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推進健康中國試點 18家二級以上醫院轉型

    2017-01-19 07:40:39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去年年初,青島市入選第二批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去年7月,“健康中國”“健康即墨·健康家”示范點啟動儀式在即墨舉行,標志著即墨市正式成為全國首個“健康中國”戰略縣級市示范點;2015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而2016年青島的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0.92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于全國前列并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近年來,青島各部門攜手并進,在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努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不斷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人民健康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

    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落成

    五成市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在城陽區,全區常年參與足球活動的人口約3萬人,不到4000人就擁有一片標準足球場地,甚至超越了某些歐洲發達國家的配置水平。而這只是我市全民健身情況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一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相繼落成:投資12億多元建成了青島黃金海岸健身長廊、市北區體育街、奧林匹克公園等一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在居民社區建成了107個小型健身中心,全天候對市民免費開放;配合大沽河改造建成了兩岸延綿200多公里的自行車騎行道、輪滑賽道和馬拉松跑道;在全市建設106處籠式足球和多功能健身場地,并為1054個新農村社區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今年又將建設100處籠式足球場地列為市辦實事。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健身設施8400余處,形成了市、區(市)和社區比較健全的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絡。

    大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全民健身賽事和展示活動,讓島城市民樂在其中。元旦健康跑、暢游匯泉灣、社區健身節、沙灘體育節、帆船周、登山節已經成為島城人民健身的“固定節目”。全國徒步大會、全國奧林匹克日長跑、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等規模大、層次高的主題活動,也有力推動了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據了解,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總人口的48.5%。

    藥價降了家庭醫生上門了

    公立醫院改革讓市民得實惠

    經過長期發展,我市已經建立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市規劃建設醫療衛生項目總投資82億元,新增病床9060張。此外,為破題“看病貴”,去年7月1日,我市57所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全部展開,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規范藥品集中采購,截止去年底,參與改革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共為群眾減少藥費支出14.69億元。

    通過發揮醫聯體建設、集團化發展的載體作用,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使大醫院看病擁擠、基層醫院吃不飽的現狀也逐漸得到緩解。目前,共有25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服務團隊1768個,簽約居民360萬余人。建成各種形式醫聯體487個,派出3012名醫務人員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門診服務12萬人次,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群眾就近可享受大型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和專家診療服務。

    加快推進社會力量辦醫,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的重要舉措。去年4月,《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社會辦醫和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進一步加快了全市社會辦醫的步伐。去年1月-9月,全市新增社會辦醫療機構393個,增加床位1700張,基本形成了“大???、小綜合”的社會辦醫格局。

    我市還一直致力于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持續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146家縣及縣級以下醫療機構累計為群眾提供了“先診療后付費”服務,醫療機構累計墊付資金達30億。

    優質資源和大項目建設并進

    醫療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為全面提升醫學科技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我市衛生計生系統陸續引進了詹啟敏、陳孝平、郎景和、趙繼宗、黎介壽、石學敏、周良輔、邱貴興、于金明等“院士醫生”,成為島城醫療衛生的金字招牌。此外,我市吸引海內外優質醫療機構、優勢醫學???、優秀醫學人才落戶。僅去年,就與四川華西醫院、北大醫院和澳大利亞圓美溪國際醫療集團、韓國延世大學醫院等28家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開展42個學科、團隊合作,??平ㄔO、疑難病例、遠程醫療、人才培養和醫院管理等方面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市民在青島就能得到國內外優質高效的醫療技術服務。

    為緩解床位少、看病難問題,我市醫療大項目建設保持持續推進的良好態勢。去年開工建設了市公共衛生中心,市立醫院東院二期和青大附院東院區綜合病房樓主體竣工,新增床位900張。市八醫東院區、眼科醫院新院區項目落地。

    作為全國唯一副省級城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市著力打造中醫藥工作和醫養結合“青島模式”。去年,我市出臺10多項中醫藥扶持政策,新建80個國醫館,100個中醫專病(專技)特色門診,新增101家中醫藥醫療機構,全市所有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街衛生院實現了中醫藥服務的全覆蓋。目前,全市100%的鎮衛生院、1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70.2%的村衛生室可以提供中醫藥服務,實現了中醫藥服務廣覆蓋。

    同時,去年,所有市屬醫院實現就診“一卡通”,市民在不同醫院可實現統一預約掛號、診療繳費通用、檢驗結果互認,完成預約門診360萬人次,方便了群眾就醫,減輕了群眾負擔。

    18家二級以上醫院轉型

    醫養結合讓老人頤養天年

    家住市北區寧化路的程余偉老人因偏癱臥床十多年,住院兩個月的總花費達到14萬元,報銷后個人負擔2萬元。辦理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后,在紅十字老年護理院住院一年時間,老人的總花費不到2萬元,報銷后個人僅需負擔1000多元護理費,在減輕個人經濟負擔的同時,也得到了更專業、細致的照料服務。

    2016年底,我市人均期望壽命80.92歲,157萬老年人盡享頤養天年。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讓老年人有尊嚴地生活,我市統籌醫療服務與養老資源,形成了“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聯結合、養醫簽約、兩院一體、居家巡診”醫養結合類型,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醫、養、康、護的有效銜接。目前,我市有18家二、三級醫院轉型為老年醫院、護理院或開設老年專護病房服務;全市有71家養老機構具有醫療資質,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養老機構(共計養老床位6229張)。全市還有6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67家鎮街衛生院組建了全科醫生服務團隊,為居家巡診服務。

    一核、兩帶、三區、四組團

    “星座式”布局健康產業空間

    作為“健康中國”示范點,即墨市研究制定了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健康服務、養老、養生、保險等健康服務產業,推進醫療器械、健身用品、生物醫藥等健康制造產業,將即墨打造成具有較高知名度、影響力和區域特色的“健康之城”。

    據了解,即墨將按照規劃的“一城一園一帶多區”健康產業空間布局,新建鰲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青島生命科技產業園、大沽河沿岸健康產業發展帶、體育休閑養生區和健身養生特色街區等項目,打造國民健康素養示范基地、國民健康素養培訓基地、健康中國示范基地。到2020年,初步構筑起生命科學、醫藥研發生產、醫療養老、療養康復、養生保健、體育健身等全產業鏈發展的大健康產業格局。

    正如即墨市對大健康產業規劃中所顯示的繁雜內容,健康產業是一個宏大的概念,不僅有“醫養結合”和社會辦醫,還涉及醫藥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健康信息化建設、健康物聯網建設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去年上半年,市政府出臺政策,為青島健康產業發展規劃了宏偉藍圖。

    其中,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空間布局的要求,我市健康服務業將采用“星座式”的健康產業空間布局理念,根據各區市區位和產業優勢,形成“一核、兩帶、三區、四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一核”即依托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和嶗山區的中韓街道區域,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建設包括醫療服務、療養康復、健康養老、健康管理、醫學教育、健康產品研發在內的健康高端服務集聚區,打造全球慢病康復愈養基地;“兩帶”分別是沿海健康產業集聚帶和大沽河沿岸健康產業發展帶;“三區”是依托嶗山區王哥莊街道區域、膠州灣北部紅島區域、西海岸大珠山區域建設三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四組團”分別要建設健康產業即墨組團、膠州組團、平度組團、萊西組團。

    此外,我市嶗山區、李滄區、膠州市、市北區、城陽區為市級健康促進示范區(市),其中嶗山區被推薦為國家健康促進示范縣(區、市)試點,市北區、城陽區為省級試點。(記者 隋峻)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