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鄞州二院產科病房,37歲的高女士安靜地看著身邊漂亮的兒子,一臉燦爛的笑容。這個寶貝能平安降生,不容易。
10月14日凌晨,正在產房自然分娩的高女士遇到了突發狀況:臍帶脫垂。生死時刻,醫生、護士、麻醉師等立即趕到,產房變成手術室,不到20分鐘,寶寶呱呱墜地,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位助產士感動了手術室內所有醫護人員:為了給臍帶留出更多的空間,她跪在地上,身上蒙著厚厚的單子,右手一直拖著胎兒的頭,堅持了半個多小時……
產婦分娩時突發臍帶脫垂
胎兒命懸一線
高女士今年37歲,初為人母,個子高,骨架大,產檢胎位也很正,寶寶個頭又不大,適合自然分娩。
10月13日晚上,肚子有了“動靜”,她被送到鄞州二院,進入產房。次日凌晨1:55,高女士的宮口開了七八公分,黃娟娟為高女士檢查宮口是否已完全打開。她摸到胎兒的頭前,有一條鎖狀的東西,仔細探觸,還有搏動。黃娟娟立即判斷:可能是臍帶。
一般而言,正常的分娩是胎兒先出,然后才是臍帶、胎盤娩出,但有一種特殊情況叫“臍帶脫垂”,臍帶先于胎兒娩出,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臍帶被擠壓在產婦骨盆和胎兒頭部之間,血液循環被阻斷,胎兒血供障礙,發生胎兒窘迫甚至危及胎兒生命。
“一旦沒了血供,胎兒幾分鐘內就會窒息而亡。”黃娟娟心里一沉,和沈春燕分頭聯系值班醫生、手術室等。她右手不敢離開胎兒的頭部,稍微向上拖著,盡量能臍帶留出一些空間,用左手給同事們打了電話。
產房秒變手術室實施剖宮產
助產士跪地托起胎兒頭部
產房啟動應急預案。2:06,值班主刀醫生等各就各位,產房變成手術室……醫生準備立即為高女士做剖宮產手術。時間就是生命,胎兒在子宮里多停留一分鐘,就多一份危險。
這時,黃娟娟依然用右手拖著胎兒的頭部,手術床不高,她不得不屈膝跪在地上。手術時,高女士身上必須要嚴密覆蓋多層無菌手術單,黃娟娟也被蓋在手術單下面。
無菌手術單有隔離病毒和防止液體滲漏的功能,又密又厚,不太透氣,至少兩三層蒙在身上,又戴著口罩,黃娟娟立即涌上一種憋悶感。
手術開始后,高女士宮縮越來越頻繁,每次宮縮,就有一股力量向下推著寶寶,黃娟娟一邊用巧力對抗,一邊又要適當地擎著寶寶的頭。不一會兒,她就感到右手又酸又麻。
黃娟娟身高1.72米,蜷縮久了腿也越來越酸。更難受的是,單子下面的空氣越來越稀薄,憋悶越來越嚴重,有點喘不上氣,“一定要堅持,為了這健康的小生命再忍忍。”
母子平安
助產士站起時四肢僵麻
全手術室的醫護人員都在努力和死神“搶”這個胎兒。
2:28,終于傳來一陣啼哭,寶寶被剖出來。“是個男嬰,一切身體指標正常。”聽到兒科醫生的話,大家如釋重負。
這時,黃娟娟已經跪了33分鐘,四肢有些僵麻,手腕和膝蓋已經疼得不敢直接回位,她慢慢地活動著關節,輕輕從單子里退出來,已經被憋得滿臉通紅。同事們看了,都很心疼。
“孩子很漂亮,媽媽恢復得也很好,值了。”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聯系上黃娟娟時,她這樣說。黃娟娟今年28歲,已經工作6年了,三四年前,自己也做了媽媽,“因為我經歷過,懂得分娩不容易,平時工作很忙,有時一天要接生六七個寶寶,但只要都母子平安,就覺得沒什么。”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