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高考女強男弱成事實 學者建議改革要考慮平衡

    2016-05-12 09:29:46
    來源:中國教育報
    責任編輯:夜樓

    \

    邵志芳表示,學生的女強男弱已經是常態。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女生通過高考(精品課)成為普通高校學生的比例持續攀升。據統計,女生占全部錄取學生的比例,1999年為40%,2007年達到53%,2013年則達到55%。

    針對高考成績性別差異情況,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龐維國教授、邵志芳副教授開展了“近10年高考試題難度的性別差異研究”。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赴華東師范大學專訪了龐維國、邵志芳兩位老師,探討高考成績性別差異的現狀、成因和應對策略。

    高考成績呈現“女強男弱”局面

    記者:男女平等,但也男女有別,為什么要研究高考性別差異這個題目?

    龐維國:我們團隊長期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從事研究工作,關注認知的性別差異是心理學的課題之一。以前大學錄取的新生里,男生比女生多,這個問題還不太突出。進入以新世紀以來,女生表現比男生好,引起人們的反思。特別是孫云曉提出“拯救男孩”的命題,放大了社會的關注度。

    我們從高考成績角度關注男生和女生的性別差異,是基于一種基本的判斷:不同的性別理應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教育中存在的某些方面的女強男弱,固然有社會發展的外部原因,也可能存在個體發育、認知、腦神經等內部原因,研究者要找出其中的規律,進而為教育決策提供建議,避免因不當的教育行為而制造高考成績性別差異。

    記者:當前高考成績性別差異大致是怎樣的狀況?

    邵志芳:就教育界的整體狀況而言,學生的女強男弱已經是常態。反映在高校攻讀各學位的女生人數上,除了女博士生僅占36.93%不足半數之外,女碩士占51.65%,女性本??粕_到52.12%。但在基礎教育層面,女生總人數卻少于男生,全國高中女生所占比例為49.98%,初中和小學生比例則不超過47%。這樣,一正一反,中小學階段男生多而??啤⒈究?、碩士階段女生多,凸顯了“女強男弱”的局面。

    記者:這種“女強男弱”的情況是中國特有的,還是別的國家也存在?

    邵志芳: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西方國家就有出現了這種現象。2009年,布林等人對8個國家的教育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教育不平等現象的減少,美國男女學生的差距從1947年開始縮小,到1979年,大學錄取新生中女生比例超過男生,并持續擴大。一項2010年的外國研究指出,加拿大高校錄取的女生和男生比例出現顯著落差,女生比男生高15個百分點之多。其他發達國家學者也有類似的發現。

    男孩“危機”一定程度意味社會進步

    記者:“拯救男孩”命題中似乎暗含了一種邏輯,男生弱于女生就是不正常的,需要去“拯救”。您如何評價高考成績的性別差異?

    龐維國:就像你說的,許多人對于大學錄取女生超過男生的評價是負面的,將其歸咎于傳統教育和考試中的弊端,這未必妥當。從西方國家先于我國面臨這一局面而言,男孩“危機”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社會的進步。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子女數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愿意將孩子送進大學。在一個家庭里有多個孩子的情況下,受千百年“重男輕女”傳統思想影響,家長往往優先保證男孩接受教育。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后,一對父母生一個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寶,對女孩也會創造條件讓她讀大學。這將會開發出一半人口的智力資源,也將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我認為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現象。

    記者:也就是說,高考成績性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在于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觀念的轉變。高等教育的進步是否對此有影響?

    邵志芳:有的。男生和女生認知能力存在差別,男生個體差異大,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而女生整體較穩定,很好或很差的人數相對較少。如此一來,隨著高考錄取率發生變化,男女錄取比也會發生變化。假定男女生平均成績完全相同,當錄取率為50%時,男女錄取人數各占一半;錄取率小于50%時,被錄取男生多于女生;錄取率大于50%時,被錄取女生多于男生。當前,上海高考錄取率已達八九成,成績差的學生中男生比較多,被淘汰的也多,所以總體上女生占優勢。這種現象也在初中升高中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偟膩碚f,這些年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末擴招,高考率取率大幅提高,這是大學新生中女生多于男生的重要原因。

    記者:在認知能力方面,男生和女生存在怎樣的差異,如何影響高考成績?

    邵志芳:近年來,學術界對高考成績性別差異展開研究,總體得出了較為普遍的結論,男女成績差異表現出相對穩定的一致性。女生語文和英語(精品課)兩科成績較好,而男生在數學上的優勢在逐漸消解。例如雷新勇2007年對上海高考英語測試成績進行性別差異分析,發現男生平均分比女生低14.85分,相當于英語考試分數標準差的65%,充分說明男女生在英語語言發展程度上存在差異。

    此外,男生和女生在不同領域和認知目標上也存在顯著差異。有學者研究發現,對語文而言,除了理解能力外,女生在語文識記、分析、評價、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均優于男生。就數學而言,男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創新意識方面優于女生,而女生在數據處理、運算求解、應用意識方面優于男生。總體而言,女生的優勢體現在言語、知覺和計算能力等方面,男生的優勢體現在科學、機械推理和空間能力等方面。

    記者:上面分析了高等教育發展、男女生個體差異特征、認知特點對于高考成績性別差異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邵志芳:兩性成績差異的成因和影響因素十分復雜,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學術界一直在研究。有學者指出,男生女生應對學習和考試的行為和情緒存在一定差異,女生堅持性較差,更容易焦慮。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學業動機、競爭性情境、個性特征、認知自我調節、家庭背景、學校特點、應考方式、努力程度等,甚至高考錄取方式也會帶來錄取率的差異。

    教育改革需考慮性別平衡和學科適應性

    記者:高考成績確實存在性別差異,在受影響的科目、能力特點方面也有了一定研究成果,教育界應該怎樣反思乃至應對這種差異?

    龐維國:當前高考科目普遍以語文、英語和數學作為主要科目,研究發現,在語文和英語兩門科目上女生較男生具有認知上的優勢,而數學方面男女旗鼓相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考成績性別差異。但要改變考試科目,比如不考英語,或者加入男生占優勢的物理,并不現實,在考試方式和題型設置上照顧男生也未必可取,為了“拯救男孩”而采取人為的“扶持”政策可能會帶來新的不公平。

    一個可能的改變措施在于,在考試中加強未來社會發展急需的多種能力考核。比如,在高考以及碩士入學考試的英語試卷中適當引入邏輯測驗題,這樣英語考試就不是一門單純的語言能力測試,對學生的能力考察也會更為全面。

    記者:考試成績的“女強男弱”是否意味著女生在個人發展上條件更優越?

    龐維國:“女強男弱”對男生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對女生來說,這種表面有利的局面可能也是一種隱患,如果她們考上大學后,所學的專業不再單純依靠考試成績才能獲得成就,她們將如何應對?如此說來,中小學教育應當幫助男生女生互相學到一些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特質、策略和技巧。

    記者:對于高考成績性別差異,還有哪些問題沒有搞明白,需要加強研究?

    邵志芳:不論成因還是對策,高考成績性別差異都需要在更廣更深的層面開展探索,研究方法也需要更新拓進。性別差異是一個客觀存在,兩性擅長的學科確實不同,如果考試沒有體現出這種差異、分辨率低,那么勢必會造成相當多考生對未來學習的不適應;如果性別差異過大、分辨率高,在統一錄取分數線的情況下必然難以保證錄取的公平性。所以,性別平衡與學科適應性,是高考成績性別差異監控時應當考慮的因素,在這方面需要加強實證研究。

    [編輯:夜樓]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