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2月28日訊 近日,青大附院消化內科西海岸病區為一名膽管癌患者創新性開展ERCP(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聯合膽道子鏡直視下光動力治療,標志著醫院在ERCP檢查和治療領域邁入“高精度治療”新階段。
今年1月,67歲的安先生因鞏膜黃染來到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消化內科就診,經詳細檢查,確診為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遂收治入院。消化內科副主任、病區主任曹彬為患者實施了ERCP手術,發現患者膽總管中段狹窄,給予患者支架引流,術后病理結果顯示患者為低分化腺癌。經多學科疑難病例討論及綜合評估,曹彬主任決定為患者實施ERCP聯合膽道子鏡直視下光動力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與準備,近日,曹彬主任帶領團隊在膽道子鏡直視及X線輔助定位下,于膽總管病變處置入光動力光纖維,進行了15分鐘的照射治療,總能量1000焦耳,治療后于膽總管放置鼻膽管,膽汁引流通暢。術后,患者黃疸癥狀成功消退。
膽管癌是起源于膽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首選治療方法為根治性切除術。但由于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診斷率較低,發現時大多數已是晚期,且該病易發惡性膽道梗阻并可能伴隨肝轉移及肝功能衰竭,令多數患者失去了根治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死亡率較高。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治療方式包括肝膽管外引流(PTCD途徑)、肝膽管內引流(ERCP、EUS途徑)、膽道射頻治療、放射治療、化療以及免疫、靶向治療等。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光動力治療技術(PDT)逐漸應用于臨床,與其他治療方式聯合應用可緩解單一治療方式的局限性。光動力治療能夠高選擇性地作用于腫瘤組織,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較小,同時具有創傷性小、全身不良反應少以及可以重復操作等優點。同時,PDT與其他治療手段聯合可進一步增強對腫瘤的殺傷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青大附院消化內科在山東省內率先開展了膽管惡性腫瘤的光動力治療,同時也是山東省內唯一的PDT培訓基地,曹彬主任現為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光動力專委會常務委員,并參與編寫了中國首部光動力治療指南。近年來,科室專注肝臟、膽道、胰腺、胃、十二指腸、腸道等相關疾病的微創治療,逐步形成了以胃鏡、腸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超聲內鏡等為治療手段的特色微創???。今后,青大附院消化內科將在消化內鏡微創治療領域不斷探索突破,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為保障患者健康而不懈努力。(張鯤鵬 顧青青)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