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營商環境如同清新的空氣和肥沃的土壤,培育市場主體茁壯成長。市南區全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一流營商環境,充分釋放企業發展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暖南”服務更精細 每月回撥咨詢電話2600多件
“我遇到一些企業審批方面的問題,通過今天面對面咨詢得到解答,這種形式很好。”在市南區國華大廈一樓大廳,企業負責人孫先生向市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暖南”普法志愿者咨詢相關政策,志愿者耐心細致地向孫先生講解,并發放了《青島市市南區2023年提振信心加快發展惠企服務15條》《市南區企業開辦有關政策告知書》等惠企政策明白紙。
今年以來,市南區舉辦“暖南”審批服務政策宣講會、“面對面 聽企說”座談會、“駐窗口 聽民意”機關工作人員進一線、普法“微集市”“打卡市民中心 沉浸式體驗‘暖南’審批服務”等多項活動,為企業答疑解惑,傾聽企業的意見建議,助力企業發展。
為解決審批咨詢電話占線問題,市南區探索建立業務咨詢熱線“4+1”工作模式,創新開通“回撥”服務功能,開辟一路電話分機專門承擔回撥任務,第一時間回撥未打進的咨詢電話,保證企業群眾的每一個審批咨詢都能當天得到及時有效解答,每月平均回撥咨詢電話2600余件。
同時,市南區創新發放“暖南”親清服務卡,通過卡上的窗口編號和聯系電話,企業的審批申請由首次接待人員服務到底,實現從“一次辦理”到“連續關注”,搭建政企溝通“暖心橋”。建立新注冊、遷入企業滿意度調查回訪機制,每月定期以電話、走訪等形式對辦事企業開展調查回訪,目前共回訪企業4000余家,收集、辦理企業意見建議100余條,持續提升企業滿意度。
變“找我辦”為“幫你辦” 一批優質企業接連落地
企業需求在哪里,黨委、政府的服務就跟進到哪里。市南區不斷增強服務意識,當好企業“店小二”,出臺《市南區2023年“招百企、訪百樓、解難題、促發展”工作實施方案》,由區級領導包聯重點企業、部門服務行業企業、街道服務屬地企業,構建“區街聯動”“條塊結合”的立體耦合企業服務體系,錨定難點化解,建立“解難題”清單,頂格協調企業訴求和困難。
湛山街道地處市南區浮山灣經濟高密度區域,轄區共有33 幢商務樓宇,其中億元樓宇10幢,注冊企業超過8000家。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樓宇經濟轉型迭代,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該街道的重要課題。為此,街道黨員干部深入青島海天中心、青島萬象城等商務樓宇開展蹲點調研,不斷開拓優化營商環境新思路,以“不設路障設路標,不給否決給路徑”的服務理念,擇優選聘“企業服務員”40名,把主動靠前服務、及時跟進服務、精準精細服務貫穿企業服務全過程,構建“橫向合作、縱向聯動、全域幫辦、高效運行”的全覆蓋服務機制,變“找我辦”為“幫你辦”。
目前,市南區湛山街道已在全省率先打造街道級企業服務部,鏈接轄區金融、法律、咨詢、會計、人力資源、品牌等社會專業化資源,采取“中央廚房”式的配送方式,為轄區企業提供全要素“空氣式”服務;高標準打造全市首個社區級“市民中心”,配置智慧警務驛站、政務服務自助辦理終端,提供22大項213小項公共服務事項,讓企業在社區就能辦理業務。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湛山街道堅持項目清單化、推進節點化、服務專班化。項目洽談時,提前預判后期可能遇到的用地指標、融資規模等要素制約,超前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幫助企業跑手續、辦業務;項目竣工后,動態跟進運營情況,扶上馬、送一程。
通過不斷優化服務措施,湛山街道現已引入蔦屋書店、蔚來中心、華為旗艦店等40余家時尚品牌,推動青島東海涌康國際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山東海潤盛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企業落地,轄區商務樓宇華潤大廈啟用半年內入駐率超過70%。
數智賦能 辦事更快捷 免提交、免填寫的資料更多了
“沒想到現在辦理業務這么方便,根據系統提示,很快就能完成材料提交。”在青島市民中心市南區綜合受理專區,市民張先生用時15分鐘完成了勞務派遣經營變更許可業務辦理。
以數據賦能提升智慧審批能力和審批服務質效,市南區采取切實舉措,推進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快辦”“好辦”快速轉變。例如勞務派遣經營設立許可相關審批業務,辦事人員只需在申請端點擊“智能幫辦”,系統就能感知市場主體個體特征,自動形成業務范圍可選“菜單”,引導申請人快速、準確地完成“一張表單”填寫和材料提交,從而提高一次性申報成功率。
“您好,您可以不用提交營業執照了,我們通過數據共享可以獲取您的營業執照信息……”在青島市民中心市南區綜合受理專區,審批服務專員為前來辦事的群眾耐心講解辦事流程。
“作為綜合受理專區審批服務專員,我明顯感覺到受理材料越來越少,辦理時限越來越短,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對于政務服務的變革,審批服務專員感受深刻。
據市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對于已升級到智慧審批平臺審批的事項,審批數據共享化極大解決了材料重復填報問題。在審批材料填報過程中,辦事人填寫身份證號或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其他基礎數據均由系統通過數據共享自動填充,實現基礎數據“自動填”;系統從企業審批業務辦理歷史記錄中自動檢索相關材料及審批信息,無需申請人再次提報,實現歷史數據“選擇填”。通過改革,“民辦非企業單位審批”等相關事項實現70%以上申請材料“免提交”,80%以上申請表格免填寫。文/通訊員 呂曉菲 記者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