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數十名中老年人長期練"龜蛇爬" 專家:非人人適用

    2017-08-31 10:49:5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秦松 吳婉虹
    責任編輯:乒乓
    \

    跟著李培良學習“龜蛇爬行法”的街坊。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攝

    原標題:越秀公園有一群“爬行人”

    幾十個中老年人戴著手套,在公園道里爬行,一爬一頓,還不時搖頭擺腦。記者了解到,這項活動的倡導者是87歲高齡的李培良,20多年前,因身體嚴重損傷,他摸索出這套“龜蛇爬”。因堅持在越秀公園爬行,受他影響和帶動,便出現了集體爬行的這一幕。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樓慧玲表示,爬行是一種不錯的肌肉鍛煉方式,對膝關節、脊椎和心腦血管等方面病患的康復確實有好處,但并非人人適用。

    人物故事

    徒步50多天穿越京穗 卻落下病根

    李培良的家與越秀公園一墻之隔。87歲高齡的他,已經堅持爬行20多年,在越秀公園、越秀山體育場常??梢钥吹剿佬械纳碛?。

    “從1995年我就開始爬行了,已經爬了20多年。”談起與爬行運動的緣分,他一張口就停不下來。李培良告訴記者,在退休前,他是一名國企員工,主要從事設計工作,雖然經常待在辦公室,他卻閑不住,“以前就很喜歡運動,每天早上都要跑20多公里再去上班,相當于現在的‘半馬’。”

    在他的“運動”生涯中,有最威水的兩次長距離壯舉:1986年,他從廣州一路步行到北京,50多天步行了2000多公里;1990年,他們騎車往返廣州和北京,全程同樣耗費了50多天。不過,正是這樣的壯舉讓他落下病根。

    1995年,在第二次壯舉完成5年之后,病魔襲來:他的腿部、腰部、頸椎等多個部位都出現了慢性病。“以前不知道科學運動,嚴重過勞了,尤其是兩次長距離的運動,受損很嚴重。”李培良說,最嚴重時,他只能躺在病床上,這讓愛好運動的他郁悶不已。

    于是,他想到了爬行。“人是直立的,但直立的時候供血等身體機能的負擔卻很重。”通過觀察烏龜和蛇的形態,他摸索出“龜蛇爬”:爬行時頭像烏龜一樣左右伸縮擺動,同時身體像蛇一樣盡量舒展扭動。“像龜頭一樣運動可以舒緩頸椎疲勞;像蛇形一樣身形扭動,可以緩解腰椎疲勞。慢慢積累,每天爬400米左右就可以了。”

    八旬老人開微博微信

    推廣爬行健身模式

    長期在越秀公園這樣公眾密集的地方爬行,他的事跡很快被人們所知曉。“我之前鍛煉了很久,都沒什么人關注,后來有運動愛好者開始模仿,發現效果不錯,關注的人就漸漸多了起來。”李培良說,真正讓他的運動模式廣為人知的是在2011年前后,彼時他的事跡被媒體曝光,越來越多人找了過來并加入爬行運動的群體。

    “尤其是最近一兩年,每天都有幾十個人在越秀公園爬行。”李培良說,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爬行的好處,他還開通了微信號和微博,甚至錄制視頻進行教學。“全國各地都有人學,現在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學生了。”他說,最近甚至有學生開始籌備建立“爬行運動協會”,推行他的爬行健身模式。

    雖然有眾多學生,但李培良卻表示是免費推廣,從來沒收過錢。“收錢有什么意思呢?我生過病,知道生病的痛苦,所以想把我的經驗告訴更多人。”

    在李培良的學生中,不乏帶病爬行的學生,除了身患腰椎、頸椎疾病外,還有人身患其他各類慢性病,甚至有帕金森病的患者。

    焦點1:

    爬行到底有何作用?

    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樓慧玲表示,爬行是一種不錯的肌肉鍛煉方式,對膝關節、脊椎和心腦血管等方面病患的康復確實有好處。“爬行最主要的優勢在于既可以鍛煉全身的肌肉,還把體重的壓力分散到了四肢,這樣運動可以減少對膝關節的磨損和對脊柱的損傷。”樓慧玲解釋說,爬行對人體全身的骨骼肌肉韌帶有很好的強化作用,并可增加肢體靈活性,協調機體平衡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作用。這種鍛煉形式由來已久,民間最廣為流傳的如“華佗五禽戲”,就是以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的動作編創的健身法,其中就有不少爬行的鍛煉姿勢。

    焦點2:

    爬行運動適合哪些人?

    樓慧玲解釋,老人的關節和脊柱健康都在下降,骨骼和肌肉力量都在衰減,而且多有腰椎和髖、膝關節病變,活動受到一定限制,所以這種鍛煉方式可減輕負重對髖、膝關節和脊柱的壓力和磨損,鍛煉全身肌肉,協調平衡能力。

    據介紹,爬行運動特別適合這四類人:關節病患者、頸椎腰椎病患者、心腦血管病患者及需提升肌力者。樓慧玲表示,因為直立行走的時候,血液循環是在一定的壓力上進行的,而爬行的時候,頭部和軀干處于同一平面的狀態,這樣運動理論上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為心臟減負,對心腦血管的供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不過,樓慧玲提醒,以下人群并不適合爬行鍛煉:有腦梗死、冠心病、心絞痛等疾病,有急性疾病或者病情不穩定、血壓不穩定的人士最好不要用爬行的方式來鍛煉。

    注意:

    爬行需謹慎

    1.在公園道路上爬行會遇到障礙物,比如樹、行人等,這些路況會影響到自己的平衡性。

    2.在爬行時,最主要是臀部要有力,四肢關節受力才會減輕,否則可能也會導致患者腕關節、踝關節受傷。

    3.老人家爬行可能有這些潛在危險:爬起來后可能因為血壓差而突發頭暈等,上下肢肌力和平衡度不好的人,更容易摔傷。

    樓慧玲指出,爬行鍛煉也是一種不錯的肌肉鍛煉方式,但建議到專門的場地,在做好防護并有專業指導的情況下進行。

    剛開始練的時候要循序漸進,先爬10分鐘~20分鐘,慢慢加長爬行時間,不要一下子爬很久。

    爬行前最好先熱身,不要追求速度和距離,運動時如果感覺頭暈、眼前晃、手腳麻木,就立即停止,但不能馬上站起來,起身時應當緩慢,否則容易頭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秦松、吳婉虹

    [編輯:乒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