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合椒業“椒香”遠揚、“油畫小鎮”畫作遠銷全球、“嶗山茶”變身“黃金葉”
這些土特產成了“香餑餑”
早報10月29日訊 近日,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青島農品主流媒體調研行活動,來自中央、省、市的20余家媒體齊聚,一同走進青島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和膠州市,通過實地考察調研青島鄉村產業、農業項目,深入發掘特色產業的群眾“致富經”。
上合椒業“椒香”遠揚
“目前已經從新疆采購回400多噸辣椒了,預計還要收購400噸—600噸的辣椒,才能完成今年的采購目標。”青島金來樂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圣波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今年他和兒子兵分兩路,兒子負責遠赴外地收辣椒,而他則負責辣椒粉加工調配業務。
像袁圣波這樣的“辣椒經紀人”,在膠州超過2000人,他們把辣椒種子帶到辣椒產地,再將辣椒帶回膠州加工銷售,助推辣椒產業鏈形成閉環。每年從10月初開始,由辣椒形成的紅色浪潮便從四面八方涌向膠州。多年來,膠州逐漸形成“種植在外,育種、加工、貿易在內”的發展格局,辣椒在膠州的年交易量約120萬噸,交易總額約160億元,辣椒產品出口量占據了全國的80%以上。
今年7月14日,上合國際綠色農產品博覽交易中心及展廳正式開園運營。依托于以辣椒產業為核心的上合農品交易中心,架起了與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國家間的經貿合作與商品流通橋梁,現已匯聚了115家辣椒及其上下游企業入駐。
“世界辣椒看中國,中國辣椒看上合”的稱譽是膠州市辣椒產業蓬勃而起的最真實寫照,辣椒產業拓寬了膠州農民一往無前的致富路。
“油畫小鎮”畫作遠銷全球
行走在張家樓街道畫美達尼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記者看到,油畫主題的民宿、生態園等文旅項目匯聚而來,一座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商宜業的“油畫小鎮”在這里誕生。
當地號召不少農民學畫。依托油畫產業,綠澤畫院目前擁有高級職業畫家36人,畫師600余人,在美國、法國設有銷售機構,畫品出口西歐和北美的十幾個國家。在綠澤畫院影響帶動下,街道吸引了國際陶瓷文化中心、山水憶象美術館等文化企業和葉建明陶瓷藝術館、高偉藝術館、鹿成君藝術館等19家工作室入駐。目前,張家樓街道文化產業年產值達3億元,構建起集藝術創作、交易、寫生、研學、交流等多種功能相互交融的文化產業鏈條。
十一黃金周期間,畫美達尼青島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共吸引了近10萬人次的游客,為城市近郊游增添了一個火爆的目的地。依托張家樓街道西石嶺村集體閑置多年的6畝建設用地,打造出了集創業孵化、耕讀研學、民宿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耕讀學堂,可帶動村集體年增收80余萬元,帶動周邊30余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年增收4.5萬元。
“嶗山茶”變身“黃金葉”
近年來,青島圍繞打造中國知名農產品品牌城市的目標定位,匯聚品牌力量,做強“青島農品”,全面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在云泉春茶園,記者們了解到,作為嶗山茶文化體驗點的云泉春茶園與青島市中小學校緊密合作,持續開展研學活動及各類特色農產品采摘活動。茶園重點圍繞嶗山茶手造產業優勢,保護開發優秀產品制作、傳承工藝,建設“山東好品,河東有禮”項目庫和產品名錄,塑造嶗山制茶手造品牌形象,以茶文化資源推進了區域鄉村文化振興。
2023年,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借力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實施了大河東茶園改造提升項目,重點從優化茶園生產條件、完善園區景觀環境、強化茶文化元素植入等入手,調整茶廠功能布局,構建了“一環串聯 五區相融”的現代化茶廠布局,打造“農業特色產業+文化體驗+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據統計,2024年第十九屆嶗山茶節為嶗山區引流50余萬人次,拉動旅游收入2億余元??梢哉f,“嶗山茶”已成為激活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的“黃金葉”。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孫晶 通訊員 馮志)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