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醫院掛號實名制落實難 號販子線上線下鉆空子

    2016-01-31 15:55:26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帛幼

    女子怒斥北京廣安門醫院“號販子”的視頻刺痛了百姓看病焦急無奈的心,也再度揭開了“黃牛”猖獗、屢禁不絕的傷疤。如何根治醫院“黃牛病”“掛號難”頑疾,再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調查發現,曾被寄予“厚望”的掛號實名制,因為存在管理、技術等諸多漏洞,讓“號販子”有空子可鉆,實際效力大打折扣?! 氯A社

    實名制在醫院效力有限

    自鐵路系統實行車票實名制以來,除了春運、節假日等高峰時期,“票販子”的活動頻率明顯降低。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實名制猶如一把“利器”,直接威脅到“票販子”的飯碗,有效打擊了他們的氣焰。

    然而,同樣的措施在解決“號販子”的問題上,效果就大打折扣。記者在國內多個城市的掛號預約平臺上發現,雖然要求實名注冊,但輸入編造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只要格式正確就能注冊成功,進入預約流程。醫院的實名制沒有落實到位,也就無法阻止“號販子”刷號、囤號倒賣的行為。

    掛號實名制在國內許

    多醫院早已實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從去年1月1日起,實行“最為嚴格的實名掛號及就診制度”。在掛專家門診號時,必須出示身份證、戶口本等有效證件,對于無法出示有效證件,或掛號信息與患兒真實信息不相符的,醫院和醫生有權拒絕其掛號申請和就診要求。

    記者在上海新華醫院采訪了解到,上海部分綜合性大型醫療機構需要實名制預約,沒有身份證信息無法完成門診預約。但是制度施行也有難點,例如孩子沒有身份證號碼,只能用監護人的身份信息預約登記;急診也無法因為沒有身份證而拒絕病人。

    線上線下找漏洞鉆空子

    掛號實名制看似給“號販子”設置了巨大障礙,可“神通廣大”的他們還是能夠在線上、線下找到諸多漏洞“鉆空子”。

    在線下,“號販子”們有組織地安排人輪流蹲守,現場排隊這種原始方法雖然是“苦差事”,但“門路欠廣”時通過倒賣“隊首”位置,也能保證每天收入;而人脈廣、關系硬的“號販子”則宣稱,可以從內部渠道獲得專家號。

    隨著醫院網絡投放號源的增多,“號販子”又找準了網絡掛號的技術漏洞——多數醫院網絡掛號平臺未與公安部門的身份信息系統聯網,這也是為何鐵路購票實名制能夠發揮遏制“票販子”作用,而掛號實名制“治標不治本”的關鍵因素所在。

    用他人身份證件或偽造身份證,在放號“閘門”開啟時立即“秒殺”,囤下放出的專家號,然后派出“多路人馬”尋找買家,找到買家后利用時間差,取消預約空位騰出,馬上用買家真實身份信息搶回,神不知鬼不覺“偷天換日”。由于預約不收費,即便號源最終沒有售出,“號販子”也沒有太大損失。

    掛號實名制需多方補漏

    本是打擊“號販子”的“利器”,卻在具體實行中困難重重,掛號實名制的技術漏洞、管理漏洞、法律漏洞,足以為“號販子”提供生存空間。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門急診辦公室主任孫曉凡認為,由于存在巨大利益驅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堵漏洞的效果還需要公安、工商、衛監等多部門嚴格執法等舉措加以配合。

    “有些‘黃牛’倒號發生在醫院內部,影響醫療秩序,損害患者權益,醫院和衛生監督部門應著重加強管理,特別要禁絕醫務人員、保安與黃牛串通利用職務之便牟取不當利益。”上海市衛生監督所副所長李力達說。

    不少業內人士坦言,掛號實名制不能百分之百杜絕“號販子”,醫院在實名制預約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醫院電子信息系統,在預約病人中加強甄別,例如要求出示病史,在后臺看到同一手機號同日多次預約多個門診時就會刪除。

    浙江贊程律師事務所主任程學林表示,法律漏洞也需要及時填補。目前,倒賣車票、船票,刑法有明確入罪規定,對倒票行為的打擊震懾作用明顯,而針對醫院“號販子”的法律僅有《治安管理處罰法》,懲罰上限是15天拘留加1000元罰款,收益誘惑和違法成本間的懸殊加劇了屢打不絕的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張忠民曾公開表示,實名制無法起到作用、“號販子”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還是源于優質醫療資源的短缺。不能寄托于短期行為,而要盡快培育更多更好的優質醫療資源,真正讓老百姓看病不難。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帛幼]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