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真是一年比一年難,挨家挨戶打電話都不一定招上人……”8月底,開學前夕的周六休息日,民樂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招生辦主任張漢彪一大早就沖進辦公室,開始挨個給家長們打電話,名曰向學生家長逐一解釋職業教育的好處,實則語氣誠懇到近乎哀求。
據悉,從當地中考結束后,張漢彪就開始關注全縣每一個學生的去向,把有可能上職業中專的學生記錄在冊,等普通高中招生結束后,挨個詢問、爭取落榜或排名靠后的學生。
《工人日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即便中職學校全面“撒網”、“地毯式”搜索,甚至采取“領導包片、教師包村、走村入戶”的方式,依然難解招生蕭條的困局。
“家長看不上職業教育,我們招生困難,更難招到優質生源。”張漢彪說,由于當地傳統觀念上對職業教育存有歧視,不少家長和學生認為上職校低人一等,家長寧愿多交錢讓孩子上普通高中也不會選擇職業中專。
1:6背后的殘酷現實
民樂縣地處甘肅省張掖市,全縣總人口約24萬人,農業人口占比高,是務工人員輸出大縣。民樂縣職教中心是當地唯一一所正規中職學校,在當地地位“顯赫”,僅每年承擔的全縣各類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就達6000人次以上。
然而,每到招生季,與普通高中年年擠破門檻相比,中職學校可謂“門可羅雀”。
民樂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辦公室主任韓起銀介紹,為解決招生困難問題,職教中心采用“地毯式”招生,總結出了一套“招生秘籍”——“領導包片、教師包村、走 村入戶”,通過挨家挨戶摸底調查,鼓勵有條件的學生接受中職教育,雖然招生人數總體有所增加,但依然難解招生難題。
民樂縣有普通高中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初級中學3所。2013年以來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地每年的初中畢業生超萬人,進入普高的有7000多人,進入縣職教中心的僅有1000多人。中職與普高招生比例約1:6,“普高熱,職校冷”的現象一再延續。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高中與中職的招生比例應該是1:1,保持職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相對平衡的招生比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 勢。當在許多地區已經開始邁向1:1的比例時,民樂縣職教中心還在為如何擺脫1:6的懸殊比例而煩惱,地處西部的中職院校普遍面臨類似的困境。
“廣闊天地”為何變身 “獨木橋”
作為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通過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脫貧致富本應該是一種更為務實的理性選擇,但何以會長期陷入招生難的殘酷現實呢?
有專家分析認為,中職教育在教育體系中仍處于弱勢邊緣地位,普遍存在“重基礎教育,輕職業教育;重學歷教育,輕技能教育;重打工型培訓,輕創業型培養;重眼前利益,輕長遠計劃”的 “四重四輕”現象。但是,西部地區在發展中職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特殊的困難。
“除了傳統認識中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外,職校生升入高校學習和再深造渠道狹窄也是學生不愿意選擇中職的原因之一。”韓起銀表示。
記者了解到,就甘肅省而言,“三校生”基本只能報考本省的高校,且本科招生計劃較少,學生的選擇過少。
2014年,民樂職教中心依據“三校生”對口高考(精品課)方案,探索推行“專業知識測試+文化素質測試+技能水平測試”考核模式,組織學生參加了甘肅省“三校生” 對口高考,本科錄取率19.8%,雖然滿足了部分學生升入高一級院校深造的愿望,但是狹窄的升學通道,比高考的獨木橋更殘酷。
理論上講,中職畢業生會有更好的就業前景。近年來,西部多數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雙證率居高不下,保證了培養人才與市場需求的相互銜接。但正如張漢彪所 言,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西部中高職畢業生到東部就業成本較高,就業年齡偏低、生活環境不適應,同時,面臨從事技術單一的流水線生產很難有技能提升和職業升遷的機會、婚姻問題更難解決等一系列問題?;陂L遠發展的考慮,很多學生不愿意上職教。
職業學校面臨的“人少”困境,不僅在于生源少,還在于師資缺乏。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職業學校專業設置也隨之不斷更新,導致本來就不夠合理的職業教育師資結構更加失衡,每年通過招考和招聘的教師數量遠遠無法補充教師缺口。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職校教師待遇低、任務重更成為西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的普遍難題。同時,在招生壓力的影響下,一些學校的招生規模每年要上一個臺階,獎懲措施越來越嚴格,招生完成情況已成為考核教師工作能力、業績的重要指標。
招生難疊加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忍辱負重”,更造成了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地位偏低,由此加重了招生難的惡性循環。
拓寬上升通道能否迎來春天
甘肅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職教育的發展并非是與普通高中的招生博弈,而是要因勢利導,通過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全面推進甘肅省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據悉,從今年春季開始,甘肅省啟動了新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規劃。按照省政府的最新要求,全省300所中職學校將通過合并調整到160所左右(含技工學 校),并在此基礎上新組建10個左右省級行業性職教集團,同時,推動教師進企業,企業人員進學校,建立“系統培養、多樣成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現代 職業教育體系。
為了增強中職學校的吸引力,甘肅省目前也正在逐步打通從中職到高職、本科、研究生教育的上升通道。同時,省屬本科院校對口高考名額明顯增加,鼓勵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與省內外高職院校和企業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多升學或就業的選擇。
為了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甘肅省于近期又啟動了中職學校“雙千計劃”——“上千名教師進企業,上千名技術人員進學校”,要求每個市州每年至少選派 100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學習實踐,同時聘請至少100名企業技術人員(含高等院校“雙師型”教師)到中等職業學校擔任教師。
在韓起銀看來,一系列利好政策在破解招生難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記者了解到,隨著各中職學校開設“3+4對口班”和“中高職一體化升學班”,招生難的局面有所緩解。
不過,有關人士分析指出,拓寬上升通道雖然解決了部分生源問題,也并不代表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許多學生選擇中職院校,看重的還是升學捷徑,而并非通過職業教育學習技能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