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前輩”們還在為吃飯、安全感而奮斗,現在“95后”們更在意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不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幸運嗎?羨慕就行了,用不著瞎操心。
日前,某互聯網平臺發布了一份“95后”畢業生就業報告,看得“80后”“前輩”一愣一愣的!原來,有相當比例的“95后”壓根就不就業,占比高達48%。此外,在最向往的新興職業方面,超過54%的人渴望當主播、當網紅,排在其后的還有聲優、化妝師、Coser、游戲測評師等。
一些“老一輩”明顯看不下去了。以“95后”最向往的網紅“職業”來說吧,這靠譜么?有人覺得孩子們被“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網紅們晃暈了;有人批評現在的年輕人不夠腳踏實地、缺乏獨立思考,只會浮躁、投機、鉆營;還有的一片赤誠、反復苦勸:網紅不適合你們,要謹慎啊……
要我來說,這些人真是想太多!仔細留心就會發現,現在“小鮮肉”的擇業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兩前,我們還把“穩定”“高薪”“社會地位”等作為擇業的必選題,向著小白領的方面猛沖。現在呢?有人一畢業就合伙種地,嘗試生鮮電商;有的開淘寶店、加入微商,平常“一言不合”就旅行;還有的在家“玩”音視頻,寧肯“吃土”也不委身打工……他們在追求有趣,追求自主,追求表現自己。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前輩”們還在為吃飯、安全感而奮斗,現在“95后”們更在意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不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幸運嗎?羨慕就行了,用不著瞎操心。
更進一步說,這也是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標志。當前經濟轉型升級,新模式、新平臺不斷涌現,從傳統到現代、從線下到線上,一大批此前聞所未聞的新興職業應運而生:網約車、網絡餐飲、時尚買手、酒店試睡員、旅游體驗師、美食評論家……曾經的“三百六十行”早已不夠用,行業可謂數以萬計——這是社會不斷發展創新的成果,也是經濟轉型、就業轉型的必然結果。而站在更高的層面講,層出不窮的新職業可以說是勞動力市場的源頭活水,不僅給年輕人打開了一扇扇新的窗,也有利于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力。
所以,有什么好擔心的呢?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對網絡更加依賴,也更敢于嘗試由互聯網催生的新鮮職業,這在情理之中,也是大勢所趨。從報告來看,向往“主播/網紅”等新興職業以及選擇“不就業”的“95后”們,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這佐證了經濟越繁榮、社會越開放,年輕人的選擇越多,就業越多元;另一方面,這也預示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城市給年輕人空間和舞臺,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勇于實現自我!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