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銀行理財年度成績單出爐 有哪些新變化?

    原標題:百姓財經話丨銀行理財年度成績單出爐 有哪些新變化?

    銀行理財是百姓打理“錢袋子”的重要渠道。2024年,銀行理財市場有哪些新變化?對你我的投資理財有哪些影響?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日前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變化一:穩中有升 存續規模升至近30萬億元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有218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4.03萬只,較年初增加1.23%;存續規模29.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1.75%。

    透過數據可以看出,經過前幾年的市場承壓、規模下滑,銀行理財市場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回升,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

    投資者數量的增長也直觀體現了這一點。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25億個,較年初增長9.88%。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較年初新增1097萬個,機構投資者數量較年初新增29萬個。

    專家表示,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憑借其較低的風險和相對穩定的收益獲得了百姓青睞。理財公司推出的降低產品費率、延長交易時間等舉措,也提高了理財產品的吸引力。

    報告顯示,2024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709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9%。2024年,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65%。

    變化二:結構優化 凈值型產品占比上升

    自2018年資管新規實施以來,打破剛性兌付、實現凈值化轉型,成為銀行理財業務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9.50萬億元,占比為98.50%,較年初增加1.57個百分點。

    從產品期限看,2024年,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在284至392天之間,為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截至2024年末,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存續規模占全部封閉式產品的比例為67.15%,較年初增加0.13個百分點。

    專家表示,1年期以上封閉式產品有助于理財公司更好開展長期投資,為實體經濟提供長期資金支持,也有助于為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

    變化三:更趨保守 中低風險產品占比超九成

    透過報告可以看出,2024年,理財市場整體投資偏好更趨保守,中低風險產品占比上升。

    從風險等級看,截至2024年末,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8.66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為95.69%,較年初增加2.89個百分點;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0.08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為0.27%。

    截至2024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最多的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33.83%。

    這從存續產品結構也可以看出:固定收益類產品依然最受歡迎。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9.15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7.33%,較年初增加0.99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0.73萬億元,占比為2.44%,較年初減少0.77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6萬億元和0.01萬億元。

    變化四:轉型發展 理財公司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雖然我們習慣稱之為“銀行理財”,但很多理財產品已經不是銀行發行,而是由銀行旗下的理財公司發行。

    由獨立法人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自2019年6月我國首家銀行理財公司正式開業以來,理財業務告別銀行主導模式,進入公司化運作新時期。截至2024年末,已設立的理財公司共32家。

    報告顯示,理財公司的市場份額在持續提升。截至2024年末,理財公司存續產品只數達2.43萬只,存續規模26.3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7.09%,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7.85%。

    專家表示,當前,銀行理財的市場需求較為旺盛,理財公司要不斷創新產品與服務,提高投研能力和專業水平,滿足百姓多元化差異化的投資理財需求。(記者李延霞)

    [來源:新華網 編輯:趙曉珊]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1/22 08:54
    · 來源 ·
    新華網
    · 責編 ·
    趙曉珊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