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6歲女童吃頭發指甲 學齡前兒童需防患異食癖

    2017-02-23 10:23:09
    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躲被窩吃頭發 胃里驚現巨大“毛團”

    春節期間,6歲的寧寧(化名)突然出現了胃疼、腹脹、嘔吐的癥狀,并且數日沒有緩解,于是媽媽帶著她來到南京市兒童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居然是一團“頭發”惹的禍。

    胃疼檢查發現毛發團

    半個月前,寧寧開始胃痛,還總是嘔吐,媽媽用手按壓她的肚子時發現,腹部似乎有一個腫塊,于是就帶著寧寧來南京市兒童醫院就診。

    在專家的建議下,寧寧做了胃鏡,檢查顯示,寧寧胃部的賁門至胃竇處可見一長形的巨大毛發團,其中混雜食物,并已黏著在胃壁上。

    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浩表示,從胃鏡檢查報告可以看出,寧寧胃里的毛發與普通的發團不同,與食物殘渣融合后已經發生了鈣化,應該不是近期吃進去的。

    頭發指甲枕頭纖維都吃

    孩子媽媽回憶,大約兩年前,她發現寧寧前額的頭發明顯變少,有時大便還夾雜著頭發。經過一番詢問,寧寧終于承認,“中午幼兒園老師要求大家睡覺,但我睡不著,所以無聊的時候就躲在被窩里拽頭發嚼,然后就吃進去了。”

    了解情況后,寧寧的家人就開始關注和糾正孩子的這一行為。媽媽發現,寧寧還會啃食指甲,扯拽枕頭上的絲狀纖維放入口中,即便家長一再制止,寧寧仍然無法控制,只好帶著寧寧前往醫院治療。

    經過近兩年的治療,寧寧的“異食癖”基本得到控制,一家人原以為此事就這樣過去了,卻沒想到曾經吃進去的頭發不僅留在了胃里,還慢慢“長大”和變硬,甚至需要手術才能取出。

    醫生說,寧寧胃里的毛發團相對較大,已經無法通過胃鏡取出了,目前只能開腹,這對孩子來說創傷還是比較大的,會留下一個大約10厘米的手術傷疤。

    學齡前兒童需防異食癖

    異食癖是指長期嗜好攝食非食物物質,如泥土、墻灰、毛發等,這種情況在兒童中最為常見,尤其是學齡前兒童。

    南京市兒童醫院兒科研究所主任醫師胡正介紹,導致兒童異食癖的常見原因主要有3種:第一,學齡前兒童對外界環境的認知剛剛起步,十分不成熟,但又充滿了好奇心,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可能會促使他們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包括攝食異物;第二,缺鋅等會導致孩子味覺的淡化,從而使孩子形成異于常人的味覺需求;第三,患有腸道寄生蟲疾病,如鉤蟲癥、蛔蟲癥等。

    專家建議

    科學糾正比體罰有效

    專家表示,如果孩子患有異食癖,一方面需要對孩子的發育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營養狀況、智力發育、心理環境因素等等,只有找到了致病因素,才能“對癥下藥”。另一方面,在孩子的行為糾正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循循善誘,切忌責罵體罰。

    “學齡前的孩子大部分已經慢慢‘懂事’了,一味責罵和體罰,并不能有效幫助他們糾正異食癖,反而有可能導致情況加重。相反,說清異食癖的緣由和后果,并在孩子具有明顯改觀時給予相應的正性強化,更有益于幫助他們糾正異食癖。”胡主任建議,家長盡量避免讓這類孩子長時間地獨處,應帶著孩子多多參加戶外活動和集體活動,一旦發現有攝食異物苗頭,要及時轉移孩子注意力。平時還應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專家還提醒各位家長,異食癖的孩子常常是躲在一邊悄悄吞食異物,并無法自主控制異食的行為,所以早期常常難以發現。希望家長平時能夠加強對孩子的監管,注意觀察孩子日常細微的動作和心理情緒狀態,及時發現才能及早糾正,以免長期攝食異物后引起消化道梗阻、結石、營養不良等并發癥。對長期嚴重異食癖的情況,應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到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