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疾控中心專家詳解科學防控鼠疫 市民應做好個人防護

    原標題:對于烈性傳染病,這些科學防控知識要了解!市疾控中心專家詳解科學防控鼠疫

    近期,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報告3例鼠疫確診病例,系同一家庭共同居住人員。密切接觸者均已按要求及時進行隔離管控,均未出現異常情況。今天,青島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鼠疫為烈性傳染病,青島雖然不是鼠疫疫源地,但市民應該了解相關科學防控知識。

    什么是鼠疫?鼠疫是一種古老的烈性傳染病,曾被稱為黑死病,是由鼠疫耶爾森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由鼠蚤傳播。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傳染性強、病死率高、傳播速度快?,F在,在科學防控的基礎上,全球絕大多數地區鼠疫被得到有效監測與控制。鼠疫是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

    鼠疫的傳染源有哪些?

    首先是鼠疫染疫動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動物都可以作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最主要的傳染源是嚙齒類動物如鼠類、旱獺等,野生食肉類動物(狐貍、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類動物(黃羊、巖羊、馬鹿等)、家畜(犬、貓、藏系綿羊等)也可感染鼠疫。 其次是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傳染性。敗血型鼠疫、腺腫發生破潰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為傳染源。

    鼠疫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呢?

    首先是媒介傳播,主要是通過跳蚤吸血傳播。 其次是接觸傳播,人類通過獵捕、宰殺、剝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觸染疫動物時,細菌可以通過手部傷口進入人體,經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這種直接接觸感染甚至可以通過非常細小的傷口形成感染,如手指的倒刺等。 第三是飛沫傳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過呼吸、咳嗽便將鼠疫菌排入周圍空氣中,形成細菌微粒及氣溶膠感染他人。接觸肺部感染的染疫動物,如感染鼠疫的狗、貓等,也可以直接經呼吸道感染,引起原發性肺鼠疫。

    專家介紹,鼠疫潛伏期一般為1至6天,個別病例可達8至9天。感染鼠疫菌以后,臨床可表現為腺鼠疫、肺鼠疫及敗血型鼠疫等類型。腺鼠疫最為常見,通常表現為發熱和局部淋巴結腫大,治愈率高。肺鼠疫常表現為高熱、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咳血,由于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死率高。敗血型鼠疫癥狀也較為嚴重,預后較差。其他類型,如皮膚鼠疫、眼鼠疫、腸鼠疫、腦膜炎型鼠疫等相對少見。“發病前10天內曾到過鼠疫流行區,或接觸過鼠疫病人,一旦出現可疑癥狀,應立即做好防護措施就診,確診或疑似的病人,就地隔離治療。”專家說,鼠疫是古老的細菌性傳染病,臨床上可以使用多種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夠早期就診,并得到規范有效治療,治愈率高。

    鼠疫的預防措施有哪些呢?

    滅鼠、滅蚤,保護易感人群是預防鼠疫的主要措施。首先應控制傳染源。消滅動物傳染源,廣泛開展滅鼠運動;旱獺在某些地區是重要傳染源,也應做好控制工作。對疑似或確診病例堅持就地、就近隔離治療原則,對疑似或確診病例分別予以單間隔離。同時應對直接接觸者在單獨隔離狀態下進行醫學觀察。其次要切斷傳播途徑,徹底滅蚤,減少被叮咬的機會,避免接觸染病或死亡動物。疫區實行“三報三不”制度。“三報”:報告病死鼠、報告疑似鼠疫病人、報告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三不”: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第三要加強個人防護,參與治療或進入疫區的人員必須做好防護。

    市民應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呢?

    專家建議,市民外出旅游時盡量避免和野生動物接觸,做好防蚤叮咬,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獵、食用野生動物;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接觸,與鼠疫病例密切接觸的人員,應遵循轄區疾控機構的管理;若曾去過疫區或密切接觸了鼠疫患者,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腫大等任一癥狀時,應立即做好防護措施到附近醫院就診,并主動告知接診醫生自己的疫區旅游活動史;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做好各種傳染病包括鼠疫防護有效的措施,應該勤洗手,盡量避免去人群擁擠的場所,做好居住環境周圍衛生和滅鼠,滅家鼠時居室要同時滅蚤,對家養貓、狗實施滅蚤。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王熠冉]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3 08/21 13:34
    · 來源 ·
    觀海新聞
    · 責編 ·
    王熠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