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不斷提高基層診療率 力求實現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

    原標題:分級診療攻堅:實現家門口“醫優藥好”

    “現在到衛生院看病,有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的專家坐診,也有市里的專家遠程會診,不用跑到市區看病了。”家住西海岸新區海青鎮于家村的村民李先生說。數年前,海青衛生院可沒有現在這么好的條件。短短幾年,海青衛生院煥然一新,許多村民在衛生院就能把小病看好。這樣的變化,與分級診療制度的不斷發展密切相關。西海岸新區的基層診療率達到66.7%,是青島唯一超過“國家標準”的區市。作為加快構建有序就醫新格局中的“優等生”,它的“學習筆記”正被青島其他區市以及其他省市借鑒。

    從西海岸新區延展開來,一場強而有力的分級診療攻堅行動正在全市范圍有力推進,力求實現“一般病在區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的愿景。

    衛生院的手術室又開了

    此前,靈山衛中心衛生院手術室已停用近9年,納入黃島區中心醫院健共體后,這里的手術室重新開放,區中心醫院的專家帶著麻醉師下沉,去年一年完成30余臺手術……   在西海岸新區,再次成為老百姓就醫“首選”的基層醫院不僅只有靈山衛中心衛生院。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健共體成立于2018年,是青島市首個緊密型健康服務共同體,覆蓋7個鄉鎮34萬居民,如今健共體內基層醫院門診量達到42萬人次,基層手術量增加160%,住院量增長10.15%,已陸續開展各類微創及三四級手術。

    記者了解到,目前青島基層診療率為56.3%,西海岸新區基層診療率達到66.7%,是青島唯一超過國家要求目標(65%)的區市,西海岸新區已初步實現“大病不出區、小病不出鎮”。西海岸新區以構建“醫防、醫康、醫養”整合型服務體系為目標,在全市率先建設緊密型健共體,實現了醫療機構管理“一體化”、城鄉醫療服務“同質化”、區域健康體系“緊密化”,被國家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譽為“西海岸模式”,獲批“全國首批醫共體改革試點區”,工作經驗先后在全國基層衛生大會、省政府醫共體改革推進會等重大會議上作典型推廣。

    患者在基層有藥可用、有專家能看

    能把病看好,老百姓才會信賴,基層醫療單位的業務提升關鍵在人才。目前,西海岸新區共有733名區級專家常態化下沉基層,其中108名專家簽訂了三年長期服務基層協議,補充基層短板,保證基層醫療機構“天天有專家”坐診,非中心城區居民在家門口享受與城區居民同質化醫療服務。此外,他們還承擔著帶教的任務,帶動基層醫務工作者能力提升。

    為了不讓健共體流于形式,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在全市率先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保按人頭總額付費試點,將轄區內4.4萬名簽約職工和22.8萬名參保居民納入管理,打包付費基金3.48億元。在“總額預算、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機制下,牽頭醫院變成了培養優秀基層醫生的“孵化器”,帶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許多藥品是二級、三級醫院的“標配”,不在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目錄中,這也是導致群眾不愿在基層就醫的原因之一。中心藥房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促進區域內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西海岸新區5個健共體均設立“中心藥房”,建立“總藥師”制度,遴選400余種群眾需求較大的藥物品規,形成健共體用藥銜接目錄,推動藥品目錄、網上采購、集中配送、藥款支付、處方點評“五統一”,確保下沉專家、下轉患者在基層有藥可用,目前651種藥品耗材實現集中議價帶量采購,普通耗材價格平均下降34.7%、檢驗試劑價格下降25%,每年為群眾節省醫療費用5000余萬元。今年,省衛生健康委、省醫療保障局、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了《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試點工作方案》,將在23個縣域醫共體試點中心藥房,西海岸新區便位列其中。

    借鑒他山之石解決“醫荒”問題

    從2018年至今,西海岸新區的健共體已走到第5個年頭,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但距離全面建成成熟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的預設目標和人民群眾樂見其成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

    事實上,通過醫保分檔支付的利益激勵與約束機制引導群眾到基層首診、促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的主觀動機和愿望是好的,但客觀事實遠比主觀愿望復雜得多。“目前,異地就醫已取消轉診手續,患者外出就醫更簡便,且報銷比例最多降5個點,將患者留在區域內就診的難度更大。”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許學兵建議,“外出就醫的患者費用可否設立指標,超支部分由醫保局和健共體共同分擔。”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近年來,“醫荒”現象在部分縣鄉兩級醫院比較突出。許學兵說:“目前,鄉鎮醫院人才不足,人才成長后留不住。鄉村醫生隊伍薄弱,老齡化嚴重。人才短缺也制約著全方位、網格化健康管理效果的實現。就當前看,每位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至少需要為2000人提供健康管理,如果每人需要服務30分鐘,總共需1000小時,平均到每天8小時,就需要125天才能覆蓋一遍。”

    對于這些問題,有些地區已經摸索到一些讓醫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做法和經驗。2015年底,深圳羅湖年薪30萬元起招聘優秀全科醫生的“高薪”模式曾引發全國醫療界的熱議;2018年深圳又出臺政策,允許“超崗”聘用全科醫生:社康中心聘任副高級及以上全科醫生,所屬單位有崗位空缺的,可直接聘任到相應崗位;去年,深圳市寶安區也拿出滿滿的誠意為社康中心招聘280名全科醫生:本科起、年薪可達50萬元、補貼25萬至35萬元。在各種政策利好下,大量年輕醫生涌向深圳。

    到2025年全市每萬人口配備4名全科醫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青島其他區市正在復制西海岸新區分級診療模式的優點,做強做大基層醫療,讓小醫院發揮大作用,以促進基層醫療機構回歸“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功能定位。

    今年上半年,青島在副省級城市中率先落實鄉醫養老和補助政策,為1.9萬余名老年鄉醫發放補助5.2億元;為1970個村衛生室配備智慧隨訪與理療設備,為254個中心村衛生室配備血液分析儀等;保持“三高共管”全國領先優勢,對62萬人啟動分類精準服務,青島經驗納入國務院《“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在省內率先組織基層名醫評選,上半年評選50名第二季島城基層名醫。選拔300余名醫師到基層幫扶,提前兩個月實施,讓支農工作與醫師職稱晉升緊密銜接;落實大專以上學歷醫學生免試進入村衛生室和訂單定向培養制度,全市上半年共招聘醫學生80余名。

    為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青島市“十四五”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在農村,每個建制鄉鎮將有一所政府舉辦的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涉農縣(市、區)選擇1至3個中心衛生院,按照二級綜合醫院標準,打造成為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

    在城區,每個街道或3萬至10萬名居民范圍有1所標準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醫院;合理增設社區衛生服務站,并實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一體化管理;開展社區醫院建設,每個區(市)至少建成1家社區醫院,健全臨床科室設置和設備配備。

    為夯實筑牢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的根基,青島將完善醫療機構人力資源配置,到2025年,全市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4.5人/千人口,實現每萬人口配備4名全科醫生,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于1名的標準配備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為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至少配置1名公共衛生醫師,加強護士和其他衛生技術人員配置。

    從細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實處著力,讓“強基層”的方針真正落地生根,青島終將迎來真正意義上完善成熟的分級診療制度新格局。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通訊員 段勇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陳燭光]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9/24 08:41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陳燭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