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往哪家醫院送可兼顧傷病員意愿
重點:
每4萬常住人口規劃配備不低于1個急救單元
救護車使用年限超過6年或跑30萬公里
要及時更新急救中心接到求助1分鐘內要發出調度指令
急救網絡醫院不得因費用等問題拒絕或延誤醫療急救送往哪家醫院
可兼顧傷病員及其近親屬、監護人意愿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扶持醫療機構
設置急救站地鐵站
等人員密集場所要建專業性或群眾性救護組織
接診突發急病的流浪乞討人員要立即實施救治
鼓勵專業人員對急、危、重傷病員實施緊急
現場救護擾亂社會急救醫療工作秩序的將受到處罰
逾期不交急救費的行為將被記入個人誠信記錄
新版《青島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規定》日前發布,并將于今年3月20日起施行。據悉,該規定于2005年發布,去年底,經市人民政府第128次常務會議修訂。
接到求助1分鐘內發出調度指令
《規定》要求,“120”電話記錄保存不少于2年。任何單位不得擅自設定其他形式的急救呼叫號碼。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干擾社會急救醫療呼救專用電話的正常工作。
《規定》要求根據急救醫療需要,按照每4萬常住人口規劃配備不低于1個急救單元,農村或較偏遠地區急救半徑不超過8公里配備不低于1個急救單元。值班救護車使用年限超過6年或者行駛里程超過30萬公里的救護車輛應當及時更新。急救中心在接收完求助信息后1分鐘內發出調度指令,急救站(點)接到調度指令后在規定時限內派出急救車輛。
往哪里送可兼顧患者意愿
《規定》要求,急救人員應當根據傷病員情況,按照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兼顧患者意愿的原則,合理、及時將傷病員送往具有急診綜合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但當傷病員及其近親屬、 基層醫院吃不飽的現狀得到緩解。目前,共有25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服務團隊1768個,簽約居民360萬余人。建成各種形式醫聯體487個,派出3012名醫務人員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門診服務 12萬人次,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群眾就近可享受大型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和專家診療服務。
加快推進社會力量辦醫,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的重要舉措。去年4月,我市出臺《關于加快社會辦醫和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快了全市社會辦醫的步伐。僅前三季度,全市就新增社會辦醫療機構393個,增加床位1700張,基本形成了“大??啤⑿【C合”社會辦醫格局。
我市還致力于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持續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146家縣及縣級以下醫療機構,累計為群眾提供“先診療后付費”服務,醫療機構累計墊付30億元。
頻引“院士醫生”為市民把脈問診
我市衛生計生系統陸續引進詹啟敏、陳孝平、郎景和、趙繼宗、黎介壽、石學敏、周良輔、邱貴興、于金明等“院士醫生”,成為島城醫療衛生的金字招牌。此外,我市吸引海內外優質醫療機構、優勢醫學??啤炐汜t學人才落戶。僅去年,就與四川華西醫院、北大醫院和澳大利亞圓美溪國際醫療集團、韓國延世大學醫院等28家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開展42個學科、團隊合作,專科建設、疑難病例、遠程醫療、人才培養和醫院管理等方面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國內外優質高效的醫療技術服務。
為緩解床位少、看病難問題,我市醫療大項目建設保持持續推進的良好態勢。去年開工建設了市公共衛生中心,市立醫院東院二期和青大附院東院區綜合病房樓主體竣工,新增床位900張。市八醫東院區、眼科醫院新院區項目落地。
作為全國唯一副省級城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市著力打造中醫藥工作和醫養結合“青島模式”。去年,出臺10多項中醫藥扶持政策,新建80個國醫館,100個中醫專病(專技)特色門診,新增101家中醫藥醫療機構,全市所有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街衛生院實現了中醫藥服務的全覆蓋。目前,全市100%的鎮衛生院、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70.2%的村衛生室可以提供中醫藥服務,實現了中醫藥服務廣覆蓋。
同時,所有市屬醫院實現就診 “一卡通”,市民在不同醫院可實現統一預約掛號、診療繳費通用、檢驗結果互認,完成預約門診360萬人次。
157萬老年人盡享“頤養天年”
家住市北區寧化路的程余偉老人偏癱臥床十多年,住院兩個月總花費達14萬元,報銷后個人負擔兩萬元。辦理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后,在紅十字老年護理院住院一年,老人的總花費不到兩萬元,報銷后個人僅需負擔1000多元護理費,在減輕個人經濟負擔的同時,也得到了更專業的照料服務。
2016年,我市人均期望壽命80.92歲,157萬老年人盡享頤養天年。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讓老年人有尊嚴地生活,我市統籌醫療服務與養老資源,形成了“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聯結合、養醫簽約、兩院一體、居家巡診”醫養結合類型,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醫、養、康、護的有效銜接。目前,我市有18家二、三級醫院轉型為老年醫院、護理院或開設老年專護病房服務;全市有71家養老機構具有醫療資質,全市6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67家鎮街衛生院組建了全科醫生服務團隊,為居家巡診服務。
“星座式”布局提升健康產業能級
我市正在大力發展健康產業,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優質健康服務。
作為“健康中國”示范點,即墨市研究制定了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健康服務、養老、養生、保險等健康服務產業,推進醫療器械、健身用品、生物醫藥等健康制造產業,將即墨打造成具有較高知名度、影響力和區域特色的“健康之城”。
在青島全域范圍內,我市正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空間布局的要求,采用“星座式”的健康產業空間布局理念,根據各區市區位和產業優勢,形成 “一核、兩帶、三區、四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一核”即依托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和嶗山區的中韓街道區域,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建設包括醫療服務、療養康復、健康養老、健康管理、醫學教育、健康產品研發在內的健康高端服務集聚區,打造全球慢病康復愈養基地;“兩帶”分別是沿海健康產業集聚帶和大沽河沿岸健康產業發展帶;“三區”是依托嶗山區王哥莊街道區域、膠州灣北部紅島區域、西海岸大珠山區域建設三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四組團”分別要建設健康產業即墨組團、膠州組團、平度組團、萊西組團。
隨著上述區域的健康產業不斷繁榮,市民的健康保障亦將會“水漲船高”,將會享受到更多先進的、優質的醫療服務。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