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媽媽的心肝:女兒割肝救母流淚跪求母親接受

    2015-12-14 16:18:02
    來源:楚天都市報
    責任編輯:光影
    \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童鯤等待成為媽媽的“小心肝”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

    □楚天都市報記者賀俊

    下周三,63歲的左春芳就要在同濟醫院進行肝移植手術了,而捐肝的,是她38歲的女兒童鯤。

    童鯤是荊州市沙市區勞動就業管理局辦公室主任。

    兒子說,只要讓奶奶重生,再難過我也能堅持;丈夫說,放心,我支持你;母親說,你要捐,我就不活了。而童鯤說,我只有你一個媽媽,媽媽為我受苦一輩子,我不能丟下她!

    女兒的心血,媽媽的心肝

    大多數時候,63歲的左春芳都是躺在被窩里默默流淚,眼睛腫得像核桃。

    “盡快住院安排手術吧。”12月5日,在荊州家中接到武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教授魏來的電話后,女兒童鯤就忙不迭地收拾東西,左春芳卻心情復雜。她的肝硬化病情嚴重,除了換肝已經別無他法。半個月前,童鯤提出把自己的左肝捐給她。

    拗不過女兒的苦苦相勸,左春芳幾乎是認命般地勉強同意了。自從12月4日,同濟醫院器官倫理委員會全票通過,同意童鯤為母親捐肝后,一家人一直在默默等待著醫院的通知。

    可是,電話真正打來的這一刻,左春芳還是無法接受。“那不是別的東西,是女兒的心肝啊。”童鯤是她和老伴童家才唯一的女兒,本身就是夫妻倆的“小心肝”。

    “不一定能做手術,還要去檢查。”童鯤一直安慰母親,幾乎是半哄半騙地把她從荊州帶到了武漢。這幾天,躺在病床上,左春芳故意不理會女兒,肝硬化導致她的黃疸嚴重,臉上始終呈現著病態的蠟黃,童鯤在旁邊陪著小心。

    左春芳的眼淚忍不住地唰唰地往下流,昨日,她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她明白女兒的孝心,只是心里始終過不去那道坎。在她看來,38歲的童鯤不僅是她的女兒,也是一個人妻,更是一個人母。“我只怪自己拖累了她。”

    “媽媽,只有我們一家人都好好的,我才能好。”童鯤對著左春芳輕輕地笑。

    她的肝臟與母親匹配

    這不是童鯤第一次決定為母親捐肝。

    2009年,左春芳的肝硬化惡化,導致肝腹水嚴重,腿腳浮腫,肚子鼓得像懷孕的孕婦,幾乎難以下地行走。在荊州、武漢輾轉看病的過程中,童鯤聽說肝移植可以解決肝硬化后動了心思,她甚至剪掉了一頭長發,以方便手術后的生活。

    左春芳卻堅決不同意。“你要捐肝,我就去死。”母女倆陷入僵持。

    有醫生根據左春芳的病情介紹了臍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就是把培植后的臍帶血干細胞直接注入肝臟,修復受損的肝細胞。一次手術需要十多萬元,左春芳不想做,全家人輪番苦勸,她才勉強同意試試。

    手術后效果很明顯,左春芳的腹水完全沒了,臉色也不黃了,還能睡個好覺。“那是我們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候。”童鯤和丈夫杜軍至今還記得,親朋好友看到左春芳恢復正常時的驚喜。

    誰知道,4年后噩夢再次來襲。2013年,左春芳再次發生嚴重的肝腹水。

    沒有猶豫,童鯤帶著母親再次進行了臍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病情也再次得到緩解。不過,這一次從醫院回家的時候,所有人都難以輕松,誰也不知道這樣的狀況可以持續多久。

    今年7月,左春芳的肝硬化再次惡化,一家人急忙趕赴武漢做手術,幸運卻再也沒有眷顧,手術后病情依舊。醫生告訴童鯤,左春芳的肝已經完全沒法修復了,除了移植別無他路。

    捐肝給母親再次被童鯤提上日程。“我們是親人,最合適。”她甚至后悔6年前沒有堅持勸服母親接受她捐肝,害她受了這幾年罪。悄悄瞞著母親,她到醫院做了一次全面檢查,兩人血型相同,她的肝臟非常適合捐給左春芳。

    女兒跪求母親接受

    怎么說服母親是個大問題。“都說水往下流,很多器官捐獻都是長輩捐給晚輩。”想要了解肝移植的相關情況,童鯤加入了一些QQ群,找到了不少做過肝移植手術的病友,聽說她要捐肝給母親,很多人都為她的孝心感動,幫她出主意。

    一個江西的病友告訴童鯤,他們情況有些類似,兒子捐肝給了他,后來兩人都恢復得很好。現在兒子已經結婚了,就連孫子都7歲多了,照片上的一家人健康幸福。“小妹,你可以拿我的例子來勸你的媽媽。”“都是騙人的。”當童鯤把網友的照片拿給母親時,左春芳卻一把推開,也不愿意打電話求證。

    童鯤明白左春芳的心結,盡管她一再解釋,在所有的器官中,肝臟是可以再生的,她捐出一部分并不會有生命危險,將來恢復得好可以達到八成等等,母親卻始終不愿意女兒受到任何傷害。“我不要你報答我的什么恩情,只要你平平安安的。”這句反復被念叨的話,令她心如刀割。

    童鯤是家中獨女,小時候父親太忙,經常很晚回來,總是母親陪著她做作業,夜里發燒也是母親背著她去醫院。有一次母親送她上學,不小心從自行車上摔下來,腿上骨頭都露出來了,現在還能看見當時留下的疤痕。

    15歲以前,一家三口擠在15平米的集體宿舍,雖然擁擠卻很溫馨。后來父親單位分了73平米的房子,童鯤也長大、結婚、生子,成為沙市區勞動就業保障局的辦公室主任,一切都在好起來,疾病卻讓母親數次面對生離死別。

    童鯤一直很內疚。2002年母親剛犯病時,只是有些身上發癢,她那時剛生下兒子,沒顧上母親。“媽媽一直幫我照顧孩子,我卻沒留意她的病。”

    她跪在了母親床前。“要是沒有媽媽,我有事的時候找誰去,過年的時候到哪里團年,再也沒有人喊我回家吃飯了。”童鯤眼淚長流。杜軍也勸岳母:“媽,但凡有點辦法我們都會想,已經沒有路了。”

    有媽媽家才完整

    為了給母親治病,一家人已經傾其所有。

    這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之家。童家才退休前是沙市棉紡織廠(現荊州市乾盛紡織有限公司)質檢員,他是個老實人,一輩子勤扒苦做,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勞模。左春芳原本在一家機械廠上班,后來下崗回家,兩人的退休工資現在加起來每月只有3000多元,一點家底幾乎全部用來看病吃藥了。

    這一次的肝臟移植手術需要40多萬元,童鯤和杜軍想辦法湊錢,一個朋友二話沒說打了30萬元過來,童家才堅持把房產證抵給了他。“不能讓人吃虧。”夫妻倆住回了公公婆婆家,每次出來看病,老人就幫忙照顧13歲的孫子。

    13歲的杜永童似乎一夜長大了。童鯤她們出發到武漢前,他在日記中寫道:“雖然心中有萬分不舍,但只要想到他們是為了讓奶奶重生而前往的,即使心中再不舍、再艱難也要支持他們,為他們打氣加油!”

    在杜永童就讀的荊州東方紅中學8年級10班,班主任李麗趁機進行了一次孝心教育,孩子們自發捐出了零花錢,1200元錢讓童鯤幾度落淚。沙市區勞動就業管理局局長黃樂也安慰她,不用擔心工作,全力以赴救母親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母親還在,我們的團年飯才是完整的。”身邊人的全力支持,讓童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昨日下午,母親睡著后,她到衛生間里洗了把涼水臉。原定于12月10日的手術,因為母親身體情況不太理想,推遲到了下周,她想讓自己在煎熬的等待中顯得精神些。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