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同一賬號性別、體型變來變去 醫美種草貼真實性存疑

    原標題:更美App引流方式遭用戶投訴 互聯網醫美案例真假難辨

    記者 許  潔

    見習記者 李豪悅

    與眾多明星之間的訴訟還未解決,互聯網醫美平臺——更美APP(下稱“更美”)又被用戶投訴。

    近期,黑貓平臺上不斷有消費者針對更美簽到兌換獎品的投訴,僅2月份就有26起,截至3月9日,投訴量持續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更美首頁推送的醫美分享貼中,不少發帖人在不同帖子中,有不同的身份,使人不得不懷疑這些分享案例的真實性。

    有獎營銷活動

    被客戶投訴

    據不完全統計,黑貓平臺上,針對更美簽到兌獎活動的投訴已經超過80起,最早可追溯至去年8月份。

    參與投訴的更美用戶周芳芳(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事情起因是,更美設置的一項連續簽到兌換實物獎品活動。根據連續簽到的時間,可以拿到不同類型的獎品。但是周芳芳滿足簽到條件后,實物獎品長達數月未發貨,而真實聯系方式和地址都已經提交給更美。因此她懷疑更美涉嫌欺詐。

    從周芳芳提供的截圖記者看到,目前活動獎品已經發生變化,從贈送洗臉儀、磨砂膏、眼影盤等實物商品,已經變成了僅提供在更美平臺使用的優惠券。

    “規則變來變去。”周芳芳表示,目前活動規則發生了更改,并增加了新說明。其中《禮品說明》稱,平臺有權更換等值禮品,包含但不限于實物禮品、券類禮品等。

    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范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禮品說明》是后來發布的,對此前的客戶沒有拘束力,不可能讓此前的客戶遵守此規定。并且這種限制客戶權利的說明,必須放置在顯要的位置讓人看得見,否則也不發生效力。”

    與周芳芳出現同樣問題的還有王真(化名),她表示,參與活動時沒有看到《禮品說明》這項規則。她是去年12月份下載的更美,至今未收到獎品。

    對此,范辰表示:“更美的做法,屬于欺詐。如果情況嚴重,涉嫌詐騙罪。消費者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向市場監督部門投訴;涉嫌犯罪的,可以向公安局報案。”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聯系更美公司,對方回應稱,“關于用戶在黑貓平臺的投訴,我們已經關注到并在積極處理。此次發貨減慢是因為前期篩選真實用戶耗時所致。我們通過簽到禮物收貨地址多次重復發現,更美平臺簽到送禮環節,存在部分用戶操作多臺手機‘薅羊毛’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已經和警方溝通。針對遵守平臺規則的正規用戶,我們按照平臺規則已發送簽到禮物,積極解決相關問題。”

    周芳芳與王真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她們是第一次參與活動,且只用了一個賬號。

    首頁推薦的案例分享貼

    真實性存疑

    除了被用戶投訴涉嫌詐騙,記者在更美首頁發現,不少分享整形貼的個人用戶,信息前后毫不相關,用戶身份和醫美貼真實性存疑。

    更美首頁社區,除了一些以分享娛樂八卦性質為主的賬號,其余內容主要由更美的注冊用戶發布醫美貼,分享自身醫美案例為主。記者查閱了首頁推薦的20篇醫美貼,其中7篇的發帖人在不同的帖子中有不同的人設。

    例如,一位注冊名為“藍田X泥”的用戶,在分享的三篇日記當中,分別是25歲需要做隔空燃脂的男性、體重130斤需要抽脂的女性和體重90斤臉想做光纖溶脂的嬰兒肥女生。如此跨性別、跨體型的三篇日記中,該用戶都以第一人稱介紹。

    無獨有偶,同“藍田X泥”的帖子一同被推送至首頁的,還有一位叫“櫻X鈔”的用戶,每篇分享貼的自拍都是不同的人,甚至其中一篇分享“瘦肩針”的貼子結尾出現“建議其他的小紅書寶寶對瘦肩有興趣的可以留到3月份再去打”,疑似內容從別的平臺搬運。

    更美所有的醫美分享貼都會在分享頁面附加醫院的鏈接。記者隨機點進某醫院,詢問關聯的醫美案例是否出自該醫院,發帖人是否在為醫院做推廣?一位姓侯的醫生回復記者,“如果出現在我們的頁面上,可能就是我們的顧客。”另一位姓惠的醫生告訴記者,“帖子的案例是在我家做的”,但否認發帖人在為其打廣告。

    從事醫美第三方代運營工作的劉甜甜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個模式與電商平臺的刷單行為接近,有可能是商戶行為。平臺合作的醫院以個人賬號發布醫美帖,吸引用戶到自己醫院。所以會出現同一個賬號每個帖子的人設都不一樣的情況。”

    “發生這樣的現象,主要在于醫美行業的案例沒大家想得那么多。首先醫美用戶相對其他消費領域原本就少,愿意分享案例的人更少。做大項目的人比做小項目的人又少了許多,如做顴骨內推的人數遠低于做雙眼皮的。這個時候醫院想要分享案例,就需要獲得用戶的肖像權授權,但這就意味著原本12000元的手術收入,因為肖像權的成本而降低到6000元。為了減少這部分成本,醫院在市場推廣時存在買賣案例的情況。也就是說,你看到的案例未必出自這個賬號,甚至未必出自發帖人指向的醫院。”劉甜甜告訴記者,更美的問題在于他們是否對內容的真實性承擔責任。

    對此,更美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更美會采用“AI圖片識別+人工審核”的方式對平臺的帖子進行審核。“在推薦機制上,我們會對內容進行評級,優先推薦內容真實、圖片清晰度高、能成為其他消費者決策依據的帖子和日記。一些整形效果不好的內容,只要符合上述的評級標準,只要是真實的,就會展示。”

    由此可見,更美對推送到首頁的帖子“真實性”承擔責任。但現實情況是,首頁帖子的發帖人真實身份非?;靵y,而他們的帖子,成為其他消費者的決策依據。

    垂直互聯網醫美平臺

    還有多少機會?

    自從“互聯網醫美第一股”出現后,更美被業內默認成行業第二。長城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更美的優勢在于價格低廉,通過打折預付券,優惠后為原價的10%。

    嬌美希北京凱麗匯美創始人趙思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更美作為平臺方,傭金方面的抽成在10%左右,屬于行業比較低的。所以它要加大自己的流量,才能夠讓平臺有錢賺或者說不虧損。”

    醫美最大教培機構美沃斯線上CEO喬贏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互聯網醫美領域的競爭壓力和獲客成本在劇增。“目前行業競爭格局相對來說是比較嚴峻,新氧一家領先,美團的入場也會分走一定市場,京東、淘寶也在積極入局消費醫療產業。”喬贏東說。

    由騰訊、紅杉中國、復星醫藥等資本押注的更美,堪稱資本寵兒,但自2013年成立至今,遲遲未表現出上市動作。

    “這個賽道里面,可能容不下兩家互聯網醫美企業的上市公司。做這種低頻高客單價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本地生活消費,可能還會是一些互聯網巨頭的收割對象。無論是哪家互聯網醫美企業,它們獲取流量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但是對于美團這樣本身就擁有流量的機構,流量就相對便宜。”喬贏東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秦璐]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1 03/11 15:02
    · 來源 ·
    證券日報
    · 責編 ·
    秦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