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接診多例手足口病號,年齡在幾個月到十幾歲不等。據專家介紹,隨著氣溫升高,又到了手足口病高發季節。有的病號仍以發燒為前期常見的癥狀,也有部分患兒無發燒,僅僅表現為流口水、出皮疹,這也導致一些家長忽視孩子病情。專家提醒,近期家長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沒有發燒癥狀,家長誤判病情
“最近接診的病例很多”市立醫院本部兒科專家馬曉紅介紹,近日,隨著氣溫的升高,青島市市立醫院接診多例手足口小病號,年齡在幾個月到十幾歲不等。其中,1-2歲的嬰兒占較大比重。
一般來說,手足口病輕癥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部分可能有惡心、嘔吐等反應。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
馬曉紅告訴記者,與往年情況不同,今年接診的病例中發燒的情況較少,這導致一些家長忽視了孩子的病情。“昨天有個孩子都抽搐了,嘴巴上、腳上、屁股上都有皰疹,家長才帶著來醫院,就是因為之前沒有發燒癥狀,家長誤判了病情。”
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市立醫院近日接診的小患兒中,有個1歲的女嬰,連續兩天流口水、不吃東西,但是因為沒有發燒,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
公共設施沒消毒,別帶孩子玩
市立醫院本部兒科副主任張瑞云向記者介紹說,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感染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人群密切接觸:這是重要的傳播方式,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二是分泌物,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三是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
“有的孩子是因為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被傳染,像搖搖車等公共玩具未經消毒,很容易感染病毒。”馬曉紅建議,家長近期盡量不要帶寶寶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特別是不要接觸公共場所的公用兒童玩具。另外,不能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飯前要認真洗手。
癥狀多變,“中招”盡快就醫
“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希望家長不要陷入‘發燒’是手足口病的必備特征這一誤區,一旦貽誤病情,后果不堪設想。”馬曉紅特別強調。手足口病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不過,也有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的孩子,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能留有后遺癥。
也有極個別3歲以下的嬰幼兒手足口病無皮疹,無口腔皰疹,起病就是重癥,往往死亡率較高。這種類型只能通過血液病毒檢測才能確診。所以,如果發現近期孩子持續發熱不退、精神煩躁,尤其是有接觸過手足口病兒童的情況,應緊急就醫,最好住院觀察。
張瑞云主任提醒廣大家長,如果孩子患了手足口病,也不要慌。首先患兒要居家隔離,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做好口腔護理??谇粌劝捳罴皾儑乐卣?,用康復新液含漱或涂患處,也可將思密達調成糊狀,于飯后用棉簽敷在潰瘍面上。另外,衣服、被褥要清潔,經常更換。要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要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半島記者 王愛科 通訊員 伊麗明)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