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智慧綠色全面迭代 青島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

    原標題: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的重要講話激勵省港口集團干部職工奮發圖強推進港口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5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要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山東港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勁。

    “山東港口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錨定‘四個一流’的發展目標,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扎實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港口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從單一的港口運營商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的轉變,推動港口管理運營更上一層樓,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多港口力量。”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表示。

    今年是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的第五年,近五年來,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連跨五個億噸臺階,2023年完成吞吐量17.1億噸、集裝箱量4132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5.6%、10.8%。作為龍頭的山東港口青島港更在一體化格局中實現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集裝箱吞吐量接連超越釜山港、廣州港,躍居全球第五位。

    港口“艦隊”握指成拳

    建設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是山東適應新形勢、搶抓新機遇、打造新優勢、實現新跨越的重要舉措。

    2019年8月6日,山東港口在青島掛牌成立,全省7個城市的沿海港口告別了同質化發展、無序競爭的局面,世界級海洋港口群的雛形就此誕生。這個龐大的港口“艦隊”在山東港口的掌舵下,迅速形成了“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渤海灣港為延展,各板塊集團為支撐,眾多內陸港為依托”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

    從定義來看,港口群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由地理位置相近,經濟腹地相似或相同,集疏運等外部依托條件相似,存在一定競爭與合作關系的若干港口組成的群體,是區域港口功能提升、競爭力增強的表現,是統籌區域港口發展關系、推動港口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也是合理配置區域港口資源、提高對腹地服務效率的重要發展方式。

    前不久,“青島港—日照港”淡水河谷BRBF轉水項目正式落地,將在青島港加工完成的BRBF成品礦轉水至日照港,再經鐵路運輸至腹地鋼廠客戶,成為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握指成拳、形成合力的一個縮影。

    經過近五年的發展,山東港口海向增航線、擴艙容、拓中轉,航線總數超過340條,陸向開班列、建陸港、拓貨源,布局建設50個內陸港,開通100條海鐵聯運班列,海鐵聯運箱量連續保持全國沿海港口第一,吞吐量增幅連年超過全國沿海港口平均水平,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以最具代表性的集裝箱業務為例,2023年山東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132萬標準箱,較成立時增長40.9%。

    在一體化更大平臺之下,原有各大港口的樞紐功能也得到了重塑和強化。全球前十大沿海港口中,中國有8個港口上榜,而山東占了3個,分別為青島港、煙臺港和日照港。去年發布的《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報告》顯示,青島港超越安特衛普港,在世界一流港口“前列”中實現進位爭先,位列全球第七。

    智慧綠色全面迭代

    推動傳統港口向智慧綠色港口迭代升級是建設世界級海洋港口群的重要支撐。

    在日照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山東港口高級別專家張連鋼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自主創新之路。這個由傳統碼頭改造升級的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正是通過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典范。

    自成立起,山東港口就在戰略層面提出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物流樞紐港、金融貿易港、產城融合港、郵輪文旅港,并把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置于“五個國際領先”首位。

    近五年來,山東港口下大力氣自主研發新技術,推進先進技術國產化替代,打破關鍵技術被掣肘的困境,實現了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同時構建綠色低碳集疏運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用能格局,集聚綠色轉型最大合力,打造智慧綠色港口建設的“山港樣板”。

    去年底,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投產運營,標志著我國在自動化碼頭建設領域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決方案,形成了港口領域的新質生產力。三期碼頭擁有智能管控系統(A-TOS)、水平運輸智能控制系統(A-ECS)、操作系統及數據庫應用、自動化電控系統、自動化軌道吊高效直流供電系統、關鍵核心零部件等六大自主突破、12項創新攻堅成果,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這樣智慧綠色的港口生產場景,不只發生在青島港,而且在山東各大港口全面鋪開。從日照港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碼頭,到煙臺港“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干散貨專業化碼頭控制技術,再到渤海灣港全球首臺自動化門機,其背后都有“連鋼創新團隊”合力攻堅的身影。

    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圈

    衡量世界級海洋港口群能級的除了規模,還有發展質量。

    港口作為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活躍全球經貿往來的關鍵節點。就在幾天前,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濟青雙中心投產,標志著山東港口初步建成以濟南、青島為中心的生活消費品倉儲分撥生態鏈,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而在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之前,各港口70%以上的利潤還是來自裝卸等傳統業務,新興業務的貢獻率不到30%,金融、貿易、航運占比與吞吐量地位并不匹配。相比之下,世界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倫敦港,其年吞吐量只有5000多萬噸,裝卸業務只貢獻了5%的利潤,其余95%的利潤來自金融、貿易、航運服務等高端服務業態。

    一體化以來,山東港口將各港口獨立運營的物流、貿易等100多個業務單元進行再整合,先后注冊成立投控、貿易、航運、物流等12個板塊集團,建設面向上合的能源交易中心,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設立港信期貨公司,開展保稅原油混兌調和、保稅船供油、保稅原油期貨等新業務,開啟了從裝卸港向物流港、貿易港、金融港升級的征程。

    以貿易為例,山東港口國際貿易集團成立僅4年,全面融入港口原油、鐵礦石、煤炭等30個貨種400多家上下游企業,累計為港口貢獻吞吐量超6300萬噸,為地方貢獻外貿進出口值超467億元,所在的山東港口西海岸大廈已經發展成為一座年營業收入破千億元的“千億”樓。

    當前,山東港口正加快由單一港口運營商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的轉型,集聚醫養、金融、航運等產業綜合體和新能源發電等智慧項目,構建以自身為核心的全產業鏈生態圈。根據發展規劃,到2035年,山東港口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對集團貢獻率將變為3:7,即傳統業務占30%,新興業務占70%。(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05/29 08:20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秦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