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低溫作業防范職業性凍傷 嚴禁采用拍打按摩等方式復溫

    信網1月3日訊 日前,青島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隨著島城氣溫急劇下降,從事戶外工作的漁民、環衛工人、維修工人、快遞員等要注意做好低溫作業的個體防護措施,謹防職業性凍傷。

    職業性凍傷已列入我國法定職業病病種目錄,指勞動者接觸嚴寒環境或介質(制冷劑、液態氣體等)導致身體局部組織溫度低于組織凍結溫度(-3.6℃至-2.5℃,亦稱生物冰點),局部組織經凍結和融化過程而導致的損傷,其特點是組織細胞發生凍結。

    常見發生凍傷的職業是指寒冷季節從事戶外作業,或室內無采暖或有冷源設備的低溫條件下的作業,如林業、漁業、農業、礦業、護路、通訊、運輸、環衛、警務、投遞、制造業(戶外)等。

    易發生凍傷的職業人群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工人、林業工人、汽車司機、建筑工人、戶外維修工人、郵遞員、清潔工人、食品冷藏工人、接觸化學制冷劑和低溫介質的工人等。

    職業性接觸介質(如制冷劑、低沸點液態氣體)均有發生凍傷的可能,常見的介質有固體二氧化碳(干冰)、液氮、液氨、液氯、液氦、氟利昂等。

    凍傷多發生在末梢暴露部位,比如手、足、耳等,凍傷可分為Ⅰ~Ⅳ度:

    Ⅰ度凍傷,輕度刺痛、癢感或灼熱感。受凍皮膚早期蒼白,復溫后局部呈紅色或微紫紅色,充血、水腫。

    Ⅱ度凍傷,有劇烈跳痛或刺痛。復溫融化后,皮膚呈紅色或暗紅色,水腫明顯,觸之灼熱。有較大水皰,水皰內充滿橙黃或粉紅色透明漿液性液體,皰底鮮紅。

    Ⅲ度凍傷,感覺遲鈍。復溫融化后,創面由蒼白變為紫紅或青紫色,皮溫較低,水腫明顯。有散在的厚壁血性水皰,皰底暗紅,有血性滲出。

    Ⅳ度凍傷,感覺喪失,肢體痛。復溫融化后皮膚呈紫藍色或青灰色,皮溫低,中毒水腫??捎泻癖谘孕∷挘捯嚎Х壬?,皰底污穢,嚴重時無水皰。

    發生職業性凍傷時,應立即脫離寒冷環境或極低溫介質,移至防風保暖場所,采取保暖措施,確定傷部無再次凍結風險后,方可采取復溫治療。

    對于已凍結的傷部,應用40℃至42℃溫水進行快速復溫,直至指(趾)皮膚潮紅、肢體變軟。嚴禁采用拍打按摩、冷水浸泡、冰雪搓擦或明火烘烤等不當方式復溫。

    職業性凍傷的預防措施包括:作業人員需穿戴防寒服、手套、鞋、面具、耳罩等,衣物保持清潔、干燥,潮濕之后立即更換。

    用人單位應發揮主體責任,按照相關衛生標準提供采暖設備,同時依據天氣情況,合理安排,減少作業人員在嚴寒氣候下的勞動時間。

    企業要對低溫作業人員加強宣傳指導,全面提高作業人員低溫防護、冷凍急救知識,減少職業性凍傷的發生。(信網記者)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1/03 14:32
    · 來源 ·
    信網
    · 責編 ·
    陸云琦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