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濟寧原市長梅永紅以國家基因庫主任、深圳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身份,現身德州調研。記者發現,在梅永紅“下海”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除德州外,還有青島、威海、泰安也陸續與華大基因建立合作,加上之前的濟寧、濰坊、東營,大家直言半個山東都成了基因工程的“客戶”。“基因檢測”這個詞兒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基因檢測被稱作是破解人類基因的“密碼”。通過血液、唾液等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提前預知發生某種疾病的可能性,這聽上去很美。然而基因檢測從誕生之日起,質疑聲就不絕于耳,性格診斷和潛能開發、兒童天賦預測,商業化推廣中的這些基因測序功能,讓科技染上了幾分“算命”的味道。記者調查了解到,近年來,基因檢測在青島也悄然興起,目前多應用于精準醫療衛生領域,包括無創產前檢測、靶向藥物研制、疾病易感基因檢測等。
隨著人們對基因的認識,我們確實可以認知一些疾病和基因的關聯性,但這其實只是人們探知基因奧秘的冰山一角,在臨床醫學領域外,人類很多特征與基因的關聯性還有待科學證實,消費者們在選擇相關商業產品時,應該謹慎。
——市婦兒醫院基因檢測中心主任、遺傳學博士俞冬熠
基因檢測關鍵需要有人來解釋這些基因突變的遺傳學意義是什么。目前技術水平能夠支撐起大規模商業化基因測序,但基因測序不同于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測,沒有數值區間可供參考。測序結果的解讀因而顯得格外重要。
——山東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教授劉奇跡
-鏈接“無創基因檢測”曾一度被叫停
2014年7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文,公布了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批準上市,包括很多高危媽媽們關心的“無創基因檢測”。這也意味著,被叫停了5個月的無創基因檢測終于再次“開禁”。
為避免生出愚型兒,“唐氏篩查”幾乎是必選的產檢項目之一。一旦孕婦初檢被認定為高危,以前會被建議接受羊水穿刺等有“創”檢測,而近年來則更多被建議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前者需要經受皮肉之苦,后者則只需抽取幾毫升靜脈血液。
考慮到基因測序涉及倫理、隱私、生物安全以及技術管理、價格、質量監管等一系列問題,2014年2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與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臨床使用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管理的通知》,叫停了無創基因檢測。
-查胎兒無創產前DNA檢測增了一倍多
喬女士今年39歲,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經過半年的糾結,她和丈夫決定“給閨女添個伴兒”。目前她已懷孕三個多月。在上周前往醫院進行常規產檢時,醫生告訴她,建議做一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理由“你是高齡產婦,做唐氏篩查羊水穿刺有風險。”
唐氏綜合征篩查是孕期必做的一項檢查,喬女士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但這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讓她和丈夫有點摸不著頭腦。但他們還是聽從了醫生的建議,決定做這項檢查,并交上了兩千多元的費用,接下來等待醫院的通知。
后來咨詢了一位醫生朋友,喬女士才明白,“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就是指“無創產前DNA檢測”。無創DNA產前檢測目前只針對21號、18號、13號三種染色體異常(分別對應唐氏綜合征、愛德華氏綜合征、帕陶氏綜合征)。其中,唐氏綜合征又稱先天愚型或Down綜合征,是由染色體異常(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而導致的疾病。60%患兒在胎內早期即流產,存活者有明顯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長發育障礙和多發畸形。
愛德華氏綜合征,主要包括中胚層及其衍化物的異常(如骨骼、泌尿生殖系統、心臟最明顯)。此外,接近中胚層的外胚層(如皮膚皺褶、皮嵴及毛發等)及內胚層(如美克爾憩室、肺及腎)也異常。
帕陶氏綜合征,表型特征中有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缺陷,呈前腦無裂畸形。
正常情況下,“唐篩”一般是抽取孕媽媽2毫升的血液,檢查血清中甲型胎蛋白(AFP)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濃度,而35歲以上的大齡孕婦都需要進行羊水穿刺檢查。很多孕婦對羊水穿刺都感到“恐怖”,因為這個檢查需要醫生在超聲波探頭的引導下,用一根細長的穿刺針穿過“大肚皮”,進入到羊膜腔內抽取20至30毫升的羊水。所以現在,醫生會建議高齡產婦先做“無創產前DNA檢測”,免去了抽取羊水帶來的風險。如果檢測結果為高風險,再做羊水穿刺或進行介入性產前診斷、治療。
基因檢測技術在臨床醫學的一大應用就是“無創產前DNA檢測”。只需要采取孕婦靜脈血,利用DNA測序技術對母體外周血漿中的游離DNA片段(包含胎兒游離DNA)進行測序,并將測序結果進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從中得到胎兒的遺傳信息,從而檢測胎兒是否患三大染色體疾病。
菡菡媽媽是去年5月份,在青島一家民營醫院做了“無創產前DNA檢測”。院方告訴她,這是該院與華大基因合作的項目。“做的時候很簡單,就是抽了點血,前后也就半個小時,然后就讓回家等結果,一般需要14個工作日。聽說檢測結果有問題的話醫院會打電話通知,沒有問題的話短信通知,然后自己上網就能查詢結果。”12天后,她接到了醫院的短信和郵件通知“低風險通過”,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今年4月,在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關于第一批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建設方案的復函中,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項目的重要承建單位。6月,該院獲批青島市分子與基因診斷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了院基因檢測中心,具備了獨立進行無創產前DNA檢測及相關項目的軟硬件實力和資質。
市婦女兒童醫院基因檢測中心主任、遺傳學博士俞冬熠介紹,今年市婦女兒童醫院僅普通產前篩查就達到了13萬人次。其中,無創產前DNA檢測人次增長了130%,接受率很高。究其原因,是因為二孩政策放開后,孕婦的絕對數量增加了,同時高齡產婦比重增加,因此適合做該項檢測的人群增加了。另外,孕婦對這項技術的了解和觀念轉變也是一方面。
“當然技術成熟是大前提。”俞冬熠說:“隨著無創產前DNA檢測技術的不斷提高,檢測結果日趨準確,目前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13-三體綜合征準確率已經能夠分別達到95%、85%至90%、80%左右了,屬于產前篩查中比較準確的一種,同時1200元的價格普通市民也能夠接受,2周左右就能拿到篩查報告。在臨床應用中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年我院通過檢測確診的遺傳性疾病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
不過俞冬熠主任提醒說:“雖然無創產前DNA檢測有這么高的準確率,但它還不能作為最終診斷標準,仍然屬于產前篩查。孕婦應聽取醫生建議,不要盲目進行基因檢測。”
某基因檢測公司提供的兒童天賦檢測宣傳冊。
-查癌癥或未病先防或精準治療
A4紙大小,足有二十多頁,這是市民王女士拿到的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上面全是專業術語和數據,對她來說就像看天書。
王女士此前被診斷為早期乳腺癌,并成功進行了手術。但醫生在針對她的后續治療方案上有不同意見,后來主治醫生建議她去做“21基因檢測”,以確定后續是否做化療。
抽了一小管血,交上了近一萬塊錢,焦灼等待了14天后,她拿到了上述檢測報告。她能看懂的是,這份報告給出的結論是“該患者化療獲益較大”。在與醫生充分溝通后,她決定信一次“高科技”,隨后接受了四個療程的化療。醫生說,基因檢測的一大作用就是能幫助醫生做出判斷,并對病人實施個性化治療。
除了在發現癌癥后根據突變的情況針對性用藥,還能檢測到人體先天患癌的風險。基因檢測和傳統意義上的體檢不同,體檢是“事后行為”,基因檢測是“事前行為”,也就是增加預判幾率。利用基因檢測,通過科研人員解讀,人們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知道自身體內存在哪些“易感基因”,易患某種疾病的風險有多大,從而進行提前干預,避免或延緩疾病的發生。
“如果能提前了解自己的患癌幾率,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拋給任何人,想必答案都是盡早地去預防、規避疾病。廣為人知的是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的經歷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她攜帶乳腺癌1號基因,于是她切除了乳腺,術后她患乳腺癌的概率從87%降到5%。朱莉由于對自己進行了基因檢測,主動采取措施未病先防,這是基因檢測在人體健康上的應用。
哪些人需要做癌癥基因檢測?專家介紹說,一是體內有長期炎癥、息肉、囊腫、癌癥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提前發現癌細胞并進行干預;二是癌癥康復者,可提早發現體內殘余潛伏的腫瘤細胞,并可采用靶向治療的手段來控制其轉移,大大控制癌癥的復發和轉移;還有一種是癌癥患者,通過基因檢測,患者可以接受“同癌異治”精準治療。
-測天賦情商智商都能測?還不便宜
通過基因檢測,可以了解孩子的智商、情商、天賦等,為開發兒童個體的天賦潛能來提供科學指導,這聽上去是不是很神奇?這是不少涉足基因檢測業務的企業對外宣傳的。
李先生有一個正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近日他通過朋友了解到基因檢測的“強大”之后,便和妻子商量,想要給兒子做一次“兒童天賦”檢測。李先生介紹,自打兒子出生之后,一家人對他寄予厚望,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夫妻倆開始盤算著該給兒子選個“特長”學習了。但隨后他們也有了困擾。一方面孩子年齡尚小缺乏自主選擇愛好的能力,家長又不甘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另一方面如今的幼兒早教確實價格不菲,不敢貿然選擇,因此便打起了“精準”分析兒童天賦的主意。
經電話預約之后,李先生前往位于市北區山東路的某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總代理進行了咨詢。聽他說明來意后,工作人員熱情介紹了相關產品。“工作人員向我推薦了一款叫‘A+動力’的檢測產品,能檢測兒童‘八大智能’。工作人員說,通過檢測和分析孩子的基因,就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發展方向,讓家長少走彎路,只要路子對了,將來孩子成為律師、科學家、歌手等人才都是很有可能的。”
李先生說:“工作人員說,這個產品一次檢測26個基因位點,在客戶交上檢測費用后,他們會給客戶一套檢測采樣用品,包括棉棒、小指大小的采集罐、寄件的口袋和順豐的發貨單、使用說明等??蛻糁灰丶矣妹薨舴磸凸尾浜⒆涌谇粌葴y并保存到采集罐里,裝袋發快遞即可。此后樣品會送到實驗室,與總部的大數據進行比對,檢測結果在十個工作日后就能查詢,檢測機構會安排專家對結果進行解讀。”
李先生告訴記者,這一套“八大智能檢測”需要4980多元。12月16日,記者采訪了青島幾家已經開展了基因檢測業務公司的工作人員。位于山東路的某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他們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和重疾易感基因比較受歡迎。兒童天賦檢測服務是用基因檢測的方法,將檢測結果與大數據比對,發現孩子的潛在能力。而重病易感基因則是通過基因檢測,同樣與大數據對比,篩查男女近20種重病(腫瘤)患病風險。兒童DNA采樣也大多采取口腔黏膜及唾液采集的方法,也有提供到醫療機構采集血樣得到樣本的基因檢測機構。
隨后記者對價格進行了了解,發現隨著檢測位點數量和檢測內容細分項目的不同,檢測費用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像兒童天賦、重疾易感基因檢測全套做下來已經過萬,7至15天出具檢測報告。
除了上面兩項檢測內容,記者發現,這些公司幾乎都涉獵了運動天賦檢測、減肥基因檢測、無創產前檢測等項目,而他們所說的“大數據”數據庫,很多是直接嫁接國外的數據庫,或自己建立數據庫。
山東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教授劉奇跡表示,天賦的確存在,但哪些基因帶來哪些天賦并不明確,以當前的技術條件更不足以預測命運。況且,假若測準的概率偏低,對公眾來講缺乏實際的指導意義。
-看市場短板較明顯,盼盡快彌補和規范
據了解,基因檢測市場巨大,預計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超過110億美元。國外基因檢測服務開展較早,目前市場已經較為成熟,基因檢測行業已經相對規范。但中國基因檢測市場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存在下列問題:
數據庫多套用國外。給孩子咨詢檢測基因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山東路上的這家檢測機構就告訴他,公司采用的是美國先進的數據庫中的亞洲人數據庫,分析的結果是很準確的。但有不愿意具名的專家提出,這其實是行業發展短板的一個表現。他告訴記者,國家基因庫在今年9月正式對外運營,但采取何種模式運營還未明確。而國內的很多基因檢測公司的商業用基因庫又有著發展上的局限,困此不少公司采取嫁接國外基因庫的方式。我們要知道,不同地域,不同人種的基因差別是很大的,即便是我國,南方和北方人基因也有很大的不同。
提供面向個人商業化非診斷性基因檢測服務監管難度大,難免出現“擦邊球”。因為這個領域受眾廣,附加值高,市場空間大,所以各家企業爭相分一杯羹,難免出現企業實力良莠不齊、產品魚目混珠的情況,也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市場缺乏監管的“雜亂”的印象。市婦女兒童醫院基因檢測中心主任、遺傳學博士俞冬熠說:“隨著人們對基因的認識,我們確實可以認知一些疾病和基因的關聯性,但這其實只是人們探知基因奧秘的冰山一角,在臨床醫學領域外,人類很多特征與基因的關聯性還有待科學證實,消費者們在選擇相關商業產品時,應該謹慎。”同時,記者了解到,在商業基因檢測的項目中,基因檢測行業自身也涉及細分產業眾多,包括醫院、臨檢中心、儀器試劑、商業公司、不同的技術平臺等,存在一定監管壓力。
專業人才也有很大缺口。業內人士透露,基因測序對人才要求極高,既要有生物醫學方向的專業素養,又要對基因測序有深度了解。遺傳咨詢師專門負責測序報告的解讀,但這一職業群體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山東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教授劉奇跡接受采訪時表示,基因檢測關鍵需要有人來解釋這些基因突變的遺傳學意義是什么。目前技術水平能夠支撐起大規模商業化基因測序,但基因測序不同于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測,沒有數值區間可供參考。測序結果的解讀因而顯得格外重要。記者了解到,在相關行業中,遺傳咨詢師有著較大缺口,缺乏政府層或權威科研機構與組織的人才培養。缺少了遺傳咨詢師對基因檢測解讀和遺傳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建議,將使得基因檢測大打折扣,本末倒置。
行業標準亟待補充。盡管當前國家出臺了部分硬性指標,如今年11月,國家衛計委正式發布的《關于規范有血開展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篩查與診斷工作的通知》和《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與診斷技術規范》,對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了嚴格要求,對無創產前DNA檢測的適用范圍、臨床服務流程、檢測技術流程以及質量控制指標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但仍然缺乏政府層面的行業標準。劉奇跡教授表示,基因測序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其監管和法規制定上會有滯后的地方,在商業服務標準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業內專家認為,基因測序等前沿科技成果將會離百姓生活越來越近,公眾既能享受科技昌明帶來的種種便利,也要認識到技術始終存在時代局限性。如果將人類基因組比作一團毛線,現代科技雖能描繪出這團毛線的模樣,但如何嚴格論證確認特定基因與具體疾病的因果聯系,仍是一個浩瀚的工程。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