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港口一體化五周年:港城融合的新演繹
●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位列全球第一和第二,實現從“一群港”到“港口群”的蝶變
●壯大航運物流、供應鏈金融、現代貿易等新興業務,成為推動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戰略支點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山東港口一體化五周年(2019-2024)
貨物吞吐量跨越五個億噸大臺階,從12.7億噸攀升至2023年的17.1億噸,增幅達34.6%,總量位列全球港口第一位
集裝箱吞吐量從2709萬標箱增長至2023年的4132萬標箱,增幅達52.5%,總量位列全球港口第二位
山東港口在青島年均投資額較一體化改革前實現翻番,2023年納稅25.82億元,增長顯著
12個板塊集團中有10個布局在青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港信期貨公司、船舶交易平臺等重量級產業平臺落地青島
注視中國的海岸線,相信山東港口的變化會令所有人驚艷。
2019年8月6日,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五年間,山東港口完成了從“一群港”到“港口群”的蛻變,行業吸引力、影響力、話語權與日俱增,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亮麗答卷。
從青島的視角觀察,作為山東港口集團所在的城市,這五年更是港城深度融合的五年。航運高端要素紛紛落地轉化成產業,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港信期貨公司、船舶交易平臺等項目全新布局,航運物流、供應鏈金融、現代貿易等新興業務快速壯大……港口的綜合能級在躍升,青島作為航運中心的服務功能也空前強化。
當下,踏上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新征程,山東港口這家千億級企業、青島這座以港而興的城市,都將開啟新的想象空間。
出了山東路徑
山東有著沿海港口第一省之稱,3345公里海岸線上分布著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威海港、濰坊港、東營港、濱州港等7個主要港口,其中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均為中國前十大港口。
一體化之初,這些港口隸屬于不同的“東家”,體量、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差距懸殊,需要跨越不同區域、行政、體制等多重障礙,外界對于整合也有很多不同聲音。但要解決港口之間長期存在的同質化發展、無序競爭等問題,破除“有大港無強港”的局面,就必須進行破釜沉舟式改革。
山東港口掛牌成立后,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頂層設計的“三個一”:港口規劃“一盤棋”、資源開發“一張圖”、管理服務“一張網”,山東港口也制定了“整合、融合、耦合”的一體化改革發展任務書、路線圖,逐漸形成“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渤海灣港為延展,各板塊集團為支撐,眾多內陸港為依托”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
過去業務相似、腹地重疊的競爭者,如今握指成拳、協同聯動,取得了“1+1>2”的效果。特別是集裝箱一體化運營的實施,帶動了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集裝箱量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
五年來,山東港口無論是業績、城市貢獻度還是員工福祉,都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被譽為“蹚出了山東路徑”。
就業績而言,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跨越五個億噸大臺階,從2019年的12.7億噸攀升至2023年的17.1億噸,增幅達34.6%;集裝箱吞吐量從2709萬標箱增長至4132萬標箱,增幅達52.5%,總量分別位列全球港口第一位和第二位。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進位爭先,分別位列全球沿海港口排名第四、第七、第十位,渤海灣港貨物吞吐量是成立之初的3倍。
就城市貢獻度來說,山東港口在各市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878億元,年均投資是港口整合前的3倍,青島郵輪母港區等一批港產城融合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同時,在各市累計招商引資137.7億元,實現納稅241.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6.7%。在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山東港口還開班列、建陸港,將“出???rdquo;搬到企業“家門口”。
員工也獲得感滿滿,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操作技能三大職業發展通道更通暢,“連鋼創新團隊”等一大批海港工匠、先模人物在海港沃土的滋潤下茁壯成長。
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在一體化整合中,港口和城市的關系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傳統港口以裝卸物流為主,對城市綜合產業的拉動有限,而山東港口在穩固傳統主業的同時,跳出港口窠臼發力新主業。前不久,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青島)分撥中心投產,標志著山東港口初步建成集海鐵聯運、冷鏈倉儲、保稅寄售、供應鏈貿易和電商分撥于一體的產業鏈。
當前,青島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對港口發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球前十大沿海港口中有8個都在中國,青島港位列其中。而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十位中,中國只有上海、香港、寧波舟山三地上榜,排名第15位的青島亟須在現代航運服務業上補短板。拿一組數據來說,青島是原油、鐵礦石、煤炭、糧食等大宗貨物進出口關鍵口岸,中國每六噸進口原油就有一噸在青島港上岸,但巨大的樞紐“流量”并沒有完全轉化為經濟“留量”。
正是基于港口自身轉型和城市能級提升的雙重考慮,山東港口對各港口獨立運營的100多個業務單元進行再整合,組建了投控、物流、航運、貿易等12個板塊集團,推動“碼頭+物流+金融+貿易+航運”協同、“港口+政府+海關+鐵路+企業”聯動,加快提升現代航運綜合服務能力,由“單一港口運營商”邁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
青島是山東港口新興業務布局的焦點,12個板塊集團中有10個都在青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港信期貨公司、船舶交易平臺等重量級產業平臺也落地青島,期貨經紀、保險經紀、融資租賃、大宗商品交易、船舶交易、郵輪經濟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據統計,山東港口在青島年均投資額較一體化改革前實現翻番,2023年納稅25.82億元,增長顯著。
就在兩周前,山東港口航運板塊集團改制為山東遠洋,借助資本市場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推動航運要素資源整合。構建高端冷鏈物流產業基地、建設山東港口航運金融中心、打造源文化中心(市圖書館新館)項目……這些動作在改革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港口是青島最大的資源稟賦,山東港口的投資布局將對青島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產生顯著的帶動放大效應。一個數據可以反映變化:在一體化之初,山東港口90%收入和利潤來自于傳統業務。而現在,新興業務對山東港口的利潤貢獻度達32.5%,營業收入占比達79.5%。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