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康復是利用現代康復手段和技術,最大限度恢復和提高工傷殘疾人員身體功能及生活、勞動能力,重返工作崗位的一項醫療服務。作為政府關注民生的創新舉措,我市自2005年開展工傷康復工作以來,注重加強政策、服務、監管“三個平臺”建設,突出特色,注重實效,推動我市工傷康復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取得了幫助工傷職工盡快恢復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減輕用人單位和工傷保險基金支出負擔的雙重效果。
完善制度體系建設 搭建康復政策平臺
為推動工傷康復工作的發展,我市成立了由勞動保障、物價、財政、衛生及康復機構等部門機構組成的市工傷康復工作協調委員會,下設三個專業化工作小組,形成了部門聯動的工作局面,實質性地啟動了工傷康復工作。
為加強工傷康復工作制度體系建設,我市先后出臺《關于規范工傷康復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加強工傷康復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工傷康復早期介入試點工作的通知》、《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康復管理辦法》等文件,完善政策體系,對我市工傷康復對象、范圍、方法、流程、監管、服務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搭建起工傷康復健康發展的制度框架。
為實現工傷職工早期康復治療,讓職工盡可能早地在康復的最佳“黃金期”進行康復,按照“先治療康復,后鑒定補償”的原則,從2012年開始,我市開展了工傷康復早期介入試點,在工傷認定階段,安排專人篩選出醫療救治期基本結束、具有康復價值的職工,引導進入工傷康復機構,由康復機構專家組成的康復評定組對工傷職工的傷殘機能進行評價、量化、備案后,便可開始康復。工傷康復早期介入推進了工傷治療和康復的無縫對接,實現了早康復、速見效、快恢復、早出院的目標。統計數據顯示,與非早期介入辦法相比,工傷職工平均外傷康復時間提前56天,康復療程平均縮短82天,功能障礙康復程度提高50%,康復治療費降低33%。
為進一步加強工傷康復管理,市人社局制訂并發布了 《青島市工傷保險康復服務項目 (試行)》。項目內容總計257項,包括醫療康復服務類、職業社會康復服務類等,基本涵蓋了工傷康復所需的各種功能評價、治療訓練和咨詢、培訓項目。同時推行工傷康復服務項目備案管理制度,根據《青島市工傷康復服務項目(試行)》對康復項目分為三類情況進行備案。工傷康復協議機構根據各自所能承擔的康復服務項目如實申報,申報項目經審核備案后,納入工傷保險康復結算。對虛報、瞞報的,一經查實暫停服務協議,有效加強了全市工傷康復服務項目入口管理,實現了入口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精細化。
在完善政策體系的同時,我市加大工傷康復政策宣傳力度。一方面主動加強與工傷職工的直接交流,通過電話溝通和現場探視等方式,點對點的宣傳工傷康復政策及待遇。另一方面通過各類媒體進行政策集中宣傳和康復成功個案宣傳,提高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對工傷康復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工傷職工主動康復。
加強機構人員建設 搭建康復服務平臺
近年來,我市結合工傷康復工作實際,大膽探索,積極實踐,逐步確立了以市工傷康復中心綜合康復為主體、專科康復機構為補充的工傷康復服務體系。
本著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有特色的原則,我市建立了工傷康復機構評估準入制度,采用購買服務、協議管理的方式,選擇本市具有康復技術特色優勢的醫療機構承擔工傷康復服務。利用企業經營機制靈活自主的特點,加強與青島港集團合作,成立了硬件設施和技術能力達到國內一流的青島市工傷康復中心。利用軍隊醫療機構非營利性強的特點,將青島湛海醫院納入工傷康復機構。通過合理規劃,整合資源,形成了優勢互補、相互協作的全市工傷康復服務體系。
工傷康復機構的水平直接關乎工傷職工康復效果,為幫助康復機構提升工傷康復水平,進而更好地服務工傷殘疾人員,我市人社部門積極推動各康復機構加強康復技術交流研討,開展國際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我市工傷康復工作引進現代康復理念與技術。德國法定工傷保險同業總會、東盟十國勞工部門和中國香港勞工處等都曾來我市考察交流工傷康復工作。各工傷康復機構用世界眼光引進康復設備、國際標準培養專門人才,自覺提升康復治療水平。市工傷康復中心積極加強技術力量建設,投資1000余萬元購置國內一流的康復設備,確保了工傷職工享受到一流的康復條件。著力加強康復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工傷康復治療人才,研究生以上學歷由5%提高到8%,本科由28%提高到30%,??朴?3%提高到32%。同時,市工傷康復中心還聘請國內外知名康復專家作為技術指導,定期進行學術研究與培訓。每年組織3-4批醫護人員外出考察、培訓,參與或召集業內學術交流20余次,以保證康復治療技術的先進性和快速發展,確保了工傷職工享受到一流的康復治療技術水平。
加快信息建設步伐 搭建康復監管平臺
為確保工傷保險基金用在“刀刃”上,切實維護工傷職工權益,近年來,我市人社部門不斷加快工傷康復信息化建設步伐,增強康復基金管理力度,推動工傷康復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
實行工傷康復信息化監管。加強對工傷康復機構的協議管理,對接診、康復、結算等環節嚴格監管。全市各級工傷經辦機構與各工傷康復機構都實行聯網結算、即時結算,實現對工傷保險基金流向的網上監控。研究開發全市醫療機構服務監控系統,對全市80余家工傷協議醫療和康復機構HIS數據通過軟件進行全程在線監控,同時具有預警及服務功能,大大提高監管的準確性。
實行工傷康復全過程評估管理。對實行早期康復介入的工傷職工,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及時進行康復確認,經確認不具有康復價值的,立即終止康復,已發生的康復費用由工傷康復機構承擔。積極探索對工傷康復全過程的動態評估管理,對康復效果不明顯的,及時終止康復??祻徒Y束后,根據工傷職工預期康復評價和康復評定效果審核結算費用,逐步實現對康復過程的細致指導和嚴格監管,并防范誠信風險。
加大管理和監控審核力度。為合理控制工傷康復費用平穩增長,對工傷康復服務項目嚴格執行按項目付費。定期組織開展檢查,加強接診、救治、結算的規范管理,強化日常檢查和考核監督,既滿足工傷職工的康復需求,又合理控制救治成本,確保工傷基金的合理使用。同時,推行“心心康復”服務理念,用人文關懷之心熱忱服務、精益求精之心精誠治療,幫助病人重塑功能和能力。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