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包干巡診重癥床位擴容 青島市市立醫院全力以赴做好患者救治

    (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

    信網1月12日訊 (首席記者 叢黎 通訊員 徐福強)2022年12月下旬,新冠感染高峰過后,重癥沖擊緊隨其后,醫院迎來了重癥救治的風暴潮,青島市市立醫院作為全市急診急救和重癥救治的主力醫院之一,發熱門診接診量、急診留觀人數、急診收住院人數連續多日高居全市三級醫療機構前列,急診搶救室、急診監護室、重癥醫學科……高位運行,壓力巨大。醫院統籌調配醫療資源,擴充重癥床位、增加可轉化重癥床位,呼吸、重癥專家包干巡診,成立醫療救治運行保障組,全院人員24小時全力以赴救治生命。

     (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

    保急診:全院支援,守住急危重癥救治第一道關卡

    急診量增加至疫情平穩時期的數倍,高齡、高熱、基礎疾病多的患者蜂擁而至,急診大廳圍堵得水泄不通,急診成為激戰的焦土。

    全院支援急診。全院醫生按照專業性質分成梯隊,內科各專業醫師輪值急診,外科醫生輪值發熱門診和互聯網門診,護理部派出精干護士長,增加急癥護理帶班,全院醫護人員團結協作,奮力扛住就診洪峰。

     (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

     (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

    保收治:打破專業界限、內外科醫護混編

    副總院長李永春:“為保證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現在醫院實行‘全院一張床’,并開設綜合病區。內科病房滿負荷收治新冠重癥病人,外科病房也根據需要收治新冠病人。”

    副總院長閻曉然:“這個時候,一定要理解病人的心情。他們來到醫院,就比呆在家里多一份安全感,躺在病房,就比躺在急診大廳多一份安全感。”

    “打破科室界限,打破專業界限,各科室務必在現狀下收病人,有困難,評估基礎上請會診,醫院專家組巡診。”醫院領導反復強調。

    本部院區、東院區按照梯次整合46個綜合病區,高峰時開放床位2000余張;1月4日改造完成后的西院區開診,也投入到新冠患者救治中,整合12個病區,開放400余張病床。

    保重癥:快速擴容重癥病房、機動轉化重癥床位

    為盡最大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市立醫院統籌醫療資源,快速擴容重癥病房。在原有的133張重癥病床基礎上,通過增加可轉化重癥監護床位、在綜合救治病區增設重癥病床、各??浦匕Y病房向重癥患者開放等措施,累計擴容300余張重癥病床,提升全院重癥救治能力。

    2022年12月15日,本部院區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的正式啟用,和東院急診重癥監護病房一起,為急危重癥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無中轉急救醫療服務,確?;颊咴诒凰瓦_醫院之初便能得到及時、準確、高效的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保周轉:高效分流,重癥救治跑出加速度

    醫療資源有限,患者高效有序分流,是實現重癥患者救治關口前移、實現有效救治的重要前提。

    為了提升救治水平,醫院實行重癥專家和呼吸科專家包干巡查制度,在全院開展巡診、會診,指導幫助其他業務科室開展救治。

    一方面,為了緩解急診壓力,醫院暢通了急診通道、重癥通道,加快重癥患者的周轉。另一方面,醫院動員各科室做好患者的分級分類動態管理: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及時將康復期患者安排出院計劃或轉至下級醫院,騰出現有空間收治新患者;各重癥監護病房做好重癥患者評估篩查工作,將符合轉出ICU或病情趨于穩定的患者分流至普通病區,騰出空間承接急診監護室病人,最大限度減輕急診壓力;加強院內專家巡查,實行包干管理,加強普通病區救治指導,盡早在早期發現重癥患者,將其轉移至重癥病床。有序高效的分流,實現了重癥病床的快速周轉,極大緩解了急診壓力,為重癥患者的救市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接力作戰,用生命挽救生命

    隨著醫護一批批感染,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戰斗減員,醫院統籌醫護紛紛支援一線,接過重癥救治的接力棒。

    生命的搶救,分秒必爭。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時救治,醫護24小時輪番上陣,專家們建立了會診微信群,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會診,第一時間針對患者病情給出診療意見。

    院區迅速制定救治方案,通過視頻會議,圍繞診斷救治的數十個實用話題,為全院醫護進行新冠患者救治同質化診療培訓,快速提升全院救治能力。

    在此起彼伏的救治指令聲中,我們總是能聽到嗓音嘶啞的聲音,許多被感染的醫護強忍著酸痛、發燒和咽痛仍堅持奮戰在救治前線,病房中病人的呼叫應接不暇,她們幾乎都是一路小跑。

    “我們這里基本都陽了,很多人剛一退燒就返崗,生命在等著我們。”此刻他們是患者但更是醫者,他們帶著傷,卻敢去堵疫魔的槍。

    24小時響應,守好“后勤線”保障“第一線”

    重癥救治是一場多“兵種”的協同作戰。

    隨著重癥床位數量的擴充,配套的后勤保障壓力也隨之劇增,耗氧量增加5倍,高峰期每日補充各型號氧氣瓶120余個、轉運氣瓶120多瓶次,病床、監護儀等設施運行保障,急救設備維護……后勤保障戰線戰斗打響。醫院積極采購、協調設備,盡全力滿足搶救設備需要。護理部成立呼吸機管理團隊,幫助臨床科室上機和管理。為保障一線救治的順利開展,由分管院長牽頭,由總務、器械、物質供應等部門組成醫療救治運行保障組,并與醫務、護理及臨床建立聯合調度機制,全院設備統一調配,實行24小時應急運行保障機制,隨叫隨到,全力保障生命救治“第一線”。

    “看到病人康復出院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醫護們夜以繼日的辛苦付出,換來了一批批患者轉危為安。隨著感染高峰的過去,發熱、急診等門診量出現下降趨勢,雖然重癥病房仍高位運行,但向好的趨勢已經出現。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1/12 22:32
    · 來源 ·
    信網
    · 作者 ·
    叢黎 徐福強
    · 責編 ·
    秦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