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藍谷:構建“海洋科學城”新圖景
海洋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和優勢,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上聚力攻堅求實效。增強海洋科創優勢,釋放藍色引擎強勁動能,加快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新時期、新任務,作為青島向海圖強的重要陣地,青島藍谷的海洋經濟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從海洋科創高地,到海洋產業破題起勢,再到海洋經濟全面發展。成立以來,青島藍谷肩負經略海洋的使命,一路爬坡過坎,加速從“蔚藍”走向“深藍”——匯聚國家深?;亍⑸綎|大學等50余家“國字號”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布局“3+2”產業體系和四大千畝產業園,海洋產業集聚成勢。
站在新起點上,藍谷將如何進一步集聚平臺資源優勢,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近期舉行的2025年重點項目推進落實專題會議上,藍谷明確提出,今年將把主線任務放在項目上,高質量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更好發揮“雙核”引領作用,加速構建“海洋科學城”建設新圖景。
科創策源打造藍色引擎
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科技是關鍵的“金鑰匙”。今年青島要“持續提升海洋科技創新水平”。其中,加快國家深?;驇斓热髧移脚_建設,實施30項涉海關鍵技術攻關,推動駐青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強化產業應用研究等重要部署,都與藍谷發展密切相關。
作為全球海洋科技創新和發展的重要策源地,海洋科研逐漸成為藍谷的“王牌”優勢。在高端創新平臺集聚優勢下,山東大學微生物全國重點實驗室建成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組數據庫”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呈“井噴”之勢。
建設引領性現代海洋城市的縱深推進,對地區科技引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科創成果轉化指明了新方向,標志著藍谷不僅要充分發揮科創策源引領力,更要創新打法,加速將科研優勢轉化成產業勝勢。
藍谷搶先布局,通過落實“十個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推動“海燕”滑翔機入選全市十大專業產業化優秀案例,武漢理工青島研究院落地飛秒激光項目解決切割領域關鍵問題,山東省首臺套水下洗網機器人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川大青島研究院孵化的川青院新材料公司累計產值超2億元……科技成果的高質高效轉化進一步凸顯了青島藍谷重大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以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了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即墨區委副書記杜樂江表示,今年將重點做好創新平臺和科技項目實施的服務保障工作,推動項目具備落地條件。同時,落實好與山東大學、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國實科技集團等工作專班機制,加快山東大學(青島)學生創業基地、成果轉化基地等規劃建設,跟蹤推動一批成熟成果和關聯產業項目落地,承接產業溢出。
產業聚變彰顯海洋特色
經略海洋,搶占海洋經濟發展制高點。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大做強現代海洋產業”。其中,點名“推動‘國信’‘深藍’系列養殖裝備投入運營”,為藍谷重點產業發展定下了時間表。
事實上,作為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科技產業集聚區,藍谷產業發展路徑十分清晰。其立足科創優勢,搶先布局,確定了海洋高技術服務、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3個新興產業,海洋文旅、涉??偛拷洕?個特色產業的“3+2”產業體系。在此基礎上,布局了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海洋新能源4個千畝產業園,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做大做強現代海洋產業,要彰顯特色,更要塑強優勢產業。近年來,藍谷持續加碼特色優勢產業,搶占新風口,探索產業布局新路徑。以新能源產業為例,海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青島藍谷管理局共同打造的海爾新能源產業互聯網生態園,將通過共建集“研、產、供、銷、展”于一體的綜合園區,展現新能源技術的豐富應用場景,助力綠色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園區建成后將成為海爾新能源板塊的總部基地,力爭三年內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目前,海爾新能源智慧能源控制器項目已完成主體封頂,項目建設正在高速推進。
與此同時,青島大小管島20MW海洋能源融合發展試驗示范項目也將于今年開工建設,規劃在大小管島之間的海域安裝一套山東中能華源海上風電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的VH型5.95MW浮式海上風電機組進行試驗示范,打造新能源產業的新標桿。
海洋高端裝備產業也在持續發力。在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開啟我國深遠海養殖新紀元的基礎上,“國信2號”接續上馬,對工船總體設計、功能區劃、新能源利用等進行了160余項優化升級改進,積極打造養殖工船2.0版,以規模效應實現深遠海養殖智能裝備系列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目前,“國信2-1號”已順利出塢,“國信2-2號”即將出塢,兩船預計今年上半年交付,屆時將實現3艘養殖工船同時運營,年產魚1萬噸。
聚焦特色優勢產業,編制產業鏈全景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明確產業發展主攻領域和精準招商圖譜,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青島藍谷的產業路線圖越發清晰。
將發力點放在項目上
項目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亦是青島藍谷今年工作的“重頭戲”。今年青島市積極推進的總投資2400億元、170個海洋重點項目中,藍谷涉及重點項目13個,包括蛟龍號關鍵作業能力提升及科學應用、深海三大國家平臺、國家海洋專項地質樣品庫建設項目、青島美谷生物科技項目、鰲山灣海洋文旅項目、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一期)等。
“我們將千方百計促項目、擴投資,重點推進35個重點產業類項目建設。”杜樂江表示,要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落實領導干部包聯重點項目工作機制,著力推進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重點民生和基礎配套建設,服務保障創新平臺和科技項目實施,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推動藍谷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在保障項目建設基礎上,藍谷還將全力以赴拼招商、促落地,在提升項目招引實效上下足功夫。據悉,藍谷將強化招商引資主動性,發揮山東大學等龍頭科研單位院所作用,加快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把大項目、龍頭項目作為招商引資重點,盯緊央企、國企投資類項目,同時聚焦“四新經濟”,用好產業園區、孵化載體,加大對初創型、高成長性科技項目的引進力度,服務好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向海而興,潮起藍谷。青島藍谷正以項目為筆、以創新為墨,奮力書寫新時代海洋強國新答卷。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竇衍鳳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