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打擊治理成效明顯 電詐犯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原標題:電詐犯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薦股大師”要警惕、“網絡交友”勿輕信、“公檢法”來電不要慌……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案手段不斷翻新,詐騙“劇本”花樣百出,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

    今年以來,公安部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保持高壓態勢,持續組織開展“云劍”“斷卡”“斷流”“拔釘”和打擊緬北涉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一系列打擊行動,統籌推進打防管控建各項措施,打擊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精準開展預警勸阻

    “喂,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嫌洗錢,這是逮捕令,請配合調查。”這是常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開場白。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一名受害者就遭遇了此類詐騙。

    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區分局華陽派出所民警徐名川和輔警袁澤琪爭分奪秒與騙子“搶時間”,先后前往受害者存款最多的兩家銀行辦理銀行卡掛失手續,并打印銀行流水,成功對這名受害者的銀行卡進行凍結止付。

    “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大多數受害者是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支付方式向詐騙犯罪分子轉賬。在預警過程中一旦發現交易有涉詐風險的賬戶,會實施交易到付延遲等措施,實現早勸阻、早止損。”浙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警務技術一級主任吳微微說。

    如今,詐騙分子一方面想方設法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另一方面不斷翻新詐騙方式和手法,千層套路防不勝防。

    “詐騙集團緊跟社會時政民生熱點,隨時變化詐騙手法和‘話術’,具有很強的迷惑性,人民群眾很容易上當受騙。”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鄭翔說。

    “原價上萬元的‘年卡’,走提前預售立省幾千元,但是需要游客提前交納‘定金’或‘保證金’。”冬天來臨,又到了冰雪運動的高峰期,低價出售雪具、辦理年卡的信息不斷,一旦轉賬,就會被拉黑。更有以“票務代理”“折價轉讓”為幌子,發布演唱會門票售賣信息,初步取信后便謊稱平臺有監管,需通過其他方式私下交易,誘騙“追星”心切的年輕人添加社交軟件好友進行轉賬。

    根據公安部公布的十大高發電信網絡詐騙類型,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虛假購物服務、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虛假征信等10種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發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單返利類詐騙是發案量最大和造成損失最多的詐騙類型,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的個案損失金額最大,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發案量明顯上升,已位居第三位。

    “除詐騙手法多變、技術對抗升級、作案窩點轉移境外等原因外,犯罪團伙能夠通過購買、租用、借用等方式源源不斷獲取他人名下的電話卡、物聯網卡、短信端口、銀行賬戶、支付賬戶、互聯網賬號等作案工具,也是此類犯罪多發的重要原因。”鄭翔說。

    今年以來,在公安部統一部署下,上海警方持續開展“云劍”“斷卡”“斷流”“拔釘”等專項行動,依法對境外詐騙集團金主、骨干成員以及境內前端非法提供個人信息、推廣引流、技術開發,后端幫助進行轉賬取現洗錢等涉詐黑灰產團伙,開展全鏈條打擊,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4萬余名,其中境外“回流”人員2800余名。

    “我們針對刷單返利、電商補貼、虛假教培等案件多發情況,聚焦洗錢通道、廣告引流等關鍵環節,先后發起規模性集群戰役20余次,搗毀詐騙窩點70余個,在全國各省市抓獲嫌疑人2500余名,形成強大打擊震懾。”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九支隊副支隊長汪彤說,今年以來上海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既遂數同比下降14%,保持6年連降態勢。

    斬斷跨境犯罪鏈條

    在鄭翔看來,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具有成本低、收益高、易復制、難追查等特點,已成為當前的主流犯罪,特別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跨國跨境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的打擊治理難題。

    今年以來,公安機關持續加大對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國際警務合作捷報頻傳:

    ——1月,中緬聯合打擊跨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取得標志性重大戰果,白所成、白應蒼、魏懷仁、劉正祥、劉正茂、徐老發等10名緬北重大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押解回國。

    ——4月,中老警方聯合打擊跨境犯罪再添新戰果,250名實施跨境裸聊敲詐和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國警方。

    ——11月,中柬警方年內第二次開展包機押解遣返聯合行動,首批240名中國籍涉賭詐違法犯罪嫌疑人被從柬埔寨押解回國……

    鄭翔說:“境外散落分布的詐騙團伙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超大規模的賭詐園區和‘工業園區’。在一些東南亞國家,高峰時活躍的電詐園區多達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部分園區在管理控制成員過程中大肆實施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組織賣淫、強奸等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極其嚴重。”

    為進一步彰顯政法機關依法從嚴懲治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堅定決心,今年7月,“兩高一部”發布依法懲治跨境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典型案例。今年12月,最高檢、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第四批8起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將繼續保持對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特別是對緬甸萬海、當陽、妙瓦底等詐騙窩點聚集區,將進一步加大警務執法合作力度,堅決鏟除涉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毒瘤”。

    營造全民反詐氛圍

    “警惕詐騙新手法,不做電詐工具人”——今年6月24日,中央宣傳部、公安部聯合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旨在加大反詐宣傳力度,增強群眾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營造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濃厚氛圍。

    在浙江,溫州市反詐中心“AI警官”可以定制個性化反詐信息,并通過朋友圈、私信等多渠道實時觸達。截至目前,這位反詐AI警官已添加全市易受騙群體2.5萬余人,精準推送相關防騙信息10萬余次,各類反詐宣傳內容訪問量累計超50萬人次,解答群眾反詐咨詢達89萬次。

    在上海,全市222個街鎮(鄉、工業園區)按照標準全覆蓋建成反詐中心的基礎上,組建以“反詐專職人員+反詐志愿者”為主體的街鎮反詐宣勸員隊伍,發揮基層工作者區域熟、居民清、人脈廣的優勢,盡最大努力第一時間攔住勸醒潛在被騙人員。

    在廣西,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向廣大人民群眾發出倡議書。倡議書呼吁,不輕易透露個人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信息,涉及金錢交易時提高警惕,多方核實信息,切勿貪圖小利而上當受騙,主動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及時接聽96110反詐預警勸阻專用電話。

    根據公安部公布的數據,從2023年年初至今年5月,國家反詐中心累計推送預警勸阻指令4.2億條,公安機關見面勸阻1477萬人次、撥打電話勸阻3.1億次、發送勸阻短信2.3億條。每一次勸阻,都是一次教育、宣介和提醒。

    “上海警方聯合通信管理部門、運營商,綜合運用科技與大數據,持續增強涉詐信息防阻能力,目前已實現日均攔截涉詐電話40余萬通、阻斷涉詐短信40余萬條、封堵涉詐等有害網址訪問5.8億次,最大限度保護群眾免受涉詐信息滋擾侵害;聚焦精準勸阻,動態更新預警模型,優化分級分類預警勸阻機制,在對潛在被騙人員全量采取短信提醒的基礎上,日均電話預警5.2萬人次、上門勸阻1400余人次,日均避免損失450萬元;聚焦涉詐資金出口,與銀行等部門建立資金止付合作機制,提升涉詐資金響應攔截速度,累計阻斷涉詐風險轉賬13萬筆,避免損失超過31億元。”汪彤說。

    此外,上海警方始終秉持“破案要追贓”理念,通過線上凍結返贓、線下打擊追繳的方式,累計向受害人返還被騙資金超過3.7億元。

    “作為非接觸性犯罪,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之所以能夠實施,是因為有龐大的支撐電信網絡詐騙違法活動的黑灰產從業者,通過出租出售電話卡和銀行賬戶、販賣個人信息、推廣引流、程序開發和‘跑分’洗錢等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提供幫助。”鄭翔說。

    由公安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聯合印發的《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于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這一天,正是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施行兩周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治理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不要非法買賣、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系開立電話卡、物聯網卡、電信線路、短信端口、銀行賬戶、支付賬戶、互聯網賬號,不要參與幫助詐騙分子架設呼叫轉接設備、推廣引流、轉移涉詐資金等違法犯罪行為,防范被不法分子利用開展電信網絡詐騙活動。

    記者手記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經成為一大社會公害,打擊電詐是一項迫切的民生工程。

    今年以來,公安機關堅決打擊跨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一大批境外詐騙窩點被成功鏟除,狠狠打擊了境外詐騙集團的囂張氣焰。其中,中緬雙方通過警務執法合作和一系列打擊行動,累計抓獲5.3萬余名中國籍涉詐犯罪嫌疑人,臨近我國邊境的緬北地區規?;娫p園區全部被鏟除。捷報頻傳,大快人心。

    從“云劍”“斷卡”“斷流”“拔釘”等專項行動的持續開展,到臨近我國邊境的緬北地區規?;娫p園區全部被鏟除,再到《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實施,公安機關的一系列積極作為,對電詐斬草又除根,讓社會更安定、群眾更安寧。

    本報記者 張晨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12/26 09:07
    · 來源 ·
    法治日報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