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高校決算公開還需曬曬收支明細 是否用到刀刃上

    2016-10-12 09:32:19
    來源:中國教育報
    責任編輯:可可

    對于高校的辦學收入和支出,還應結合國家政策、學校學科特點分析收入來源。與此同時,更應該關注支出的效益,是否真正用到辦學的刀刃上。

    近日,70余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公布了2015年度部門決算。從收支決算總額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排名前列,而且這四所高校收支決算總額超百億元,清華大學已經超過200億元,遠遠領先于其他高校。

    對于少數高校收支決算總額超百億,以及高校間巨大的收支差距——排名第一的清華大學是中央戲劇學院的45倍,有輿論分析認為,這體現了高校間的辦學實力差距。這種簡單以收支論辦學實力的觀點是不足取的,對于高校的辦學收入和支出,還應結合國家政策、學校學科特點分析收入來源。與此同時,更應該關注支出的效益,是否真正用到辦學的刀刃上。

    我國大學的收支差異,首先與國家政策有關。列入“985”“211”工程的高校就比其他高校獲得了更多的資源,這并不是學校完全靠實力,而更多是靠政策獲得的資源。而且,高校撥款的“馬太效應”也更加明顯,像清華等高校,除了獲得“985”“211”工程專項撥款外,學校、教師在申請國家項目時也享有身份優勢。高校的收入差距巨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模式的弊端。

    目前,教育部已經廢止“985”“211”工程建設的文件,國家已啟動雙一流建設,雙一流建設最大的不同,就是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競爭機制。高校今后的收入還會有差異,但更多是市場競爭結果,而非國家政策制造差異。

    總體看來,我國公立高校的辦學經費,大頭來自國家財政(包括財政性教育經費與財政科研項目經費)。根據清華大學公布的信息,2015年的捐贈收入為5.06億元,這在全國高校中已名列前茅,但只占200億的2.5%。排除捐贈收入、其他收入24.58億元(經營收入僅少部分高校公開,最高的不超過1億),清華的200億收入就有80%多來自財政教育撥款、財政科研經費、學生學費。與之對比,美國公立的加州伯克利大學,2014年23億美元辦學收入中,也有1.84億美元捐贈,4.4億美元捐贈投資收入,捐贈與捐贈投資收入達到總收入的27%。

    由于我國高校的經費目前主要來源于政府項目經費,這也導致不同學校因學科不同而收入差異巨大,這既有合理之處也存在諸多問題。合理之處在于,不同學科的科研課題經費本就差距很大,比如自然科學課題經費高于人文社會科學課題——自然科學課題有的要大量資金購買設備、材料。但問題在于,一方面在目前按資源論英雄的評價體系中,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學校,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就處于弱勢。在大學排行中,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高校,排名往往較低,而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者,在課題經費評價指標方面,也難和理工科學者競爭,由此還影響薪酬待遇。這讓大學辦學,不是關注教育和學術的真實貢獻,而是重視資源。社會也以資源多少來評價大學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有的學校就圍著爭奪政府課題指標轉,給教授下達課題、經費指標,這使辦學急功近利,教授變為課題教授、經費教授,也影響學校拓展其他辦學資源的積極性,眼睛就盯著政府,向政府要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清華等名校獲得的國家投入多,可這些經費是否用到辦學的刀刃上,公眾仍充滿疑問。要求高校公布決算數據,是教育部推進高校信息公開的要求,也體現了高校信息公開的進步。對于決算公開,還存在不完善之處,包括這是由學校自己統計、發布信息,而不是由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審計、發布。因此,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存疑。近年來,高校自行發布的數據,多少有一些水分,這要求高校在發布信息時,要采用第三方數據,而不是自說自話;高校公布的決算數據只有大類開支,沒有細目,這令師生無從了解開支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跑冒滴漏”,被貪污、挪用等問題。而國外大多數高校,在公布財務信息時,會具體到每一筆開支詳細的信息,有利于師生、公眾監督高校合法使用辦學經費。只看開支,不掌握開支去向,無疑會縱容高校亂花錢。(熊丙奇)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