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有望實現停藥“治愈

    2017-10-16 15:58:2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李津 黎蘅
    責任編輯:乒乓

    原標題:“慢粒”患者 有望實現停藥“治愈

    白血病,是我們最熟悉的“絕癥”之一,但凡提起它,人們總下意識聯想到極高的致死率,治愈的唯一希望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其實,得益于醫學的進步和藥物研發的不斷創新,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慢粒”)已成為一種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壓,通過規范治療,患者甚至有望實現‘無治療緩解’直至達到臨床‘治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劉曉力教授介紹說。

    早發現:

    查個血常規就能發現異常

    “慢粒”約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發病率為1.6~2/10萬,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在中國,“慢粒”年發病率為0.39~0.55/10萬,中國慢?;颊咻^西方更年輕化,中位發病年齡為45~50歲,而西方國家平均為67歲。

    劉曉力介紹,“慢粒”的病程可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大約90%的病人在就醫時診斷為慢性期,目前每年約3%~4%的慢性期病人進展為急變期。“‘慢粒’早期癥狀不典型,常常表現為疲乏、發熱、腹部腫脹或有包塊,不太容易引起人們重視,不少患者都是因出現脾臟巨大才得以確診。”癥狀隱蔽并不意味著無法及早發現。劉曉力表示,“慢粒”患者的白細胞明顯增高,而最基本的血常規檢查就能反映異常。患者在排除了常見的感染因素,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統等部位炎癥后,需前往血液科,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專業檢查就能確診是否患了“慢粒”。

    規范治療:

    “慢粒”有望實現無治療緩解

    醫學界普遍認為,得了“慢粒”的白血病患者算得上是“不幸中的大幸”。過去,造血干細胞移植被認為是白血病的唯一治愈手段,然而臨床數據表明,對于“慢粒”慢性期患者,手術風險仍較大,移植的效果還不甚理想。

    值得慶幸的是,近10余年來醫學界針對“慢粒”的靶向藥物研發和臨床應用,在精準抑制異?;蚍矫姘l揮了顯著的治療作用,患者的長期生存率、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提高。

    “但是,長期用藥也給患者帶來了心理和經濟上的負擔,他們希望可以早日停藥、徹底治愈。”劉曉力說,患者的這一愿望有望通過長期的規范化治療和監測,并達到“無治療緩解”來實現。

    要實現無治療緩解,首先需要醫生進行診斷分層,制定治療方案并嚴密監測隨訪。劉曉力介紹,達到深層分子學緩解(MR4.5)是進入無治療緩解研究的門檻條件,MR4.5意味著現有技術手段已經無法檢測出“慢粒”的存在。在此基礎上,患者需再繼續服藥2年,確認這種深層次的分子學緩解狀態持續保持方可嘗試停藥。目前多項國際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條件下停藥仍有50%左右的復發率。因此,停藥需謹慎。

    抗擊“慢粒”:

    需要患者嚴格自我管理

    抗擊“慢粒”就好比一場長距離馬拉松,需要面臨耐藥性的挑戰,還需要患者嚴格自我管理。

    劉曉力介紹:“以第一代靶向藥物為例,南方醫院目前長期隨訪的‘慢粒’病患有兩三百例,目前耐藥率已將近20%,包括原發和繼發的因素導致的ABL激酶區基因突變。這時醫生會建議患者改用第二代藥物,如果出現T315I突變,需改用第三代藥物并做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準備。”劉曉力說,有些常年服藥的老病患容易掉以輕心,覺得身體狀況變好了,就不及時服藥和復查,擅自減藥甚至停藥,導致達不到穩定的血藥濃度,這種情況非常容易導致耐藥,最終不能達到深層次的分子學緩解。劉曉力提醒,慢?;颊咭欢ㄒ龅揭幏队盟?、定期檢查。

    全媒體記者李津、黎蘅

    [編輯:乒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