聚度、新能源投資熱度集聚度進行信息采集和評分,進行綜合匯總并排名,形成了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中國城市50強。

    從新能源產業集聚度省份分布看,江蘇、廣東、山東的上榜城市數量占據前3名,分別為10個、7個、6個。

    山東上榜的6個城市分別是青島、濟南、淄博、德州、煙臺、濰坊,上榜城市數量占榜單的12%。

    青島位列山東首位、全國第13位。

    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全球能源供需版圖深刻變革,端牢“能源飯碗”,直接影響著國家安全、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雙碳”正倒逼國內各大城市加快能源轉型和產業升級。如何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建設現代能源體系,發展新能源產業,成為一道“必答題”。

    青島把新能源產業作為轉型升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實施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培育行動,構建綠色能源體系,在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能源開發生產利用,新能源汽車制造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這也是青島能夠上榜的主要原因。

    01

    角色顯要:新的增長“引擎”

    傳統能源迭代升級是能源發展的一般規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全球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

    當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氣候治理呈現新局面,新能源和信息技術緊密融合,生產生活方式加快轉向低碳化、智能化,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嶄新階段。

    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低碳轉型成效顯著,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9%,煤炭消費比重下降至56.8%,常規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4億千瓦、2.8億千瓦、2.5億千瓦、0.5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

    能源低碳轉型推動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眾多國家積極發展新能源,加快化石能源清潔替代,帶來全球能源供需新變化。

    “十四五”時期是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必須協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與供給保障,加快能源系統調整以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將“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高電網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調控能力”。國務院印發《關于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將“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層面,把新能源與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列,賦予其“新的增長引擎”的重任。

    產業趨勢明朗,政策導向清晰,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產業的城市格局?!?022年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顯示,50強城市中,華東區域上榜城市最多,占比52%;華南區域其次,占比14%;華北區域占比12%;華中、西南、西北區域的占比均為6%;東北區域占比4%。

    深圳、上海、北京、武漢、常州、南京、蘇州、廣州、成都、合肥位列前十。這些城市無一例外地擁有新能源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比如,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總部設在深圳;風電企業上海電力、上海電氣以及電池龍頭企業璞泰來總部均設在上海;新能源車企業北汽藍谷、光伏企業京運通、風電企業華能國際總部均設在北京;新能源車龍頭小鵬汽車總部設在廣州;蔚來工廠、鋰電池龍頭國軒高科總部也設在合肥。

    當前,各主要城市都在加緊部署,新能源產業這一新賽道競爭激烈。

    02

    供給端:愈發“風、光”

    發展新能源產業,有供給端和需求端兩大維度。從供給端看,主要是太陽能、風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生產。

    青島是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推動能源革命,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形勢迫切,任務艱巨。

    經過多年努力,青島能源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規??焖僭鲩L。

    2020年,青島煤炭、油品、天然氣、電力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15年的41.7%、36.1%、5.7%、16.5%優化到28.8%、31.4%、8.6%、29.2%。其中,煤炭消費由2015年的1486萬噸下降到2020年的1307萬噸,占比下降12.9個百分點,較國家、省分別低28、38個百分點;油品消費穩步下降,天然氣消費穩步上升,電力消費快速增長。清潔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高,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2020年,青島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總裝機253.2萬千瓦、較2015年增長2.4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44.65億千瓦時、較2015年增長近3倍,占總發電量比重由6.7%提升至23.4%。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總量約56.24億千瓦時。

    其中,風電領域建成大唐(青島)風電場、華潤新能源膠州風電場等項目,總裝機114.38萬千瓦;光伏領域建成即墨太陽能小鎮農業科技大棚光伏電站、中節能普東農業科技大棚光伏電站等項目,總裝機100.16萬千瓦;生物質能領域建成恒源熱電生物質能源熱電聯產、小澗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總裝機38.7萬千瓦。

    也要看到,青島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占比與江蘇、廣東、上海、深圳等先進省、市相比存在差距??稍偕茉搭I域風電、光伏等裝機容量不夠大,占比不夠高。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對能源發展做出部署,提出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實施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培育行動,構建綠色能源體系。

    《青島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謀劃了青島未來五年的能源發展藍圖,提出實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計劃——以風電、光伏發電為重點,以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為補充,推動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協同化、規?;l展,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新增270萬千瓦左右,總裝機容量達到523萬千瓦左右,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提升至48%左右。

    啟動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建設、打造千億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鼓勵漁光互補、農光互補、風光儲多能互補等“光伏+”項目示范……展望未來,青島新能源產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期。

    03

    需求端:新能源汽車“擔綱”

    需求牽引供給,打造廣闊的應用場景、刺激挖掘需求,是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是有效手段。

    11月16日零時起,青島正式進入“供熱季”。據初步統計,目前,青島集中供熱面積達3.35億平方米,居民用戶304萬戶。供熱已經成為能耗大戶和排放大戶,實施清潔能源替代非常有必要。

    自去年開始,青島啟動“煤改氣”清潔能源供熱項目,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東岸城區關停燃煤鍋爐56臺,新建燃氣鍋爐32臺。每年就可減少煤炭消耗1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6萬噸、粉塵87噸,二氧化硫492噸、氮氧化物561噸、煤渣18.5萬噸,效應可觀。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青島將實施全市供熱燃煤鍋爐天然氣替代工程,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地區“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取暖工作,持續擴大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工業余熱等清潔能源供暖規模。

    交通出行是新能源大展身手的另一個重要舞臺。截至目前,青島機動車保有量約為365.4萬輛,每年消耗大量能源,排放量巨大。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以新能源公交車為例,目前,青島市區保有量已突破3300部,每年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6萬噸。

    新能源汽車是青島近年來著力布局的重點產業。截至“十三五”末,青島城市公交車、出租車氣(電)化率分別達到93%和73.9%。截至2022年6月底,已建成電動汽車充電站1397座,充電樁3.44萬臺;建成換電站22座。市區基本建成2公里服務半徑的公共充電服務網絡,核心區基本建成1公里服務半徑的公共快充服務網絡。

    近5年來,青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由1.9%增至4.1%,占比逐年提升。2018-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每年約增長1.5萬輛;2021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增長3.3萬輛,保有量約15萬輛,位居全國前列。

    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取得成效。國內首列氫能有軌電車在青島研發成功,全國首條5G氫燃料公交車示范線在青島投入運營。氫能與燃料電池系統關鍵零部件制造、加氫站用壓縮機制造等項目納入山東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初步構建集汽車、港口碼頭等于一體的氫能應用全場景示范……青島氫能產業發展潛力凸顯,東方“氫島”加快崛起。

    2019年,青島出臺《青島市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實施以來,青島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19年的2.97萬輛提升到2021年的17.2萬輛,吸引了北汽制造總部基地、奇瑞青島基地、美錦氫能生態科技園和華人運通高合汽車等項目相繼落地。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將“新能源汽車”作為著力提升的七大優勢產業之一,作出部署安排。目前,青島正在制定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版政策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再上新臺階。

    技術賦能,政策疊加,場景豐富……新能源產業風頭正勁,前景廣闊、機遇難得。青島基礎好、勢頭旺,要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加快前瞻性布局,在產業化上做文章,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注入“綠色驅動力”。

    作者 | 沈默

    [來源:青報觀象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11/17 10:11
    · 來源 ·
    青報觀象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