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昨日在即墨召開的青島市分級診療和基層醫療衛生一體化建設現場會上獲悉,去年以來,即墨市按照1:1的標準,為全市1033個村莊都配備了一名健康聯絡員,由衛生院醫護人員擔任,并開展“有事找我”網格化、精準化醫療服務。目前已經與16萬戶家庭簽約,聯系雙向轉診1300余人次。
即墨16萬戶牽手“家庭醫生”
即墨市1033個村莊配備的健康聯絡員將定期入戶,掌握居民健康狀況,面對面提供健康指導。根據群眾就醫需求,對小病、常見病患者,聯絡員直接幫助聯系到鎮衛生院就診;對大病患者,幫助預約到2處市級醫院由專家診治;對需要住院的患者,則為其預約辦理住院手續。對在市級醫院的康復期患者,再由聯絡員幫助聯系回到基層康復。網格化聯絡員制度實施以來,已與16萬戶家庭簽約,聯系雙向轉診1300余人次,面對面交流服務有效緩解了醫患矛盾,融洽了醫患關系。
發展康復科幫大醫院“騰床”
2015年12月8日,即墨市被山東省衛計委確定為分級診療第一批試點縣(市)。豐城衛生院是即墨市分級診療試點單位,從今年1月起,即墨市人民醫院和即墨市中醫院的四名專家每周在這里坐診1天;今年3月還與青島市立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專家定期來此坐診。借助二級、三級醫院優質的人才資源和醫療資源,該院重點發展康復科,儀器設備按照市級醫院的標準配置,環境和設施一流,取得了病人的信任,許多大醫院康復期患者都愿意轉到這里來康復。自開展分級診療以來,門診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0%,住院病人始終滿床。
據了解,即墨市今年將積極與北京兒童醫院、青島市立醫院、濟南眼科醫院、山東省胸科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建立合作,邀請專家定期坐診;在鎮級層面,在首批9處衛生院開展標準化建設;在村級,已建成7處中心村衛生室,在建設標準上實行規劃布局、科室設置、外觀標識“三統一”,并由鎮衛生院選派醫護人員駐村工作,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劉卓毅通訊員 史愛峰 毛延迪)
全面推開醫養結合服務老人
去年,即墨市在田橫島度假區實施醫養結合試點,對敬老院集中供養老人,周一至周五每天由衛生院大夫巡診一次,對居家老人,每月巡診1次。今年,即墨市政府將醫養結合列為市辦實事,投入資金380萬元,在全市全面推開。同時,將與民營機構合作在城區新建一處集養老、醫療服務為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在醫療方面,對居家養老的,可佩戴便攜式健康數據采集設備,對其身體狀況適時進行監測,開展遠程診斷或會診,緊急情況下通過綠色通道直接轉診到上級醫院;對集中養老的,由醫生每天巡診、查房;對失能、半失能的,在醫療機構設置養老病床,對其進行全天候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目標的完成,將依托今年規劃建設的網絡醫院,成為“互聯網+醫療”又一探索創新,為分級診療制度的深入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