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柳葉刀》發布中國居民健康狀況 人均壽命提升

    2015-11-02 14:10:2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帛幼

    日前,英國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的兩項研究成果表明,中國各地衛生健康狀況普遍改善,最近20年中國總體人均預期壽命均有提升,兒童死亡率則普遍下降。研究認為,這主要歸功于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中國政府根據各地方特點制定的有針對性的醫療衛生政策。

    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測量和評價中心牽頭,中美兩國學者共同參與,并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協作開展的相關研究共有兩項。

    第一項是關于1990年至2014年各類疾病死亡率省級水平分析的研究。研究顯示,2013年中國上海市預期壽命在全國位列第一,其中男性預期壽命為80.2歲,女性預期壽命為85.2歲。與1990年相比,中國最高預期壽命增長了將近6歲,中國的最高預期壽命水平與世界最高的日本、法國等國水平相當。

    分析認為,中國各地的預期壽命都有所增長,這與中國日益增長的GDP以及更加完善的孕產婦教育有著緊密關系。研究認為,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對國內醫療保健體系的改革,特別是注重公共衛生的均等化。

    在文章隨附的評論中,來自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詹姆斯·米爾納和保羅·威爾金森表示,“中國政府現在將百姓健康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政府的首要任務。中國政府在近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時在新的五年規劃內擴大醫療行業規模。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國還提出了解決氣候變化的具體方案,保證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并增加低碳能源的生產。如果這些承諾得以兌現,中國將有機會證明,取得經濟發展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

    第二項是關于1996年至2012年中國2851個區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研究。研究顯示,自1970年以來,中國各省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都有所降低。即使將經濟水平提升和教育完善等因素考慮進去后,中國兒童死亡率的下降速度還是超出了各界預期。

    文章特別強調,中國西北、西南地區以及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兒童死亡率也在急劇下降,這打破了此前多數國家少數民族群體是國民健康最難達標和最晚受益者的規律。

    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測量和評價中心負責人及兩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克里斯托弗·默里博士說:“中國在過去30年中經歷了人口和健康的巨大轉變,這充分體現在同一時期中國居民健康狀況的不斷改善。”

    文章隨附評論也認為,“中國在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方面的成就應歸功于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GDP迅速增長。大規模減貧行動也使得中國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數量在1978年到2010年間快速下降。住院分娩和預防接種覆蓋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實施義務教育使學齡兒童的入學率由95.5%提高到99.7%。這些經濟和社會方面的發展為兒童健康狀況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