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監管重拳出擊校園貸 政策壓力增大成行業隱痛

    2016-10-18 10:56:43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可可

    隨著監管之聲的臨近,校園貸市場的重負越來越大。不少平臺直接選擇放棄校園貸業務,也有平臺雖未放棄,但轉型、升級比比皆是。昨日,分期樂宣布升級為樂信集團,保留了“年輕人互聯網消費金融品牌”分期樂。這個從校園貸起家的分期平臺,在繼續校園貸業務的同時,更將著力發展白領、藍領群體。

    學生畢業,市場已轉移

    多家平臺轉型或退出

    據樂信集團介紹,除了分期樂以外,還包括針對普惠人群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品牌提錢樂,針對互聯網理財人群的子品牌桔子理財,以及資產管理開放平臺鼎盛資產。

    與分期樂仍然不放棄校園貸市場不同,越來越多的平臺選擇轉型或退出。9月5日,趣店(原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園貸市場;9月27日,名校貸宣布戰略轉型,校園貸市場比例將逐步減小;10月12日,我來貸正式關閉學生申請貸款的通道,退出校園貸市場……

    曾為校園分期市場主力軍的趣店相關負責人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前期積累的用戶已紛紛走出校園,趣店自2015年就已經在謀劃轉型升級之路,如今已經升級為消費金融公司,未來將更加關注藍領、白領市場。

    一位校園貸業內人士認為,做校園貸風控系統尤為重要。“重點大學并不意味著壞賬率更低。”該業內人士介紹,在核準合理額度的同時,也要防范商戶套現等騙貸問題,“很多平臺因詐騙而垮臺。”

    監管重拳出擊校園貸

    政策壓力增大成行業隱痛

    行業自身的大浪淘沙并非校園貸市場唯一的壓力,來自監管層的重拳出擊,已經成為行業最大隱痛。一位校園貸業內人士直言,層層監管之下,校園貸受到了極大束縛,原有的業務很難維持下去。

    自3月份有學生因欠款60多萬校園貸而自殺后,教育部、銀監會等部委多次發文提示風險,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發配套細則。在上周銀監會等十五部委聯合發布的《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中,校園貸更是與房地產行業并行,列入了重點排查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我來貸在10月11日發布的聲明中表示,退出校園貸的原因是“由于多地發文限制校園貸業務,響應政策號召,降低學生用戶的信貸風險”。

    盈燦咨詢分析師張葉霞認為,監管政策對校園貸或不會“一刀切”,更可能將具體監管職權下放至地方金融局監管。轉型可以讓企業的發展場景更廣闊,沒有必要局限于校園網貸市場。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