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限價限量限場地"模式 破解保健品行業監管難題

    2018-03-30 10:35:53
    來源:法制網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長沙探索推行"限價限量限場地"模式 破解保健品行業監管難題

    中國保健品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近3000億元;全國共查處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違法案件1.2萬余件。這是一個大行業,也是一個“亂”行業。為了破解保健品行業的監管難題,從去年6月開始,長沙探索推行“限價限量限場地”營銷保健品的模式。這一舉措落地實施的情況如何?是否切中了保健品市場的本質問題?連日來,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市民遭遇 免費聽健康講座,花萬元買保健品

    今年3月,市民李女士與朋友一起參加一次免費旅游,被銷售人員推薦的一款去除關節痛、增強關節活動能力的保健品打動了。當時,銷售人員推薦她購買5個療程(一年)的保健品,能獲贈半年的保健品,加上贈品,相當于花9000元購買了1.5萬元的保健品。在長沙市保健品行業協會的協調下,李女士找到銷售商將產品悉數退貨、退款。

    前不久,一名李姓“健康導師”在某社區向居民講述其銷售的富硒產品涉及的健康養生知識。當天講座結束后,聽講者每人購買了一件價值百元的保健品,這位“導師”當場將100元還給聽講者,邀請大家第二天再來交流健康知識。第二天,聽講者每人免費領到一件價值1000元的保健品。第三天,聽講者每人交10000元領取一件保健品。等他們發現保健品根本不值10000元時,李某已經攜款離開此地了。“這是典型的‘311會銷模式’。”長沙市保健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侯永標說。

    央視2017年“3·15”晚會曝光了一種蜂膠膠囊,每盒售價3980元,進貨價只有65元,利潤高達60倍……在消費者眼里,保健品市場亂象眾生、備受質疑。

    行業現狀 市場前景可期,市場秩序在建

    長沙市食藥監局保化處負責人介紹,我國在2004年廢除健字號批文,“保健用品”在監管規定中已不存在,一些有保健功能的用品屬于醫療器械的范疇。保健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隨著健康消費品質升級,保健品行業被視為“朝陽行業”。2017年,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近3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健康營養品消費市場。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目前全國已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1.5萬余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500多家,生產的保健食品品種5900多個。長沙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金雷介紹,長沙市保健食品銷售主體約3000家,其中六成左右為各大藥房的連鎖店,還有一部分私有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與此同時,保健品行業監管力度日益加強。2011年,中國保健協會監測發現,94%的普通食品存在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宣稱保健功效的情況。2017年,長沙市的保健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8%,假劣以及非法添加的保健品大幅減少。

    在業內人士看來,眼下長沙市保健品市場的局面呈“春秋”之勢,即市場前景可期,市場秩序在建;行業門檻不高,規模企業有限;產品類型同質,營銷方式投機。

    監管措施

    1 商家會議營銷報備制,攻破保健品銷售“游擊戰”

    組織一次旅游、辦一場講座,銷售一波產品就換個地方,“游擊戰”式的會議營銷是保健品市場監管的難點之一,規范會議營銷成為長沙市對保健品行業監管的切入點。

    上周五,潘慧攜帶幾份資料走進桂花坪食藥監所,為公司即將在一家賓館開展的講座活動進行登記報備。她所在公司銷售的產品有營養補充劑、降脂降血壓保健食品等多個品系。“我們要提供食品經營許可證、產品取得的注冊號或備案號等。”她說,相關手續還要提供給場地提供方,以便備查。

    “單靠抓、堵、查處的方式,憑監管部門現有的人力、財力,不可能堵死保健品‘撮騙’行為,收效也不明顯。”金雷介紹,去年6月起,長沙市對全市保健品銷售商念起“緊箍咒”,規范保健品會議營銷行為。

    長沙市延康保健食品經營部負責人張克明說,“緊箍咒”對保健品經營者的行為進行了限制,特別是針對流動性、隱蔽性大的會議營銷,要求經營者進行活動報備,將其經營場地限定下來,改變以往對會議營銷企業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被動場面。

    2 “神秘舉報人”推進行業自律

    以“感恩答謝”“院士講座”的名義,組織老年人參加免費的懇談會、義診活動,誘騙老年人購買價高質劣的保健品甚至“三無”產品;先用“無效退貨”或“買一個療程便可終身免費”的幌子,騙得老年人購買保健品之后人去樓空……消費者輾轉投訴咨詢,難以維權。于是,消費者遭遇保健品消費陷阱后,往往不去投訴舉報。

    長沙市食藥監部門12331熱線統計數據顯示,保健品類的投訴舉報和咨詢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14年為21%,2015年為13%,2016年為7%。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國對投訴中發現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的案件達259件,投訴轉立案的比率(立案量/投訴已處理量)為0.08%。

    去年,一項基于行業內發起的“神秘舉報人”自律制度在長沙進行了探索。侯永標介紹,在業內人士的舉報下,去年9月他們掌握了一家以“311會銷模式”在東湖社區銷售保健品的企業動態,聯合執法部門一舉查獲。“外部監管和內部自律相結合,不失為有益的嘗試。”金雷說。

    3 限時限量銷售,破解維權難題

    針對保健品市場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弱點出現的坑老、騙老行為,從去年開始,食藥監部門發起“護老行動”。長沙在這一專項整治中出動執法人員2569人次,檢查企業1430戶,立案39起,移送公安機關2起,已結案23起,罰沒金額25.6萬元,抽檢141批次,保障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

    在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如何維護消費者的權益?長沙市食藥監局聯合行業協會,提出了限時限量的行業性營銷要求,并在全行業推行。

    何為保健品限價限量銷售?潘慧形象地總結為幾個“不賣”:消費者一次性購買的產品用量超過3個月,他們不賣;未經子女同意的購物要求,他們不賣;消費者用“棺材本”來買保健品,他們不賣。她說:“以前,我們售出保健品,基本不會退貨?,F在,只要消費者要求退貨、退款,我們會規規矩矩配合。”

    [來源:法制網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