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輪新的疫情令全世界恐慌—— 寨卡病毒。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與寨卡病毒感染相關的小頭癥病例群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已經構成“全球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潛在高度風險且傳播迅速的寨卡病毒,世界各國紛紛采取防控措施。青島口岸的防御前線如何?用什么方法能檢出寨卡病毒?傳播媒介伊蚊到底長啥樣?在青島有分布嗎?25日,本報記者跟隨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探訪了青島口岸對寨卡病毒的防御。
旅客體溫超標將排查
25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青島郵輪母港客運中心,這是水路客運出入境的關口,出入境人流密集。記者看到,每一條入境旅檢通道的兩側,各有一個白色的紅外體溫監測儀。監測儀的感應端正對旅客入境來向,可遙感人體體溫。“一旦測得的人體體溫超過37℃,儀器就會發出報警,該游客就被初步鎖定為有癥狀人員。”有關負責人介紹,體溫是當前口岸對寨卡病毒病例排查的首要依據。目前寨卡病毒的高發區在中南美,本地流行的國家有30多個,對于有癥狀人員,首先會排查其半個月內的旅行足跡,是否在高發區、流行區逗留、經停等,“如果確定有與病毒相關的旅行史,那就是高度懷疑有癥狀人員,隨即要提取唾液、血液、尿液等樣本,并按照防控方案聯系定點醫院,進行轉運。”
疫情國停留過應申報
據介紹,青島目前在港口、機場等多個出入境口岸,均已經采取應對措施,做好疫情信息收集,開展口岸防控。對于旅檢通道的查驗人員,均要求掌握寨卡病毒的病原學特征及發病機制,同時各口岸配備了寨卡病毒檢測試劑,一旦發現疑似疫情,可就地快速檢測,以進行初步篩查。
“最需要提醒的是,近期出入境人員如果在疫情國家停留過,或者感到不適,一定要主動申報,才能獲得及時救治。”工作人員表示,人感染寨卡病毒后,輕者可引起發熱、皮疹和結膜炎,癥狀可持續2至7天,重者可致新生兒小頭癥和格林-巴利綜合征等神經系統疾病。
記者了解到,目前,山東口岸尚無對南美直航航班。經統計,各航空公司由南美經停韓國、中國香港等地至山東的轉機旅客也較少,山東與南美的不定期貨輪多載運鐵礦石,但與目前已出現寨卡病毒病確診病例且存在大量傳播媒介的東南亞通航頻繁。
目前,青島口岸已經建立核酸檢測方法,與各口岸聯合開展實驗室檢測。據山東檢驗檢疫局透露,山東已對有南美旅行史的有癥狀人員開展寨卡病毒核酸檢測2人次,確診登革熱1例,均排除寨卡病毒感染。
可通過“花蚊子”傳播
進一步研究表明,寨卡病毒的傳播媒介為兩種伊蚊,一種名為埃及伊蚊,一種名為白紋伊蚊。埃及伊蚊在我國境內分布于海南省及廣東雷州半島,以及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州等地區,而山東省至今未有埃及伊蚊入侵。白紋伊蚊廣泛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以南的廣大區域,山東省也有,就是市民俗稱的“花蚊子”。
檢驗檢疫部門在加強對出入境人員檢測的同時,加強交通工具檢疫查驗,發現蚊類實施滅蚊處理。做好口岸蚊類動態監測,采取有效滅蚊措施,清除蚊蟲孳生場所,降低口岸蚊蟲密度,及時提醒出入境人員密切關注疫情信息,特別是孕婦暫緩前往南美等疫情國家。 文/記者 王媛 圖/本報記者 王濱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