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警惕諾如高發、當心低溫燙傷 青島疾控發布兩條提醒

    信網11月25日訊 隨著氣溫漸冷,各種冬季高發的健康威脅也悄然來襲。日前,針對冬季常見的健康問題,青島市疾控中心發布兩條提醒。

    警惕諾如病毒感染

    寒冬的腳步漸近,又到了“冬季嘔吐病”—諾如病毒的高發期,這種病毒特別喜歡在學校、托幼機構等引發聚集性疫情。諾如病毒屬于杯狀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腸炎常見的病原體之一,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高發季節,具有感染劑量低、排毒時間長、外環境抵抗力強等特點,容易在學校、托幼機構等場所引起聚集和暴發疫情。感染后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尤其兒童感染以嘔吐癥狀更多見,故也稱之為“冬季嘔吐病”,成人以腹瀉為主,糞便多為水樣便或稀水便。

    “目前,針對諾如病毒尚無特異的藥物和疫苗。”市疾控中心專家薛麗君介紹,其主要預防措施包括: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含酒精消毒紙巾和免洗手消毒劑對諾如病毒無效,不能代替洗手;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市民不要飲用生水,蔬菜瓜果徹底洗凈,烹飪食物要煮熟,特別是牡蠣和其他貝類海鮮類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市民一旦確診,從患病到癥狀完全消失后3天內應盡量隔離,輕癥患者可居家隔離,重癥患者需送醫療機構隔離治療?;颊邞谙词?,盡量不與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離接觸,分開食宿。對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環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家人在清理受到嘔吐物污染的物品時,應戴塑膠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觸污染物。

    市民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保持規律作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強身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托幼機構和學校要做好預防,一定要嚴格落實晨(午)檢和因病缺勤登記查因等工作,一旦發現嘔吐、腹瀉等癥狀病人,要及時就醫并隔離管理。病例異常增多時立即向所屬疾控機構及相關行政部門報告。托幼機構和學校應建立日常環境清潔消毒制度,配置足夠數量的洗手設施(肥皂、水龍頭等),對校區/園區公共場所定期清潔與通風,對門把手、樓梯扶手、便器按鈕、電梯按鈕等重點部位進行定期清潔與消毒。

    相關單位要做好飲用水水質檢測,確保供水安全。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環節的監管,注意生熟分開,徹底煮熟煮透,工作人員制作食物和配餐過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衛生。

    托幼機構和學校應加強對廚工、保育員健康狀況監測,一旦他們出現腹瀉、嘔吐、惡心等腸道傳染病相關癥狀,應立即暫停工作,及時就醫,杜絕帶病上班。

    發生諾如病毒感染時,相關機構要重點對患者嘔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環境等進行徹底消毒,當患者在教室等人群密集場所發生嘔吐時,應立即疏散人員,并對嘔吐物進行消毒處理。

    托幼機構和學校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信群等方式開展諾如病毒防控知識宣教,培養兒童良好衛生習慣。

    取暖當心“暖暖的燙傷”

    提起燙傷,大家基本都會想到熱水、做飯時廚具等高溫燙傷,殊不知,低溫燙傷也是頻繁發生的。低溫燙傷,顧名思義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多見于冬季,當冬天氣溫下降,就有不少人會使用熱水袋、暖寶寶或者電熱毯,如果位置長期不換的話,就容易造成局部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和高溫燙傷的區別在于,低溫燙傷常發生在人體下肢。一般情況下,皮膚與低溫熱源短時間接觸,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泡型燙傷。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但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愈合。

    如何避免低溫燙傷?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首先不要長時間接觸溫度超過體溫的物品。一些患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后遺癥、長期臥床的老人尤需特別注意;市民在使用各種取暖設備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如果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得過高, 更不要長時間使用,市民在使用金屬和電子取暖器時,有封套的要使用封套,并且不要緊貼皮膚。

    專家特別提醒,如果用熱水袋取暖,請注意以下幾點:熱水袋不要灌水太滿,裝70%左右熱水即可,水溫不要太熱,并趕盡袋內的空氣,不要擠壓熱水袋,注意把蓋擰緊,防止水流出來;使用熱水袋取暖的時間不要過長,最好是睡覺前放在被子里先暖被窩,睡覺時取出來,盡量避免整夜置于被窩內;最好用毛巾把熱水袋包上,不要使熱力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膚上。

    如果不小心發生低溫燙傷時,可以這么做:

    立即移除熱源:一旦發生低溫燙傷,應立即停止接觸熱源,避免繼續加劇燙傷。

    消毒燙傷部位:用清潔的冷水沖洗燙傷部位以降低傷口溫度,如發現有燙傷脫皮的現象,就改用浸泡的方法進行降溫,降溫時間在15~20分鐘比較好,以緩解疼痛和減少炎癥。然后,用無菌紗布輕輕覆蓋燙傷部位,避免細菌感染。

    冷敷處理:在燙傷部位涂抹冷敷劑,如冰袋或冷敷貼,可以緩解疼痛和減輕炎癥。注意不要使冰塊直接接觸皮膚,以免造成凍傷。

    保持創面干燥:避免燙傷部位沾水或受到污染,保持創面干燥,有助于預防感染和促進愈合。

    使用合適的藥物: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合適的燙傷藥物,以促進傷口愈合和防止感染。

    對于面積較大的燙傷,應盡快就醫,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信網記者)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11/25 07:58
    · 來源 ·
    信網
    · 責編 ·
    秦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