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民莊先生和黃先生在通過鏈家這一中介公司買房時遇到了困境,上海消保委已對外公布。由于鏈家公司相關門店存在不規范經營行為,上海市住建委也已對其展開調查,而涉事門店相關經紀人的網簽簽約資格也被暫停。《第一財經日報》曾報道,鏈家上海相關門店的櫥窗廣告曾在2月24日一夜撤銷。
3月1日,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在北京召開媒體溝通會,公布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同時,針對外界對其資金監管平臺“理房通”、鏈家創新金融業務“鏈家理財”相關質疑,鏈家也給出了解釋。公司對外表示,鏈家金融業務不存在高利貸及自擔保問題。
左暉表示: 兩起客戶投訴已有處理,而依據《鏈家地產管理人員紅黃線管理規定2.0》,鏈家對上海鏈家營運總經理、大區營運總經理等兩起事件的相關責任人,予以黃線處分(一年內兩次黃線處分,將予以辭退),一年內不得晉升,部分負責人予以降職處理。
鏈家的多項整改措施如下:第一,真實房源,假一賠百。(全國鏈家各公司在全部推廣渠道發布的房源信息,均須符合真實存在、真實委托、真實價格、真實圖片的標準。如發現不符合上述標準的房源信息,可向鏈家網舉報。)
第二,客戶投訴,單單公示(全國鏈家承諾,對于客戶投訴,在工作時間24小時內向客戶回復。所有客戶投訴單都將在鏈家網進行公示,這一功能上海鏈家將在近期上線。)
同時,鏈家也會實行簽前查封,損失先行墊付。全國鏈家承諾,經鏈家居間成交的二手房,如果交易房屋在簽署房屋買賣合同前即已被依法查封,鏈家也未對該查封信息進行核實和披露的,為了不影響客戶繼續購房,客戶已支付的房價款,由鏈家先行墊付返還,并退還所收傭金。
針對鏈家金融業務的一系列質疑,鏈家也給予了回復。該公司稱,理房通這一支付業務不存在挪用情況。
所謂“理房通”,即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8日成立,2014年12月正式在北京上線,是目前國內首家地產方向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北京、成都及南京等地運營。
鏈家的備付金存管銀行---光大銀行表示:“理房通符合《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6號中的規定,備付金賬戶獨立于理房通的自有資金,未出現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戶備付金的情況,以及以客戶備付金為他人提供擔保的行為。”
而鏈家金融板塊中,還有一個鏈家理財平臺。其于2014年11月29號開始試運行,是個人對個人的網絡借貸信息平臺。該理財平臺的借款多為短期(近9成為90天以內借款)。鏈家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該平臺已累計成交180億,貸款余額29億,投資人超過30萬,人均投資金額近16萬,到期本息總付率100%。鏈家理財的支付通道和賬戶托管服務,均由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易智付”)提供。
關于資金安全的問題,易智付公司表示:“投資人與借款人均在公司開設獨立的資金管理賬戶,每筆交易均按照一一對應的關系進行劃轉,‘鏈家理財’平臺不能直接碰觸資金;平臺投資人與借款人賬戶內的全部資金均在該公司于銀行開具的備付金賬戶中,備付金銀行依照中國人民銀行【2013】第6號《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對客戶備付金的存放、使用、劃轉實行監督,同時按6號文的規定 公司與備付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管業務活動受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監督管理,雙重監管杜絕客戶備付金被非法挪用;我們也全權為‘鏈家理財’提供專項電子支付服務,與‘理房通’業務完全獨立,之間不存在任何資金往來的情況。”
此外,就鏈家理財是否涉嫌高利貸這一疑問,鏈家給予媒體的回復是,2015年公布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就鏈家理財提供的系列金融業務,借款月利率為1.6%--2%,按此來推算,利率水平未超過“年利率24%”這一上限,不存在高利貸之說。
外界也曾質疑“鏈家理財”可能會有自擔保,對此鏈家的回應是,“鏈家理財”隸屬于鏈家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而為鏈家理財投資人做擔保的是北京中融信擔保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是獨立法人,所以鏈家理財不涉及自擔保問題。
其還對外稱,目前尚未有法律法規明文禁止關聯擔保,去年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征求意見稿) 》提出“P2P機構不得為投資人提供擔保”,只做信息中介,“我們對此密切關注,將會結合自身業務,根據辦法要求在給出的18個月整改期內完業務調整,”鏈家對媒體解釋,“理財也好,監管也罷,這些錢鏈家自己沒用,同時也沒有能力用這個錢,”。鏈家也對外說道,目前中融信的注冊資金為5億元,貸款余額30億元,符合“擔保行業余額不能超過凈資產10倍杠桿”的規定。
作為涉及資產管理服務、房產交易服務和房產金融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房地產服務商,鏈家目前在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及深圳都有布局。左暉在3月1日媒體會中披露的數據稱,鏈家集團目前門店數量達到6000家,2015年的交易額為7090億元,其中新房交易額達到1210億,理財業務規模達到1238億元。
[編輯:紫鳶]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