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現場,青島龍頭企業亮出AI科技最新實踐,引領行業進化方向
AI+:青島智能家電產業創新“進化論”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孫欣
3月20日至23日,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2025)在上海舉行。作為全球家電及消費電子領域的頂級展會之一,“科技”和“生活”一貫是AWE的關鍵詞,也是家電產業得以迭代創新的有效路徑和最終目的。
今年AWE將主題鎖定為“AI科技,AI生活”,AI的核心作用被高度強調,映射出家電及消費電子行業轉型的核心邏輯。
這一點在展會現場得到了印證。“AI之眼”“星海大模型”“AI健康管家”……在海爾、海信、澳柯瑪等青島智能家電龍頭企業的展區,這些將智能家居與“AI科技”深度融合的概念已經有了具象的場景呈現。
令行業驚艷的是,這些來自青島的創新實踐引領著產業進化的方向,不僅讓人們清晰地看到“AI生活”的理想已然照進現實,也正在撬動并重塑產業生態的格局。
讓AI“接管生活”
踏入展館,AI的強烈氣息撲面而來。其中一個最為明確的信號就是,在家電行業,AI已推動家電從單一功能設備進化為主動服務的智能生態體,接管用戶的生活。
“替人做家務”,是家電被發明出來的意義之一。對于早在2006年就開始布局推進“智家大腦”的海爾智家來說,家電在一步步替人做家務的過程中,已經經歷了單品聯網、互聯互通、決策智能等發展階段。AWE啟幕的前一天,海爾智家發布的最新成果“AI之眼”,被看成是行業向智慧家庭的終極目標——“無人家務”邁出的關鍵一步。
當前,八成的家務已經被傳統家電所代勞。要跑完“無人家務”剩下的兩成的進度條,AI是關鍵的加速器。海爾集團副總裁、海爾智家研發平臺總經理舒海將其比喻為“無人家務”的最后兩塊“拼圖”:一塊是AI智慧體,另一塊是家庭機器人。
如何完成?海爾智家的解決思路是,通過“AI視覺”給家電安上像人一樣的“視覺神經中樞”,讓智能家電“看得懂”;再通過家庭服務機器人去實現“拿得起、放得下”,讓家電真正擁有主動服務于人的能力。這或將引領整個家電行業進入“AI高度自主智能”的第四階段。
在AWE海爾智家展館現場,這兩塊“拼圖”有了以產品和場景為載體的沉浸式體驗。
搭載“AI之眼”的產品遍布每個家庭場景。比如,在廚房煮粥煲湯,煙機的“AI之眼”在發現即將溢鍋時,能自動調節燃氣灶火力??局剖澄镎莆詹涣藭r間溫度,放進有“AI之眼”的烤箱,它可以看懂用戶放了幾個雞翅或者多大的牛肉,自動確認溫度和時長。
海爾聯合星動紀元共同打造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小星”所在的展區,成為展館里人氣最高的打卡地之一。“小星”手掌擁有多達12個自由度,無論是輕盈的遙控器,還是裝滿水的杯子,它都可以輕松地拿起,還能協助老人進行一些簡單的手部康復訓練。
通過布局更懂家庭場景的復雜性垂直大模型,AI家電的核心價值模式正在從“解決問題”轉向“預見需求”。
海信依托星海大模型,實現家電從“被動調節”向“主動服務”轉變。比如,電視已經成為能夠“察言觀色”的高能陪伴者?;诤P判呛4竽P?,海信AI電視從“被動調節”轉向“主動服務”,為用戶帶來全方位、個性化、更健康且可持續的生活體驗。針對家庭不同成員的差異化需求,聚焦觀影、體育、教育、游戲四大核心場景,只需輕按遙控器AI鍵,影迷、球迷、家長、游戲玩家都能即刻解鎖專屬功能,實現全面AI體驗升級。
當家中有小朋友,電視能夠從動畫內容中精準提煉各類知識點,以AI角色趣味問答和語音播報的形式引導孩子回顧和思考,強化知識點并培養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AI角色在與小朋友互動過程中,通過大模型的深度語義理解與分析,精準匹配符合孩子興趣的內容。同時提供豐富多樣的AI角色聲音定制,涵蓋各種風格和類型的動畫角色,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款。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不僅增強了內容的代入感和趣味性,還讓孩子與動畫角色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連接。
在智慧生活其他場景,海信依托大模型打造了AI空氣管家、AI美食管家、AI洗護管家。以自動調節的AI空調為例,AI空氣管家憑借星海大模型與SLP人感技術,為用戶精心打造了一款“好空氣、自動調”的空調。通過融合室內外環境、用戶行為等八維感知技術,實現對溫度、濕度、風向、潔凈度及氧氣濃度的精準調控。
澳柯瑪則在展會現場為用戶搭建了一個有溫度的“智慧家”,展示了基于智能云計算中樞和AI技術研發的第三代智慧家庭系統。
其中,在智慧客廳,澳柯瑪全新推出的接入DeepSeek的AI健康管理系統吸引了眾多觀眾體驗。這一系統由人工智能無感生理數據采集和健康數據AI分析干預技術組成。在電視前面站定,用戶就可以從屏幕上獲取心率、心率變異性、呼吸、血壓、血氧、血糖等多項指標。而DeepSeek的接入,讓這套智能健康檢測系統可以更高效地處理和分析健康數據,幫助用戶更好地了解身體狀況,并提供針對性的健康建議。通過關聯澳柯瑪智慧生活場景的全部智能產品,這一“AI健康管家”可為家人推薦2萬余個精選食譜,監測家人健康所需的21種營養元素、13種常見疾病等,也為未來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大空間。
“AI+科技”打破產品力“天花板”
與AI深度融合的家電本體科技為家電產品力的創新和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今年AWE上,海信官宣“全球首款RGB-MiniLED電視量產上市”。
RGB三維控色顯示堪稱是液晶顯示畫質提升的終極解決方案,日系品牌也在布局,但最快也要在2026年推出。
海信之所以能領先外資品牌一年實現技術量產,離不開AI對顯示技術的賦能。海信視像科技總裁李煒介紹,相比QD-OLED和傳統QD-MiniLED,RGB-MiniLED無需依賴量子點進行二次色彩轉換,卻能實現遠超量子點的性能,擁有超高色彩表現、超廣視角、超高亮度的指數級畫質提升。但要實現RGB三維控色,難點在于突破光色同控與LED芯片的穩定性難題。
“光色同控,對于算力、算法的要求極高,我們用三年時間,攻克全球首顆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李煒表示,這款芯片在行業內首創RGB光色同控算法、3×26bits光色精控、15680點的高精色彩控制,讓色調、飽和度、亮度的控制精度相對普通SOC芯片實現指數級提升。此外,作為全球首顆采用RISC-V開放架構的電視畫質芯片,運算速度提升40%,場景適配能力翻倍。
同時,海信依托乾照光電領先的LED芯片研發和制造能力,推出全新的RGB-MiniLED發光芯片,通過納米級封裝與復合襯底等車規級工藝技術,徹底解決了三原色LED產業化過程中最大的“發光效率、壽命、色偏、色純”難題。
AI與本體技術的深度融合,為家電功能的飛躍提供了新的落地路徑。3月20日,由海爾洗衣機牽頭制定的AI直驅行業標準在AWE現場正式發布,標志著AI直驅作為新一代核心技術已經走向成熟。自2012年首推直驅洗衣機,到2024年海爾直驅走入4000萬用戶家庭,再到升級AI直驅潔凈科技,海爾帶領行業走出了一條直驅科技的迭代之路。
通過AI智控算法與直驅變頻電機的深度協同,讓洗衣機有了思考和決策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衣物的特性,微秒級感知衣服在筒內的洗滌狀態,并制定符合這種衣服的最佳洗滌軌跡。同時,AI直驅電機的精準控制能力,也讓用戶打消了“快洗”模式洗不干凈的顧慮。相比傳統皮帶正轉和反轉之間要停頓導致的洗洗停停,AI直驅電機可以實現瞬間啟動、剎車或瞬時換向正反轉切換不停頓,同樣15分鐘,洗凈比能提升30%。在有效實踐的基礎上,海爾洗衣機主導制定的《人工智能(AI)直驅洗衣機標準》首次在智能洗滌領域構建了“數據感知—動態決策—精準執行”的技術閉環。
主打“溫度科技專家”的澳柯瑪,則讓AI與其擅長的制冷科技產生了新的“化學反應”。新品風冷無霜變頻冷柜搭載了新一代智能風冷模塊和智能融霜科技,可以實現全自動除霜功能,通過原創的多維風幕讓冷氣均勻覆蓋制冷空間的每個角落,實現無死角均勻制冷。同時,智能變頻壓縮機可以智能調節運行頻率,根據冷柜內部溫度及室溫變化自動調整箱內溫度,保持溫度恒定,讓用戶在AI溫度科技中,獲得智慧生活的新鮮體驗。
深度重塑產業生態
AI對家電業的影響遠不止產品層面,還正在賦能企業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全流程,拓展著企業的產業邊界,重塑企業產業版圖。
“AI時代,數據是新貨幣”,海爾智家美國市場負責人一語道破AI時代的“創新密碼”。據測算,AI集成研發讓海爾智家產品研發周期縮短20%,AI還讓海爾生產效率提升30%、訂單響應速度加快13%。海爾智家還牽手更多行業資源,拓展AI創新生態。AWE期間,海爾智家與上海海思、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發布AI時代的智慧家庭操作系統,融合開源鴻蒙的統一互聯能力,為智慧家庭帶來跨品牌、跨領域的互聯互通。
在新零售場景展區,澳柯瑪現場搭建了一個智慧新零售超市,把AI制冷的“溫度科技魔力”從家庭拓展到更多場景。這里沒有售貨員,有的是多款基于AI智能識別技術的智能零售展示柜。通過“AI視覺+重力輔助”雙識別技術,可以實現最快3秒結算,最輕識別30克商品。智能管理平臺的遠程監控、數據統計、控溫、報警等多種功能,還助力品牌商快速將產品布局到離消費者距離更近的社區、寫字樓、公共服務空間等多重場景。目前平臺接入設備已超200萬臺。
海信則將AI的賦能力拓展到了城市空間。在“AI城市區”,海信展示ESG發展理念下的能源全鏈路智慧解決方案,包括源網側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新型電力系統全場景解決方案、工商業光儲充一體式解決方案、零碳住宅智慧能源管理綜合解決方案等。這背后是由海信網絡能源和加入海信大家庭后首次參展的科林電氣組成的智慧能源產業集群,通過AI前沿技術布局,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
根據IDC的預測,2025年,AI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整體滲透率將接近50%,同時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8%。身處中國家電產業最重要的創新策源地之一,青島智能家電企業正在把對AI的深度探索轉化為產業增長的最強拉動力。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