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市南院區網絡診間內,專家們正在為患者進行網絡問診。
原標題:互聯網醫院開診啥病無需再登門?
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2月28日正式上線問診。今年以來,各大醫院紛紛將問診業務在網絡上進行拓展和延伸。1月6日,青島眼科醫院與微醫合作建成山東首家互聯網醫院,也是微醫全國首家眼科互聯網醫院;2月,市立醫院正式成為我市委屬首家官方認證的“互聯網”醫院。各大醫院競相“擁抱”互聯網,它們選擇的發展模式也多種多樣,有傳統公立醫院的信息化升級,有“醫院+區域掛號平臺”,也有加入微醫這樣變革徹底的“互聯網醫院”?;ヂ摼W醫院給我們帶來哪些便利,對傳統就醫模式帶來哪些沖擊?記者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采訪。
特點:醫生在虛擬診間在線問診 已開設了多個??崎T診
互聯網醫院形式各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實現了線上預約、零等候零距離專家門診、個人健康云檔案隨時調取、藥物直送到家、慢病全程管理,醫患互動交流、就醫流程再創新……
青大附院在市南院區和黃島院區各開6個虛擬診間,醫生在線坐診在診間內完成,并全程錄像保存?;ヂ摼W醫院已開設了20余個??崎T診,包括內分泌科、血液內科、皮膚科、肝膽外科、心外科、糖尿病和痛風教育網絡門診等,該院幾乎所有醫生都報名參與網絡問診,知名專家更是無一例外。后期將逐步增設???、專病與特色門診。據悉,2月28日,全科、皮膚科等5個??频?名專家已為27位患者提供了服務。
患者無論身在何處,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與專家名醫“一對一”,同時完成藥品配送、檢查檢驗預約及報告查看、繳費、費用明細查詢、反饋就醫滿意度等服務。遠程門診全部采用預約形式。就診時,患者需按時上線,通過視頻與約定的醫生進行交流。此時,在互聯網醫院診間內,醫生面前的兩臺顯示器中有一臺會顯示患者畫面,另一臺則會顯示醫院內部系統,可以實時進行下醫囑和下檢查申請單等操作。如果患者需要藥物,也可以選擇快遞送貨上門。目前,互聯網醫院掛號費為一分錢,預計5月份起將開始收費。
優勢:不用排隊實現即時溝通 慢病、復診和輕問診可首選
“根據你線上提供的資料,你病情穩定,可以繼續按原來的方案吃藥治療,本周你可以再來做一次檢查。”這是28日青大附院泰山學者、全國知名痛風專家李長貴教授在網絡診間與患者孫先生的對話。這并非傳統場景下醫生和患者的普通問診,它標志著在青大附院,一種全新診療方式的誕生。李教授表示,互聯網醫院的運行,將大大方便癥狀較輕的患者、慢性病患者及復診患者,尤其是方便時間緊的年輕人。
他表示,從用戶體驗看,患者“輕問診”、“重復配藥”等簡單需求在手指輕劃間即可獲得滿足,避免了耗時耗力的排隊、無效就診等不必要的麻煩。借助移動醫療的平臺展示和評價體系,患者可以找到靠譜、滿意的醫生并建立起長期而深度的聯系;從資源配置看,醫生的即時溝通,讓稀缺的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更高。把目光放遠些,“互聯網+醫療”特別是移動醫療,有望改變現有的醫療模式。“互聯網一頭是三級醫院的頂級專家,一頭是萬千的患者。我最有體會的就是互聯網醫院對復診的作用。病人第一次看完病之后,第二次、第三次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市立醫院黨委書記丁華民說。
不過,互聯網醫院并不是適合所有患者,同樣也不一定適合所有醫學專業。“不是一個醫生能看好所有的病,老百姓希望找到最好的醫生,醫生也需要看最合適的患者。”青大附院副院長張國慶表示,互聯網醫院并不能包治百病,讓合適的病人找到合適的醫生才是最終目標。
目前來說,慢性病、復診和輕問診的患者,大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段,實現隨訪和管理。
弊端:“望”不準“切”不著,溝通有難度 網上醫院模式仍需“進化”
互聯網醫院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提升效率顯得尤其重要。
今年1月,青島眼科醫院與微醫的合作,成為我市最早涉足互聯網醫療的三級醫院。在近三個月的實踐中,該院遇到了不少問題。該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等待患者時間過長、視頻中與患者溝通不暢的問題最為集中。
“從了解介紹病情到需要做什么樣的檢查,可以在哪個醫院做初步檢查,專家有時與患者溝通了半小時,仍然解釋不明白。此外,精準醫療和循證醫療是現代醫療的方向,看病講究‘望聞問切’,而互聯網醫療‘望’的功能受視頻清晰度和網絡連接的限制,僅能做到清楚地‘問’,有時較難明確地診斷患者病情,還需患者到醫院做過檢查再進行后續的診療服務,這樣同樣未必有利于效率的提升。”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互聯網醫院基本以單獨主體開展,單病種縱向服務平臺、區域性跨院醫療服務平臺、醫患社區型服務平臺等還遠未形成。
出于以上原因,青島眼科醫院微醫暫時關閉了患者與專家的直接視頻對話平臺。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提升醫療效率,醫院正在與多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溝通,一方面加大基礎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完善信息化平臺建設,系統改造完成后,將盡量主導患者在二級或一級醫療衛生機構做完基本檢查的同時,由基層醫生指導與上級專家溝通對接,形成醫生與醫生的對話,力求明顯提升診療效率。
未來:仍須以實體醫院作為依托 一些診療活動還要回到線下
醫生僅僅通過與患者問答式的交流是難以做出正確診斷的,有時還需要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丁華民表示,單純靠線上問診是存在局限的,有些診療活動必須要回到線下來?;ヂ摼W醫院雖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但它仍須以實體醫院作為依托,才能使整個診療過程進行得更加順暢、更加有保障。目前一些互聯網醫院大多只解決了在線溝通需求,缺少輔助檢查開立及獲取報告的簡便途徑。作為我市委屬首家官方認證的“互聯網”醫院,市立醫院集團互聯網醫院建成后,病人可就近在醫聯體單位進行檢驗檢查,實時信息共享,并享受藥品配送服務,實現線上線下醫療服務真正的閉環。
就如何進一步優化互聯網醫療資源,促進醫療服務效率提升,張國慶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說,互聯網應該成為優質醫療資源的連接器與放大器。一名外地患者不一定非要跑到青島來治療,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異地交流和遠程會診,讓病人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好的治療。未來,青大附院互聯網醫院還將建立覆蓋半島醫療聯盟92家單位的大型平臺,將盡快整合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包括遠程病理、遠程影像)、慢病管理中心、分級診療平臺、客戶服務部等,不斷擴大互聯網醫院的功能。
“互聯網醫院的變革、提升效率,絕不僅僅是醫院本身,其更應關注‘醫聯體’的同步升級,適度提升患者參與度,強化診后的服務質量提升,還要強化‘跨院式’區域協同。”丁華民對互聯網醫院同樣充滿了期待,“互聯網醫院可實現對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地區患者進行遠距離診斷、治療和咨詢以及技術幫扶,真正促進分級診療政策落地。”作為該院大型醫聯體整個分級診療網的“云端”,市立醫院與37家單位率先實現了遠程心電網絡互聯,與4家衛生院接通PACS診斷系統,遠程會診系統也在逐步覆蓋,實現了雙方數據共享,雙向轉診、分診。同時,還實現與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院、四川華西醫院等國內、國外知名醫院的遠程會診,構建起國際化的醫療聯合體資源共享平臺。未來,還將拓寬醫院服務邊界,通過虛擬診室、虛擬會診室,使醫聯體內的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如同是內部的會診及轉診般的便捷。(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隋 峻 文/圖)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