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組織的學校學業水平質量監測四年級閱讀項目中,李滄區成績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青島市表現性評價典型經驗與案例評選中,全市共有七個案例入選,其中李滄區獨占兩席;在2015年青島市優質課比賽中,李滄區老師捧得十個一等獎,獲獎數量居全市前列這一切,來源于李滄教師每天的辛勤工作和一直以來對課堂教學孜孜以求的科學研究……
“學校門前有一條長20米的小路,計劃在小路一旁植樹,每五米栽一棵,需要多少棵樹苗?”植樹問題是許多小學生在小學數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你是不是想起小學時無助地撓頭的場景?幸虧只是20米,如果是一條2000米的道路,難道從課堂上跑去數一數嗎?可是,這個令無數同學們折腰的“植樹問題”,在青島東川路小學卻有了輕松的解決方法。
1月5日,李滄區2015年小學課程與教學工作會在東川路小學舉行,東川路小學的王毓老師展示的數學課通過小組合作、觀察、舉例 、畫圖等活動,“一一對應”探索出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規律,從而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數學組借助課前會議形成的三個觀察點,分別從“教學目標及其實施活動的合理性”,“問題的指向性和層次性”,“教學資源有效性觀察”三個方面對王老師的課堂進行觀察。確鑿的數據,科學的分析,客觀的評價,贏得了與會老師的贊揚與肯定。與此同時,7個分會場進行了七個學科的課堂展示,各個學科的教學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青島東川路小學“333綠蘊課堂”模式的實踐研究成果 。
這7節課是東川路小學“333綠蘊課堂”模式的典型代表,而類似這樣具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小學,在李滄區還有很多。在李滄區2015年小學課程與教學工作會上,東川路小學和永寧路小學分別介紹了各自的教學經驗,永寧路小學的《先學后教 以學定教——翻轉課堂教學研究成果匯報》更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以互聯網+教育的翻轉課堂模式,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深刻思考。
隨后,李滄區研究發展中心李莉主任做2015年小學教學工作總結和2016年工作部署。李主任從“落實課程理念、優化整合教學資源”,“聚焦課堂教學、深化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完善李滄區現代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綠色評價體系的建設”,“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工作精細化水平”等幾個方面全面總結李滄區的教育教學工作,工作總結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為各個學校下一步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在李滄區教體局副局長孫文潔對本次會議的總結講話中,對東川路小學探究高效課堂的研究給予了肯定,同時希望各校通過對此課題的研究實踐,實現學校的典型引領、區域重點突破,以達到共研、共享 、共贏,進而在李滄區各校打造有影響力的、特色鮮明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李滄區各學校教師鉆研課程標準、研究教學,根據學生發展因材施教,合作學習、分層教學、選課走班等研究和實踐激發了更多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質量實現連年持續提升。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曹紅紅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