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青島福彩四方老年公寓為老人準備了豐盛的中秋宴。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在這一天,有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的習俗。不過,對于養老機構的老人來說,回家過節不再是唯一的選擇,有的養老院一共400位老人,只有16位老人回家過中秋。9月16日,記者采訪了青島6家養老機構了解到,因身體狀況不允許、子女不在身邊等因素,大部分老人選擇在養老院里過節。不少子女前往養老院探望,老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選擇了不回家。
回家過節的越來越少
今年青島各大養老機構老人們是在哪過的節?9月16日,記者選擇了市北、市南、李滄區共6家養老機構進行了采訪,共涉及1200多個床位,絕大多數老人都留在養老機構過中秋。
樂萬家老年公寓在市南區共有4家,輻射市南區大部分社區,“今年我們四川路分院這里73位老人,只有15位老人被接回家過中秋。絕大部分老人都在院里過節。”公寓副院長賴偉紅說。
青島福彩四方老年公寓有400多個床位,入住率一直很高。副院長袁衛國說:“這幾年逢年過節接老人回家的越來越少,今年400多老人只有16個老人被接回家過中秋,不過絕大部分親屬都來看望了老人。”而像李滄區圣德老年護養院這種“醫、養、康、護”的養老機構,接收的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所以幾乎沒有回家過中秋的。
“讓孩子們過來過節”
老人不能回家過中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得看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老年人不比年輕人,在家和養老院之間奔波,很多老人經不起折騰。”青島福彩四方老年公寓護理二部護理張孫勝芹說。
老人的思想轉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很多老人在剛搬進敬老院的時候,每到中秋、春節等節日就倍感孤獨,很失落。但隨著搬進養老院日子久了,加之青島養老保障完善,很多老人想法也有了轉變。因為平時家人就會來看望老人,所以不少老人主觀上就不想麻煩兒女,愿和兒女們吃個飯、聊聊天,但不會回家過節。92歲的滕吉梅老人已經在老年公寓住了十多年,她說:“孩子們基本每周都來,在敬老院過節也沒什么,想他們了就是一個電話的事?,F在養老院生活好了,自己腿腳也利索,經常讀報看書,和老朋友聊聊,大家一起過節也很高興。”
部分公寓為老人設“家席”
島城養老機構都為老人們舉行了豐富多彩的中秋娛樂活動,像文藝演出、志愿者慰問、中秋聚餐等活動給老人們帶來了節日的喜慶氛圍。住在樂萬家老年公寓的一位姓李的老人說:“今年我們中秋聚會就很好,敬老院給我們準備的8菜1湯很豐盛,我們老朋友們一起唱了首《團結就是力量》找到了年輕時候的感覺。”當記者問到不能回家吃團圓飯的心情時,他說:“我和家人吃團圓飯了啊,敬老院特地給我們老人開放了家庭團圓餐桌,我兒女們做好了家常菜,拿來敬老院和我一起吃,這不也是團圓飯嗎!”
除了開放餐桌讓老人和家屬吃團圓飯的形式,還有一些老年公寓為老人們開設了“家席”預訂,老人們和家屬可以在逢年過節時提前聯系敬老院訂上一桌,一家人花幾百元不等的費用,就可以在敬老院專門的用餐包間享受大廚做好的美味佳肴。
文/圖 半島記者 李峰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