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庫存,是今年的五大經濟任務之一,其中最受公眾關注的是商品房去庫存。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發現,春節之后,各個地方政府接連出臺樓市新政,加速消化樓市庫存壓力。
將商品房轉為公共租賃住房或養老地產、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紛紛亮相。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直接補貼購房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已有60余城市采用這一方法。
一般來說,房地產企業只愿意賣房子不愿意租房,因為后者資金回籠速度較慢。但在銷售壓力的背景下,遼寧省不少房企開始將一些大戶型房源改成租賃房。
在山東,引導房地產企業自身售租并舉的同時,還鼓勵地方政府收購或長期租用庫存商品房作為公共租賃住房、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青島更是明確,存量商品住房規模較多的區市,應回購或租賃部分存量或在建商品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安徽省日前表示,2016年全省貨幣化安置比例要達到50%以上,力爭達到70%。推進公租房貨幣化,確需增加公租房供應的地區,主要通過在市場長期租賃或購買方式籌集。
除了直接將商品房轉化為保障房,不少地方還鼓勵房企將商品房用作他途。四川省眉山市是資金補貼的典型代表: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可以享受每平方米500元的補貼。
房地產松綁政策也將目標瞄準了進城的農民工群體。甘肅省住建廳下發的通知顯示,該省逐步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和個體工商戶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范圍,鼓勵農民工和個體工商戶充分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實現住有所居,擴大住房需求。
安徽省日前也表示,將城市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自愿繳存住房公積金,并享有提取貸款的權利。
山西也正在研究制定購房補貼政策,鼓勵進城上學、結婚、養老的農民工在市縣購房,促進農民工和其他人員在就業地購買商品住房。 (綜合)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