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假期孩子依賴手機 家長做好這幾點幫忙戒掉上癮

    2016-07-28 11:04: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可可

    “孩子暑假天天玩手機怎么辦?”“現在的孩子很多手機控、電腦控,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讓他們遠離……”今年7月進入暑假以來,中國首家青少年心理護航平臺“Q心理”上來自家長的提問明顯增多,不少家長為孩子沉迷手機這件事焦慮不已。

    安徽新華書店集團去年開展的暑期生活大調查顯示,24000多名學生中,每天用電子產品在1~2小時的占了63%,25%的孩子每天使用2~4小時,還有9%的孩子竟然在4小時以上。

    找到“上癮”原因 對癥下藥

    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Q心理特約咨詢師齊海靜表示,孩子沉迷手機,獲得認同假象,卻離現實中的親子交流越來越遠。家長如果想改善這種狀況,首先要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到底是什么。

    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不盡相同:

    第一類是社交型依賴:手機通訊錄里有200個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種群里面還有4000多好友,這么強大的人脈關系讓孩子難以割舍。

    第二類是游戲型依賴:手機里面的網絡游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斗中積累下來的功勛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第三類是娛樂型依賴:手機里面好友不多,游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于哪一類的,然后再對癥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立下“手機家規” 以身作則

    Q心理特別提醒,父母對孩子手機的管理,應充分尊重孩子的隱私空間和獨立人格。如果管束不當,過于監控或嘮叨,讓孩子感覺父母控制的影子無處不在,只會引起更大的叛逆。

    我們可以對孩子做好這幾點:

    制定規則和目標:Q心理微信訂閱號近期發過一篇《手機使用家規》,為了使孩子“適應新技術且不被其左右”,媽媽把15條規則和手機一起作為禮物送給兒子,這份規則值得借鑒。另外要幫孩子增強自控能力,可以讓他向自控能力強的同學朋友取經,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計劃、每周學習目標等。

    父母以身作則: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媽們請將手機等放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戲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電子癮的理想途徑。

    轉移興趣和注意力: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爸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一起家庭閱讀,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聊天、讓孩子多交朋友、培養孩子其他興趣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

    不要用玩手機當獎勵: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比如動不動拿電子產品當獎勵,以“可以讓你多玩X小時手機”作為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機作為最大的訴求,而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讓孩子意識到危害性:選擇合適時機,讓孩子自己體會迷戀手機以來自己的一些變化。除了視力的下降、頸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體健康方面,還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效率變低、現實人際互動減少、情緒易煩躁等等心理層面的隱患。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