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人社局發布了我市《應屆高校畢業生當前就業狀況分析報告》。記者從報告中了解到,5月份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突增,制造業招聘崗位和需求人數在近三年同期首列第一,職場“互聯網+”時代到來,讓剛畢業大學生出現返鄉創業潮,同時,應屆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和創業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困難。 1至5月份,青島市接收非師范類高校畢業生36483人,其中博士145人,碩士2902人,本科15495人,專科17941人。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曉雨
制造業招聘人數居第一
制造業招聘崗位和需求人數在近三年同期首列第一,貿易批發零售業有所萎縮。根據青島市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和人才招聘市場調查顯示,1至5月份,發布招聘崗位16367個,需求人數共計121845人。其中,主流行業在招聘崗位和需求人數方面上,制造業、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列前三,而貿易批發零售業列第五。同期,2014年貿易批發零售業、貨運物流業和制造業列前三,2015年貿易批發零售業、金融業、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列前三。主要原因是因為青島四方機車、北船重工、青島海爾、海信、青島啤酒等大型制造業企業出現經濟快速增長趨勢,帶動了招聘市場發展。貿易批發零售業在招聘市場出現萎縮主要是受“互聯網+”時代沖擊造成的。
基層就業成創業新方向
此外,應屆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創業已成為自主創業新方向。今年,青島市實施大學生農村電商工程,通過開展創業實踐“互聯網+”行動,利用與阿里巴巴、京東、益農信息社等成熟的“農村電商”項目運營機構合作,引領和帶動了307名大學生到基層自主創業,同比增長了254%,比2015年返鄉創業數多94人,并帶動了950人就業。這一創新工作,將是我市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的重要舉措,有效促進更多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復合型人才市場走俏
從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出現的新特點來看,職場“互聯網+”時代到來,讓復合型人才前途大好。根據人才招聘市場調查顯示,除了程序員等專業技術崗位之外,一些傳統行業,如制造、金融、物流等行業也隨著“互聯網+”衍生;互聯網+產品,出現了電商客服、電商推廣等職位;互聯網+數據,出現了網絡數據分析、網絡安全等職位;互聯網+媒體,出現了新媒體運營、網絡營銷等職位。一位獵頭業內人士表示,前些年,企業需要的只是基礎型人才,但從目前的人才供給看,互聯網高端人才缺口非常大,專業跨界人才相對缺乏,行業間頻現以高薪、股權期權激勵等為誘餌的“搶人大戰”,而應屆畢業生應當懂得利用自己對于互聯網熟悉的優勢,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在求職時的競爭力,復合型的跨界人才將會前途大好。
對應屆畢業生需求增加
從前5個月數據來看,招聘市場所發布的崗位需求總數有所增長,但專業招聘網站所發布崗位需求數卻呈下降趨勢。根據青島市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用人單位發布應屆畢業生需求情況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4.21%。通過從智聯招聘等專業招聘網站了解到,目前企業薪酬待遇基本與去年持平,但企業招聘有工作經驗的人才需求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這正與企業對應屆畢業生需求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主要原因是:受經濟形勢影響,一方面企業為求發展仍有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因招聘有工作經驗的職員薪酬待遇相比應屆畢業生較高,因此,企業為減少成本,壓縮招聘有工作經驗職員的數量,將招聘條件定位于應屆畢業生。
青島籍學生回青就業創業多
同時,數據還顯示,青島籍應屆高校畢業生來青就業創業成趨勢。根據青島市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和人才招聘市場調查顯示,雖然應聘人員的畢業院校分布各地,有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沈陽、西安等國內各大城市,還有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海外院校,但籍貫一欄中最多的還是“青島”。因為獨自在外生活壓力大,又缺少歸屬感,再加上青島今年來出臺了不少針對就業創業方面的優惠政策,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島籍應屆高校畢業生來青就業創業。
●從就業出現的新情況上來分析,外地生源畢業生已成為促進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簽約的36483名畢業生中,青島生源22197人,占接收總人數的60.8%;外地生源14286人,占總人數的39.2%。
●主要原因是青島市已加大在引才政策、待遇、宣傳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時還因青島已第五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十大城市”,列全國第三位。
畢業生就業期望居高不下
《應屆高校畢業生當前就業狀況分析報告》還分析了我市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其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這一歷屆畢業生的“通病”,仍然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主要難題。根據人才招聘市場調查顯示,畢業生們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單位”,而同時有許多基層一線的用人單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畢業生,這就反映出畢業生求高薪、求舒適、求名氣的心態仍較普遍,目前畢業生中間以事業發展為重的并不占多數,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機關、大公司、大企業等大單位工作,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國機會,甚至離家比較近等。
此外,在調查中,有些用人單位反映,部分高校畢業生缺乏就業誠信意識,部分高校畢業生采取能簽約先簽約,簽了后約毀前約,缺乏責任意識,不履行承諾行為。畢業生在求職時,往往漫天撒網地向很多用人單位散發自薦材料,一接到單位的簽約通知便匆忙與之簽約。畢業生簽約的單位若不是自己理想的單位,遇到更好的單位馬上就與原單位解除協議,從而用人單位需要重新招錄畢業生,增加了招聘成本?;蛘哂械漠厴I生對簽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明確,對就業協議書的具體內容不了解,隨意地就在協議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當覺得自己吃虧時,只好選擇違約,從而造成事實上的誠信缺失。
作為歷年就業市場上存在的結構性難題,在青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的矛盾仍然存在。被調查對象中,僅有兩成學生簽約崗位與專業較為匹配。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