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事關結核病這些誤區請注意 青島疾控發布健康警示案例

    原標題:事關結核病,這些誤區請注意!青島市疾控中心發布首個健康警示案例→

    今天,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疾控中心獲悉,該中心近期將推出系列健康警示案例,提醒市民以案為鑒,小心防控,為自身健康保駕護航。青島市疾控中心專家李學奎分享了首個健康警示典型案例:被忽視的咳嗽引發的校園危機。

    2024年某高校一名大三學生小林(化名)持續咳嗽2個月,自認為是“熬夜感冒”,僅服用止咳藥。某日,他早上起床后咳出鮮血,隨即到醫院就診,被確診為肺結核合并空洞形成,更令人揪心的是,同宿舍3名同學和2名密切接觸的社團成員相繼被篩查出感染。這一事件導致全校開展千人篩查,最終發現1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和8例潛伏感染者。

    為何肺結核這一“千年老病”仍在威脅健康?專家介紹,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對結核病存在認識誤區。

    誤區1:“結核病早已滅絕”

    事實:我國每年新發結核病患者70余萬例,仍是全球第三大結核病高負擔國家。

    誤區2:“年輕人不會得結核病”

    事實:學生等壓力大、所處環境密集人群及流動人口、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群體均是結核病發病高危人群。

    誤區3:“共用餐具才會傳染”

    事實:飛沫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期患者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均可排出帶有結核菌的飛沫。

    李學奎介紹,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或痰中帶血是肺結核的典型癥狀,午后低熱、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等也是肺結核患者的常見癥狀。結核病易與感冒、支氣管炎等混淆,案例中患者小林曾3次誤診。部分患者癥狀緩解后擅自停藥,導致耐藥結核(治療費用飆升20倍,治愈率大大降低)。還有的患者因擔心歧視,隱瞞病情繼續上學或上班,造成結核病在學校、家庭、單位和社區內傳播。

    李學奎提醒,預防結核病應該筑牢個人與社會雙重防線。市民個人應注意咳嗽禮儀,咳嗽、打噴嚏時避讓他人,用紙巾捂住口鼻或用肘部遮擋;咳嗽、咳痰超2周要盡快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胸片、痰涂片等檢查;新生兒應及時接種卡介苗。

    普通患者應堅持6-8個月全程服藥、定期復查,國家提供免費一線抗結核藥物及部分檢查費用減免;居家治療患者應獨居一室,每日通風3次以上,非必要不去人群密集場所,外出應當佩戴口罩。

    此外,學?;蚱髽I應落實新生/新職工入學/入職體檢,發現病例后盡快啟動密接篩查;醫療機構推行防、診、治、管全程追蹤服務;社會應消除歧視,鼓勵主動篩查、早診早治。

    “終結結核的號角已吹響,肺結核的防控是場需要全民參與的持久戰。” 李學奎倡議,市民應關注持續咳嗽的親友,及時就醫排查;配合疾控部門的流行病學調查,及時篩查;用科學知識破除恐懼與偏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2/24 14:31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秦璐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