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90后創業者用心做“杯茶” 一年賣出近500萬杯

    原標題:90后創業者誓做茶界“星巴克” 夏銘翊創業四年用心做“杯茶”打造茶品牌“樂茶” 一年賣出近500萬杯

    創業過程是一支狂想曲,時而激進、亢奮,時而低沉、徘徊,但它的基調一直是積極向上,它的底色是歷經磨難而不變于色的。

    33歲的夏銘翊四年的創業歷程不算長,但卻足夠精彩。從一個小富即安的茶館小老板,到發現痛點立志打造新茶飲品牌,她走上了一條艱辛的創業路。

    曾經的夏銘翊,開著近百萬元的豪車,出門拎著奢侈品包,一副人間富貴的模樣,但自從創業后再回看之前的狀態, “這樣的生活就是傻”——如今,換一輛幾萬元的新能源車上下班,出門手中拎著自家的包裝袋,也樂在其中。這種選擇是她內心對茶的癡愛,也是她要實現自我價值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不掙快錢,就想穩扎穩打”,這是她對自己產業入局“杯茶”的定位。

    “中國茶企七萬家,比不過一個立頓。”這是行業內廣為流傳的一句自嘲,夏銘翊落腳海青鎮,背靠“北方茶園”試圖突破茶行業小、弱、散的“宿命”,用一種新的產品形式讓茶葉銷售和品牌塑造齊頭并進,她正在用一場與銷售新思維的互動,給出答案。

    從茶館小老板到創業者

    從市區出發,穿過膠州灣大橋,一路向西南,大約2個小時路程,一個頗有江南水鄉韻味的古鎮映入眼簾,這里是江北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大田茶葉種植鎮——青島西海岸新區海青鎮。

    這里的茶葉種植面積約占青島全市茶葉的三分之一,這些年,該區域特產海青茶有著足夠的實力卻沒獲得相對應的社會名譽。

    在海青鎮上的一棟辦公樓中,初見夏銘翊,她形象頗佳,干練睿智。辦公樓大廳中間里擺放了長約幾十米的茶座,可以同時容納幾十人坐下品茶。“這是為了方便前來旅游品茶的人。”夏銘翊稱,過了五月份,海青鎮會涌來大量游客,看茶品茶,這是當地政府為海青茶做了大力宣傳的結果。

    家住膠南的夏銘翊1990年出生,自小性格獨立,有著不錯的經商頭腦。在她20歲左右,就做了一家會所的店長,并且管理得有聲有色。走進婚姻之后,她在家附近開了一家茶館,自此和茶結緣。有一次,她去拜訪一個客戶,接待者拿了一個紙杯,另外一只手抓了一把茶葉放進去,沖上熱水就直接遞給了夏銘翊。“茶不能這樣喝”,這一細節讓專業做茶的夏銘翊看著十分別扭。

    觀察力深刻的人,總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痛點。通過這件事讓夏銘翊受到啟發,為什么不能做一款用起來便捷又好喝的杯茶?她發現了新茶品的市場潛力,針對茶品牌“小、弱、散”的現狀,她立志要做出一個不錯的茶品牌。

    經過一段時間的客戶回訪和反饋分析,她發現,與以往商務接待場景使用茶包或散茶沖泡的方式相比,“杯茶”一方面可以減少非環保紙杯的使用量,契合國家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政策導向,另一方面客戶的用茶量也會增加,從而對茶銷售、茶農增收產生帶動作用。

    在測試了多次之后,她發現市面上大多數一次性紙杯在沖茶之后的數據都不夠理想。“要么紙杯變形,要么水中的化學物品超標。”夏銘翊表示,當時,他們團隊就開始自主研發一次性茶杯,該茶杯用可食用玉米和木薯淀粉制造,安全可降解,手感也很好。茶杯的問題解決了,用茶的材料其實可以采買,但為了保證口感和質量,夏銘翊決定承包茶園,自己種茶。

    2018年,夏銘翊來到了海青鎮,注冊了公司樂茶(青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了生產茶杯的廠房,并和當地茶農合作種植了200畝茶園。她的身份,也從一個小富即安的茶館小老板,轉變成了一名解決產品痛點的創業者。

    讓當地茶農成為“合伙人”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時節,青島西海岸新區海青鎮茶葉已經進入大面積采摘期,茶農們迎來了豐收時刻。自上世紀成功試種茶苗,開啟“南茶北引”序幕以來,海青鎮就擁有“北茶之源”美譽。當地有著大量茶農,他們多數在山間種植茶園,把茶賣給供應商為生。

    當下,夏銘翊在海青鎮當地已“擁有”200畝茶園,但這些茶園的所有權卻不屬于她。她使用了一種“茶園托管”的模式。夏銘翊來到當地后,和當地政府溝通合作,在多次探討之后,她決定將茶農發展成為“合伙人”,這種方式介于傳統承包茶園以及采購茶葉兩種方式之間,不僅可以給茶農“托底”,茶農的茶只要質量符合標準就采購,也讓經營者更輕松——不用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管理。同時,也給當地茶農帶去了福利,普通兩口之家種植茶園,保守年收入在四五萬元。在她的帶動下,周邊1000余戶茶農成為企業的“合伙人”,“我們為周邊茶農免費提供種子、技術,優先收購貧困茶農的鮮葉。根據茶葉品質,茶農每畝地的年收入最高可達1萬元。”夏銘翊表示。

    創業之路充滿了坎坷。前年新產品上市之初,沒名氣沒資源沒渠道,夏銘翊挨個企業去推廣,往往剛到企業門口就被門衛攔下,免費送甚至都難送出去;產品滯銷,現金流斷裂,夏銘翊過了一年多“早晨賣海鮮、中午回到公司繼續工作”的日子,掙到錢再補貼進工廠;為了維護口碑,遇到希望降低質量低價采購的客戶,夏銘翊也毫不猶豫地拒絕……公司附近的河邊,遇到挫折和委屈的夏銘翊默默流淚,但一覺醒來,她依然充滿了斗志。

    憑著堅忍,也憑借產品的高質量,“樂茶”收獲好評不斷,當年就銷售了將近500萬杯,之后的銷售量更是節節攀升。“我們主要面向B端商務需求,做企業定制,今年到目前為止的銷售量已經遠超去年,其中一個客戶就訂購了200萬杯。”談及創業項目的選擇,夏銘翊坦言,海青鎮當地的茶葉產量和品質是她的“底氣”所在。海青茶具有的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等特點,為產品贏得了好口碑。如今,他們的杯茶客戶不僅遍布山東、遼寧、福建、廣西等國內省份,更遠銷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國家。“感覺這一輩子要跟這個產業綁定在一起的,要死磕這個行業了。”夏銘翊說,自己的愿景就是做行業龍頭,像星巴克一樣打造茶品牌火遍全國。

    訪談錄 每天都在琢磨往哪個方向走

    記者:你怎么看創業者這個身份?

    夏銘翊:我作為一個經營者,每天睡不著覺,都在琢磨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我知道應該去拓寬渠道,可是你走一步就要動錢,阻力太大了。我們是從0到1,不是從1到10,創業初期確實太難了。

    但是我還是有夢想的,干什么不苦干什么不累,可能就是趁著年輕,要經歷這些,這是我的收獲也是我的人生價值。你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感覺是對思想認知提升,每天都精神飽滿地做事情,沒有物質欲望,全是精神層次的東西。你發現一天三頓飯好簡單呀,相對來說,那些鮑魚海參都不適合我。

    記者:這跟你最早之前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夏銘翊:不一樣,我創業之前開著林肯,背兩萬多元的包包,穿名牌衣服,戴十幾萬元的表?,F在回頭看,自己二十四五歲的模樣像個傻子,我用這些錢能干多少事,能帶動多少人賺錢。看看海青鎮的居民,早上起來啃個饅頭就采茶,有時凌晨3時就要起來頭上戴著燈采茶,當你看到這一幕幕場景,你就不會亂花錢了。

    記者:你怎么能放下身段去賣螃蟹?

    夏銘翊:做過思想斗爭,去借錢好呢,還是辛苦一段時間就能賺到錢,選哪一個?我只能把面子踩在腳下,狠狠跺三腳。當時我在賣螃蟹的時候,身邊的朋友支持特別多,他們也調侃,但調侃的背后是他們對你的尊敬。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薛飛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李沁心]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4/11 10:02
    · 來源 ·
    青島晚報
    · 責編 ·
    李沁心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