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四川農大“24K純金學霸” 北大清華聯合直博生

    2015-11-05 15:45:06
    來源: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帛幼

    四川農業大學學生馬良。

    四川農業大學學生馬良。

    什么是“24K純金學霸”?

    四川農業大學大四學生馬良就被班上的同學稱作“24K純金學霸”。

    看下他的履歷吧!大學三年,45門必修課程中,35門在90分及以上,30門獲得了專業第一名,其中,最高分高等數學拿到了99分,最低分馬克思主義哲學,也高達82分。還主持參與了一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二項校內科研項目,發表論文收錄于CSCD核心期刊,獲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省級一等獎……

    這兩天,他已經準備前往北京大學提前進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了,在此之前,他拿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直博生資格,將被北大和清華聯合培養。

    高“研”值被北大清華相中

    知道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是多高大上的地方嗎?

    它是我國生命科學科研和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試點單位,不再按照傳統的研究生入學考試,著重考察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情、準備和能力。學生進去之后,由北大、清華多個院系的老師提供教學資源,還可以在兩校的多個院系輪轉,師生雙向選擇。這種兩所中國最頂尖高校的聯合培養模式,你說洋氣不?

    這幾天,剛剛過完21歲生日的馬良就要奔赴北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了解導師研究方向,選擇導師。要知道,他可以在北大、清華的教授中選擇3個導師,跟每個導師學習兩個月,輪完之后在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導師和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瞬間覺得這種培養模式也太安逸了對不對?

    不過,看到這樣的培養模式,你就可以知道,它的選拔有多嚴苛。今年6月份,馬良提交了申請材料,憑借學院專業第一的學業成績和科研成果,獲得了面試資格,面試時老師不僅需要考察科研能力,還考察翻譯英文文獻的能力……

    想知道馬良憑什么會被錄取嗎?看下他的經歷,或許就會有答案。

    高分專業戶35門課90分以上

    翻開馬良的成績單,你會被上面的高分震驚到。

    大學三年,45門必修課程中,35門在90分及以上,30門獲得了專業第一名,其中,最高分高等數學拿到了99分,連最低分馬克思主義哲學,也高達82分。每年考試都在祈禱著及格的你們,求一下自己的心理陰影面積吧!

    馬良出生在四川南部縣的一個山村中,因家中發生重大變故,從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自小成績都不錯,或許是因為高考過于緊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最后被四川農業大學農學(本碩連讀)專業錄取。“我自己是農村人,對農村是有感情的。”馬良說,農村的年輕勞動力都出去打工,村子里還是傳統的種植模式,靠這些活下去都很困難。當時,馬良就希望自己學下農學知識,將來回村子里搞些養殖業、種植業什么的,改變一下農村的生存環境。

    因此,進校之后,在專業的學習上,他也從來沒有懈怠,早上7點出寢室,晚上11點回寢室,中間不是教室、圖書館,就是實驗室,“其實大學里,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要抄襲,好好地完成,考試的時候好好準備,成績就一定不會太差。”大學3年,馬良上課一直坐在前排,保持跟老師互動。這是他高分的秘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那99%的汗水煉成了“24K純金學霸”。

    苦干,

    實驗室檢測700多個小麥樣品

    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標兵、國家勵志獎學金,計算一下馬良在大學3年所拿到的獎學金,可高達3萬5千多元。而他也是靠著這些獎學金,和親戚的一些支持,完成了大學學習。

    為了進一步深造,馬良還特別重視自己科研能力的培養。大一時,他就加入到學校小麥研究所祁鵬飛老師的課題組中,跟學長學姐們一起做小麥品質的檢測工作。實驗室收集了不同地區、不同的小麥品種樣本多達700多個,他需要把這些樣品測容重、千粒重,磨成粉末,測面筋參數、沉淀值,這些數據對小麥的育種非常有作用。

    除此之外,大二的時候,馬良參與到了學校王強教授指導的一個國家級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當中,他需要養玉米苗,養出相應的菌,在一定的時間讓菌去侵染玉米,定期取樣,檢測玉米基因抗藥性的變化。最終發表學術論文《玉米萜類植保素代謝關鍵酶基因對小斑病侵染的防御響應分析》,并被CSCD核心期刊收錄。

    “在面試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時,老師也會問你關于你科研項目的問題。因為是自己做的,所以回答還挺順利的,這對我面試成功也有很大幫助。”馬良說。

    苦學,

    消滅每個不認識的英語詞匯

    跟著導師做項目,導師會經常發下來一些經典英文文獻,讓學生翻譯,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當一些同學忽略了這些任務或者只是馬虎完成的時候,馬良通常是選擇通篇精細地翻譯。“我英文不是很好,正好也趁機可以多多學習一下。”英文文獻中有成百上千的專業詞匯,甚至有許多連電子詞典都未收錄,查也查不到,他就只能一個個的做好標記,拿著問導師或者問師兄師姐,詳細地了解清楚。除此之外,他還會自己找一些最新的文獻來閱讀,一方面提升英文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讓自己了解最前沿的科研。

    而這個技能也讓他在面試的時候收獲頗多。北大的面試官考核一篇英文文獻,要求通讀完文獻并翻譯,當他剛剛翻譯完題目,面試官便叫停了。馬良以為自己的翻譯達不到要求,第一句便讓老師無可忍耐,沒想到面試官卻笑著說,從題目的翻譯便能看出他的文獻閱讀能力很強,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

    拿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聯合中心的offer,赴北京攻讀博士學位,馬良說,自己還是會選擇植物學、化學等與農學相關的專業,改變農村的夢想也不會改變。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菲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