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孩子身高不夠打針來“救”?醫生:增高針不能濫用

    原標題:孩子身高不夠,打針來“救”?醫生:增高針不能濫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普遍關注孩子的身高問題,補鈣、吃營養品已經不能緩解家長們的焦慮,于是有的家長帶著自認為“身材矮小”的孩子去打生長激素,也就是俗稱的增高針。身高不夠,真的可以打針來救嗎?

    聶女士的兒子今年11歲,身高142.5厘米。盡管平時胃口不錯,運動量也不小,但是這兩年在身高監測時,發現比同齡的孩子個頭偏矮。聶女士有點焦慮,聽說有人給孩子打增高針,她也動了心。可是卻遭到了丈夫的反對。

    家長 聶女士:小的時候就沒太在意,大概近兩年監測的是比較多。感覺長得慢,家里的老人都說是晚長,也不知道,就怕錯過了長個的年齡,后面長不高。但生長激素,那天我說帶來打的時候,跟爸爸提了一下,爸爸也是不太贊成,就是怕對身體這方面有什么影響。

    與聶女士想法類似,浙江的姜先生也想給孩子打增高針。他女兒今年13歲,身高161厘米,按說這是很正常的身高,可是小姑娘的同學朋友普遍身高比較高,看著女兒在班里總是坐在前排,姜先生也是有些著急。

    家長 姜先生:我們和女兒同學家長相互聊過。我身高184厘米,我夫人大概也168厘米,我們想孩子身高最起碼在165厘米到170厘米之間。她只長到161厘米,我們感覺心里面不是很放心,來這邊檢查一下。

    家長們說的生長激素針,醫學上叫做生長激素替代治療,是對生長激素缺乏人群進行的醫療手段,通過給這部分人群注射生長激素的方式,刺激骨骼生長,從而達到增高的目的,適應證范圍內患兒,每年可以長高8到12厘米,所以也被稱為“增高針”。

    像聶女士的兒子、姜先生的女兒,他們的情況適合打增高針嗎?會不會有副作用?帶著疑問,他們來到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經過醫生全面檢查:

    聶女士的兒子身高略低于同齡兒童,但是骨齡偏小,還有自然長高的空間。

    姜先生的女兒出生時是早產兒,確實應該密切觀察身高情況,但女兒身高161厘米,在正常范圍,年齡13歲,骨骺線已經基本閉合。

    兩位青少年都不適合打“增高針”。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主任 羅飛宏:生長激素雖然是正常人體需要的一種激素,但是也不是說誰來都可以打生長激素,或者只要偏矮一點就打生長激素。在用生長激素之前,必須接受非常規范的醫學上的檢查,其中包含了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等檢查,也包括腦核磁對垂體腦子的發育情況進行檢查。最后經過非常嚴格細致全面檢查,才可以用臨床的生長激素治療。

    打“增高針”要符合適應證

    濫用后果嚴重

    專家介紹,“增高針”,也就是生長激素替代療法,如果使用得當,確實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身高,效果好的可以每年長高8到12厘米。那究竟什么人群可以使用呢?會不會有副作用?不符合條件的人群,如果打了增高針,又會有什么后果呢?

    醫生介紹,考慮使用增高針,首先有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是骨骺線沒有閉合。男生16歲,女生14歲骨骺線就基本閉合了,在骨骺線閉合或接近閉合的情況下使用“增高針”,不僅起不到促生長作用,還可能會引起骨骼變粗變大。每個人骨骺線閉合時間不同,需要通過醫生檢查判斷。

    第二個前提條件是,身高明顯低于同齡同性別兒童平均身高,且每年增長少于5厘米。

    北京市海淀醫院 兒科 副主任醫師 和嵐:我們會讓家長去監測孩子這一段時間身高的增長情況,比如說每1~3個月去測量身高,然后繪制身高曲線,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長速率也是正常的,他的身高也在同年齡同性別兒童的第十百分位以上,這部分家長我們建議不用太過焦慮。

    如果孩子骨骼線還沒有接近閉合,且身高在同齡同性別兒童中屬于第十百分位以下,孩子需要繼續檢查,看是否符合打“增高針”的適應證。適應證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癥、染色體異常、特納綜合征、SHOX基因缺陷、努南綜合征、小胖威利綜合征以及特發性矮小癥等。患者經過系統檢查,屬于適應證范圍,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替代療法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也有一些人群,雖然身材矮小,卻不能使用生長激素替代療法,否則后果嚴重。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主任 羅飛宏:如果有一些遺傳綜合征,比如像布魯姆綜合征等等這樣的一些疾病,它本身就會產生腫瘤的風險,包括一些家族性的腫瘤,比如說像腸道的腫瘤、唐氏綜合征等等這樣一些疾病。對于一些糖尿病的家族史,家里有多個糖尿病的患者,特別是肥胖的兒童,增高針有可能會導致血糖代謝的一些紊亂,這些也是不能使用的。

    醫生介紹:

    雖然注射“增高針”本身不會導致腫瘤的發生,但是如果有潛在腫瘤風險,增高針會加速腫瘤的生長。

    有代謝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增高針也有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

    家長不能揠苗助長

    也不能盲目樂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家長們對于“增高針”普遍存在兩個誤區。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只要達不到理想身高,就要盡快去打“增高針”,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是藥三分毒,“增高針”肯定對身體傷害大,孩子就算矮,等發育了就長高了。專家提醒,揠苗助長和盲目樂觀都不可取。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1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5.7厘米,女性平均身高為163.5厘米。一個人的身高70%取決于遺傳,30%取決于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指運動、營養、睡眠等。專家提醒,家長應該合理預期孩子的身高,不要有不切實際的要求。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主任 羅飛宏:家長太擔心,很多孩子來了可能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身高預期太高,他們覺得我自己沒有長到170厘米180厘米,那我自己的兒子最好長180厘米,女兒最好長170厘米,這實際上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完全正常的孩子,生長激素本身又不缺乏,身高也是正常的,打生長激素有可能會導致性征發育的提前。

    雖然家長不用過于焦慮孩子的身高問題,但是也絕對不能忽視。醫生介紹,有部分家長存在一個誤區,總是用自己當年的發育年齡來判斷孩子的發育年齡。即使孩子身高明顯低于同齡人,家長還盲目樂觀,以為還沒到發育期。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主任 羅飛宏:我們國家在五六十年代,正常女同志可能是17、18歲才會來月經,所以咱們中國人講,男孩子長到25歲以上,女孩子能長到20歲以上,這種觀念往往會影響一些孩子的家長,錯過孩子治療的機會。

    專家介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青少年發育期普遍提前,女孩8歲,男孩10歲就開始進入發育期。這時候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身體情況,定期測量。對于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于5斤的兒童、生產過程中出現窒息等情況的兒童,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發育情況,必要時帶孩子到醫院內分泌科進行檢查,以免錯過孩子長高的機會。(總臺央視記者 牟媞媞 趙迎晨 王殿甲)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秦璐]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1/03 08:26
    · 來源 ·
    央視新聞客戶端
    · 責編 ·
    秦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