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心”班主任專解“疑難雜癥”
做老師的最大成就便是成功地教出好學生。誰都想碰上聽話懂事又愛學習的好苗子,誰都想遇上配合學校工作的好家長,但27年里,劉麗芳的路與這相去甚遠。她曾不間斷地接手了6個全校聞名的“問題班”,逃學不聽講在班里都算是小事,有的學生患病,家長卻不肯管,有的父母離異,孩子的學習沒人過問…… 她硬是用3年的時間把這些別人頭疼的“疑難雜癥”治愈,讓一個個孩子陽光自信地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1967年出生的劉麗芳是青島62中的老師。她用“愛心+耐心+恒心”的工作法,把母愛無私地給予學生。她多次無償地資助困難學生,建立高效課堂,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和人格修養。從教27年來,把“問題學生”變成優秀學子,帶著滿滿的正能量和奮發進取的精神走向新的學府和工作崗位,劉麗芳說,她自己也收獲了金秋的累累碩果。
她比學生家長還仔細
工作27年,做班主任的21年中,她對學生的愛始終沒變。自己的孩子不到8個月的時候,就被她斷奶送回老家,而劉麗芳自己則全心投入了初一.4 班班主任這個新的角色。孩子在老家幾乎忘記媽媽的樣子,她卻連續一個月給班里一名出車禍的同學補課。班里的王康剛剛失去父親,上課的時候精神恍惚,下課沉默寡言,對王康,劉麗芳投入了極大的關愛。她安排活潑的女同學與他同位,自己幫著王康回家做家務……2004至2007那屆學生中,有一名留守兒童叫金鴻。在開學前,劉麗芳就了解了情況,她會去金鴻家里搭把手,幫老人干活,輔導金鴻寫作業。“一開始遇上‘問題班’確實是偶然,那個班里孩子的家庭情況都不太好,很多父母顧不上孩子,而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叛逆是可以想象的。”劉麗芳說,開始她也發愁,羨慕同事的班級,可和孩子們相處久了,她總是被他們背后的艱辛打動。“比方說這個金鴻,父母在外打工,他跟著老人過,經常飯都吃不到熱的,我給他買面包、牛奶、火腿、水果,記得有一次中秋節前,我買了月餅,把他叫到辦公室來吃,看著他狼吞虎咽的樣子,心里真是很難受。這些孩子如果沒人幫助,很容易誤入歧途,我是班主任,必須幫他們把好青春期這道關。 ”2007至2010屆,班里有宗星、李晨等5名單親家庭的孩子,為了鼓勵他們,也給他們的家庭減輕些負擔,劉麗芳每個學期都給他們發生活費;對楊銘等家庭困難的學生,她則給孩子們交保險費。
劉麗芳教初一.1班時,有一個女同學每月犯病兩三次,每當犯病,痛哭流涕,大喊大叫,之后不省人事??伤议L并不重視。劉麗芳上網查,這個病是癔癥,她查到了青島能治療的醫院,帶著她去看病?,F在,女孩康復得很好,還當上了衛生委員。班里有個學生有多動癥,父母帶他治療一直不見好轉。劉麗芳覺得,孩子家長描述的病情跟她看到的并不一樣。她自己找醫生,確診學生是抽動穢語癥。根據劉麗芳的建議,孩子父母又帶孩子轉了院,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孩子恢復了正常。
她的家就是學生宿舍
初三.6班的王盼同學,冬天家中失火,連書包都燒了。聽說這件事,劉麗芳中午就跑去商店給她買了保暖衣、運動服、書包,又去學校圖書室買了一套課本,晚上把她領回自己家里暫住。班里學生家長多是做小買賣,一出差或者去進貨,就沒法照顧孩子。為了免除家長的后顧之憂,劉麗芳家成了他們的臨時宿舍。家長可以把學生免費托管在劉麗芳家里,管吃管住還管著輔導功課。朱建浩的父母常常出差,他在劉麗芳家住過多次。2010屆的畢飛在媽媽住院期間在網吧徹夜不歸,劉麗芳也接她到家里住,用正常的家庭生活讓女孩懂得生活的意義。房卓的老家是河南,他的父母回老家辦事,留孩子一個人在家。得知情況,劉麗芳邀請房卓到自己家住,害羞的男生拒絕了。于是,劉麗芳成了上門的保姆,買水果送過去,上門做幾頓飯,每晚給他打個電話,每天早晨到班里先問他的情況。
劉麗芳的辦公室里常年備下好幾把雨傘,好給沒帶傘的同學用;她常年準備著感冒藥并給女生準備著紅糖和衛生巾。她對學生的愛無微不至。為了多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劉麗芳的家訪從沒間斷。班里曾有個同學患有嚴重的小兒麻痹癥,家長沒工作,加上孩子要經常去做康復訓練,家庭狀況讓劉麗芳看了揪心。她發動親友,幫著孩子家長找了份穩定的工作。
陳龍的父親開長途車跑運輸,不愛學習的陳龍逃課、搗亂,氣得劉麗芳想要打電話找他父親告狀,轉念一想,她又放下了電話。她平靜下來,把陳龍叫到辦公室,把想法如實告訴了他。他含著淚說謝謝老師,還要我替他保密一次。從那以后,陳龍的表現好多了。
有個學生國慶節期間上網,在網吧里徹夜不歸。家長實在沒辦法,打電話跟劉麗芳求助。劉麗芳趕緊跟同學們了解這個學生經常出沒的網吧,領著家長挨個找,終于在晚上12點找到了他。在班里,學生們會津津樂道一個場景——2008年7月1日七年級的期末考試,中午下起大暴雨,去食堂抬飯的同學沒有打傘,濕透了衣服。劉麗芳把他們叫到辦公室,用毛巾挨個給他們擦頭,晚上逐個打電話,囑咐家長給他們熬姜湯喝。
幾個問題學生過生日,她都送上禮物,希望挽回他們的心。她給張珊織了一條圍巾,給孫嘉浩買去了大盒的巧克力,給崔松買了一個吉他樣式的U盤,因為他喜歡音樂。別人給她捎回的泰國榴蓮糖被她送給了任艷。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卻也敏感,被老師呵護的感受讓他們多多少少有了觸動。慢慢地,孩子們變了,“問題班”漸漸走上正軌,連來上課的老師都驚訝于課堂紀律的改善。她接手的幾個“問題班”有的在最后考試中沖刺到了級部前列。
她還成了社區調解員
在學校會做學生的工作,在社區,劉麗芳也是個熱心腸。鄰居一家鬧離婚,她反復做工作,講單親家庭對孩子的不利,給他們的孩子買去學習用品,并利用空閑時間義務輔導,使這一家終于破鏡重圓。社區有鄰居由于夫妻同時失業,經濟狀況驟然下降,常常爭吵不休,有一年大年三十的上午,夫妻兩個把家電、玻璃都砸了。本來準備收拾東西過年的劉麗芳跑到火車站,把正在氣頭上的鄰居攔了回來,又去找玻璃店補玻璃。大年三十,她一直從李滄跑到了流亭才找到一家營業的玻璃店?;貋砗螅瑒Ⅺ惙汲戳藥讉€菜,包水餃給鄰居送了過去,勸和了一家人。(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趙黎)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