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2點50分,我國最先進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之一“科學號”在青島薛家島碼頭起航,將先后趕赴沖繩海槽熱液區、南海冷泉區探索大海深處的秘密。青島日報作為首家跟隨 “科學號”采訪的地方媒體,特派記者將在第一時間發回航海日記,多角度呈現海上科考生活。
據悉,“科學號”此次搭載了35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主要進行“深海極端環境與生命過程研究”,整個航程將歷時29天。
對于“深海極端環境”這個概念,船上首席科學家張鑫以熱液區為例進行解釋:“通俗點說,熱液就是高溫、高壓、強酸的流體從地底噴出,就像陸地上常見的黑煙囪。這里沒有光,這里的生物不需要光合作用,卻形成了一個豐富的特殊生態系統。這些生物是怎么生存的?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沒有影響?這就是我們在沖繩海槽熱液區所要做的工作。”
而“原位探測”則是本次“科學號”科考之旅的最大亮點之一。“我們不是將樣品從海底取上來,而是直接在海底進行實驗,相當于把實驗室搬到海底,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張鑫說。
同時,被稱為“海上移動實驗室”的“科學號”,這次還裝備了4500米級 “發現號”深海ROV機器人、
深海激光拉曼光譜探測系統RiP、6000米深海沉積物夯擊取樣系統、深海熱流探針、原位海水過濾系統、電視抓斗等十幾部青島自主研發的“科考神器”。“這些設備將極大地保障科考行動的效率和精準性。”張鑫說。
“大”到從下潛6000米探索神秘生物的生存法則、深入西太平洋尋找深海極端環境的瑰麗景象,“小”到身臨其境地體驗科考人員的日常生活,聽船員神侃那些酸甜苦辣的出海經歷,“遠”到系于航線上的那些古老而迷人的歷史掌故,“近”到青島科考船近年來航行過的光輝歷程……今天起,就請跟隨青島日報特派記者梁辰一起“登”上“科學號”,一起經歷這次奇妙海上之旅。在這里,你會看到最牛的深海機器人以及操縱它們的科學家、技術人員的航海心路歷程;在這里,你會聽到那些充滿人文韻味的地理介紹和無數次經過這里的水手們的喜怒哀樂……這是最真實的科考船航海紀實,青島日報、青島觀客戶端、青報網及青島日報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將同步互動,推出科考海量圖片和視頻,詳細報道請持續關注“跟著‘科學號’去遠航 小梁航海日記”。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梁 辰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